“朱门酒肉臭”的“臭”字义证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来人们对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有较为统一的理解:封建权贵生活奢华,酒内肉都变质腐臭,而百姓生活痛苦。但一段时间,有学者却持相反的意见,认为“朱门酒肉臭”的“酒肉臭”应理解为“酒肉飘香”,“臭”音读为xiu,义即“气味”“飘香”。本文作者认为,此种理解是偏颇、错误的,缺乏应有的历史观。也违反了语言的社会性原则,值得商榷。
  关键词:酒肉臭;音读:义证
  
  《语文知识》在1991年第2期,刊登了何兆同志所写的《为“朱门酒肉臭”正义》一文,《汉字文化》在2006年第1期。刊登了吴生、吴燮煦两先生《“朱门酒肉臭”的“臭”字应如何解释》一文。两篇短文都一致认为:“‘朱门酒肉臭’的原意应为朱门酒肉飘香,‘臭’牢在此处的用法应是指酒肉的气味,即香味。”对此,笔者实在不敢苟同,提出拙见,与上述两文的作者商榷。
  两篇短文都不同地将“臭”义解释为“香味”,他们的理由是:酒内在寒冷的天气是不可能腐臭的,酒不存在腐烂发臭的可能,豪门大宅不可能让腐烂发臭的气味弥漫大院、甚至飘出朱门大宅之外,且有《汉语大字典》为证,有《周易》、粤方言为证。若凭上述几大理由来证明“朱门酒肉臭”的“臭”字,就是气味(香气)义,我认为是偏颇、错误的。他们的看法,看似有理,实则大谬。因为两文对“臭”字的理解缺乏应有的历史观,同时也违反了语言的社会性原则。
  何文说:“此诗是天宝十三年十一月写作的,酒内在这种寒冷天气中是不可能腐臭的。从‘路有冻死骨’一句可看出天气的寒冷。既然天寒地冻‘冻死人’,就不可能有‘酒肉腐臭’。”初看上述观念,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只要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牵强附会的痕迹。据一般常识知道,“肉”在寒冷天气中不容易腐臭,但不是“不可能腐臭的”;再冷的天气,如果将“肉”放置时间连长,也是会变质发臭的,在采冷的冬天,在“酒肉”不易腐臭的季节里,而“朱门酒肉”却“臭”了,这更足以说明朱门“酒肉”之多,摆放的时间之长,更能揭露封建帝王的奢侈,更能衬托百姓之苦,更能显示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危机严重的社会现实。
  两篇短文都认为,“酒不存在腐烂发臭的可能,酒是愈陈愈香不会腐臭”。这种看法更是主观臆断。据史料反映:中国的白酒(即蒸馏酒)起源很晚。有认为白酒起源于唐代的,但因论据不足。故不可信;而据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确切记载,中国的白酒应起源于元代。《本草》日:“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这就是说,唐宋时代还没有经过蒸馏的高度白酒,只有一种形似今天的醪糟酒,因其颜色浑浊、发黄,故多称黄酒。这种酒易变质,不宜长期保藏。所以,古代一般选用冬天酿酒。夏天酿造的酒要尽快喝掉或卖掉,否则,就會变质发臭。因此,在古代的文献中,经常会出现“酒败”“酒酸”的说法。如《孙子新书》:“楚庄攻宋,厨有臭肉,樽有败酒,而三军有饥色。”“败酒”就是指腐败变臭的酒。又如《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卖不出去),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扬倩,倩曰:‘汝狗猛耶!’”“‘酒酸”全是因为他家养的一条恶犬造成的。上述文献说明,唐宋以前的酒,变质发臭是常有的事。因此,杜甫之“朱门酒肉臭(变质腐臭)”,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两位吴先生所谓的“豪门大宅内不可能整天臭气熏天”,这完全是一种望文生义式的曲解。显然,诗人杜甫在这里只是对封建权贵、势力、奢华生活的一种讥讽和鞭挞,在表达手法上只是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而已。这就好比令人说“铜臭”是一个道理。我们岂能认为那钱就真是臭的呢?
  另外,两位吴先生还引用《汉语大字典》中关于“臭”的两个义项。显然,第一个义项①“气味的总称”,该义项自然包括了“臭味”之义。这正说明了“臭”字,不止有香味义,且有臭味义在内。就在《汉语大字典》“臭”字的这一词条里,还有②“秽恶难闻的气味。《玉篇·自部》:‘臭,恶气息。”③“腐败、朽坏。《书·盘庚中》:‘若乘舟,汝弗济,臭厥栽。’孔(安国)传:‘如水在水中流,不渡臭败其所载物。’孔颖达疏:‘内败则臭,故以臭为败。’”可见,两昊先生的看法是以叶障目,只见“香”用,不见“臭”义。
  其实,汉语词汇史的知识告诉我们,早在上古时期,“臭”字已开始引申为“难闻的气味”了。如《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藐,十年尚犹有臭。”孔颖达《左传正义》:“虽积十年,尚犹有臭气。香气尽而臭气存。”另外,他还说:“既谓善气为香,故专以恶气为臭”。大约到战国末期,“臭”字就转指“臭气”了。在唐代诗人杜甫的笔下,“臭”字的“臭气”常用义已经固定下来了。杜甫诗中用了3次“臭”字,除“朱门”句外,另外两次也都是用来表示“恶臭”之义。《遣闷》诗:“妖孽关东臭,兵戈陇右疮。”杨伦《杜诗镜铨》注:“何云:臭即恒温所谓‘遗臭’。”《驱竖子摘苍耳》:“富家厨肉臭,战地骸骨白。”这是一联对仗句式。“臭”和“白”词性相对,“臭”显然不是表示“气味”的名词。
  最后,何文以《周易》中的文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昊文以今天粤语俗话中所说的“兰花臭,就是兰花味。广东的一种草,即臭草,有人称之为香草”,各自证明“酒肉臭”的“臭”是好的气味,可释为“飘香”,遮也显得牵强。因为“其臭如兰”“兰花臭”中的“臭”释为“香”,不是“臭”本身决定的,而是由语境决定的。“臭”跟“兰花”连用,当然是可解释为“香”义的。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朱门酒肉臭”的“臭”字也只是“香味”义了。很显然,此“臭”非彼“臭”,我们万不可如此套用。
  另外,从语言的社会性原则来看。杜甫诗句中的“酒肉臭”也不应该简单解释为“酒肉飘香”。两篇短文的理解,不但不符合杜诗的原意、不能反映杜甫所处的由盛及衰时代的社会实际,而且也使诗句本应表现出的那种对社会的愤懑、贫富对比的意味也大打折扣,减弱了全诗原有的那种强烈的艺术表达效果。
  总之,“朱门酒肉臭”中的“臭”,不应该读xiu,也不应简单理解为“气味”“香味”,而应读chou,应理解为“香”的反义词。我认为“朱门酒肉臭”的本意应为朱门酒肉腐败变臭。“臭”字在该诗句中应解释为酒肉腐烂、发出不好闻的气味:义即恶臭(xiu)。
其他文献
〔摘要〕尽管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国家层面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但是当前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探索阶段,因此不少心理教师对如何备好一节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还存在一些困惑。本文拟从“注意力棋盘”活动课的备课经验出发,通过同一主题的一节课的二次备课经验梳理和课堂效果对比,并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心得体会,从而发现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备课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即一方面缺乏科学严谨的理论分析,另一方面教学环
摘要:在班集体建设过程中,与制度化管理相异的是人文化管理,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目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班集体建设的理念已经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成为人文化管理的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何把班集体建设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仍然是有待不断探索的课题。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这个课题的探究带来新的契机。  关键词:班级管理;情境;人际关系    班集体建设的心理基础是人都有生存、
〔关键词〕中学生;生涯教育;职业选择  北师大实验中学堪称国内中学生涯教育的领头羊。生涯教育不是高考科目,也不是国家和地方规定的课程,但在这样一所中高考成绩都处于领先地位的示范性高中却备受重视。  北师大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副校长杨老师仍然记得多年前给她重重一击的师生对话。正是那次心灵的撞击,开启了她的生涯教育之路。  2002年,杨老师担任高中化学老师,第一次模拟考试后,她在校园里偶遇一
〔关键词〕习惯效应;心理定势;心向  一、引言  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会妨碍我们解决问题吗?相信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就给出否定的答案。可是,在有些条件下,我们的知识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甚至会让我们走入思维误区,无法解决一个原本简单的问题。下面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一次,爱迪生让他的助手——一位数学系的高材生测量一个鸭梨形的玻璃器皿的容积。他吩咐完了之后,就去做别的工作去了。过了很长的时间,这位助手也没
2008年11月11日,上午,由北京市政府和中科院联合举办的“200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开幕。包括7位诺贝尔物理、化学、经济学奖获得者和4位图灵奖获得者在内的众多国际学术名流出席了本次论坛活动。      一、 诺奖得主建议从信息中获得灵感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莫里斯教授在致辞时说:“很少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会承认他们做研究仅仅是为了得奖。我自己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做
〔关键词〕情绪;影响;调控  不久前,听了一堂心理活动课“把身后的门关上”,感触颇深。  课堂上,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了美国生理学家艾马尔的实验研究:将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分别收集在玻璃试管中,冷却后变成水,发现在心平气和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的水是澄清透明的;在悲伤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的水里有白色沉淀;在愤怒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冷却成水后,将其注射到大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亡。通过这个
李晶,中学高级教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长。近年来,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办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带领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开拓创新、群策群力,战斗在教育一线,形成了“我们永远比我重要”的香安精神和“尊重生命,快乐成长,让师生在教育中品味幸福”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乐思善学,友爱自律”的育人目标。  她始终致力于做一名幸福的教育人,善于学习,乐于探索,形成
〔摘要〕疫情居家期间,小新在网上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玩手机游戏,家长允诺小新在学习之余能玩半小时。返校复学后,家长希望小新不再玩手机游戏,而小新不能走出假期使用手机的状态,因此在家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小新到厨房拿出了菜刀追砍爸爸,爸爸躲避后,小新到楼下砍了爸爸的小车。心理教师利用绘画、空椅子技术和情绪自助三步法对小新进行了辅导。启示: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庭、学校与社区三个层面的共同参与,老师的两
黑龙江省财政厅、教育厅和民政厅日前联合下发了《黑龙江省城镇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工作实施办法》。经核定,这个省将有22.8万名低保家庭的学生受益。    经过省民政部门认定的这22.8万名城镇低保家庭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享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小学生每人每年7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140元;免杂费,小学生每人每年2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240元;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每人每年400元。
如何让学生做数学学习的主人    摘要: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自觉掌握数学技能,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走近;感悟;交流;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主动构建数学知识,自觉掌握数学技能: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做学习数学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