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合理用药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nipishiwor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儿从解剖结构到生理和生化功能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小儿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与成人相比差异显著,应根据小儿身体的特殊性及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选择用药,严格遵守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生理特点 治疗要点 剂量计算 用药基本原则
  
  How chats acts according to young childs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reasonable medication
   Wang Shaofang Wang Hongzhi
  Abstract :The young child all is in the time from the dissection structure to the physiology and the biochemistry function which grows unceasingly,young childs medicine kinema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dult compares the difference to be remarkable,should act according to the young child body the particularity and the medicine in vivo medicine kinema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characteristic choice medication,strictly observes the basic principle which the young child applies drugs.
  Keywords :Outside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Treatment main point Dosage computation Medication basic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R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0)12-0056-02
  
  小儿是个不成熟的个体,从解剖结构到生理和生化功能都处于不断发育的时期,尤其肝、肾功能与成人差异很大。小儿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征与成人相比差异显著,不仅可能存在量的差别,甚至可能产生质的差别。应根据小儿身体的特殊性及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选择用药。
  1 小儿的生理特点
  小儿,尤其是新生儿及婴幼儿,其机体组织中水的比例比成人高,正常成人为60%,新生儿为70%,而早产儿可高达85%以上。过多的水分主要是细胞外液。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血药浓度降低,并使药物消除减慢。小儿皮下毛细血管丰富,其体表面积与体积的比例约是成人的2倍,外用药物很容易通过皮肤黏膜吸收。小儿体内脂肪含量低,使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变小,易中毒。小儿血浆蛋白质浓度低,结合力较差,游离药物浓度明显增加。新生儿对阿司匹林和地西泮敏感的原因可能与其脑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增加有关。特别在应用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率较高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苯妥英、苯巴比妥等)时,较易引起药效增强或中毒。小儿调节水和电解质代谢的功能较差,对可引起水盐代谢紊乱的药物(如泻药、利尿药等)特别敏感。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很多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使中枢神经系统易受药物影响。小儿胃肠道蠕动不规则,药物吸收不稳定。肝功能尚未完善,尤易造成药物在体内的蓄积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小儿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分泌功能发育不全,按体表面积计算分别为成人的30%~40%和20%~30%,药物消除能力较差。
  2 小儿药物治疗要点
  2.1 考虑药物治疗安全性。小儿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与成人相同。应注意氨基酸类、四环素类及氯霉素可分别造成第八对脑神经损伤、骨骼和牙齿损害及“灰婴综合征”。喹诺酮类药物可能损害幼年时期的骨关节软骨组织,幼儿及青少年不宜选用。小儿使用抗癫痫药物需要根据血浆药物浓度监测来进行药物剂量调整。丙戊酸钠有肝毒性,2岁以下儿童在合用其他抗癫痫药时较易发生,用药期间应注意查肝功能。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对药物敏感,要防止镇痛药与解热镇痛药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抑制。
  2.2 剂量计算法。目前常用的小儿用药剂量估算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按年龄比照成人(18~60岁)剂量折算;第二种是按小儿体重比照成人剂量估算;第三种是按体表面积计算。
  2.2.1 按年龄比照成人剂量估算法。出生1个月:成人剂量的1/18~1/14;1~6个月:成人剂量的1/14~1/7;6个月至1岁:成人剂量的1/7~1/5;1~2岁:成人剂量的1/5~1/4;2~4岁,成人剂量的1/4~1/3;4~6岁:成人剂量的1/3~2/5;6~9岁:成人剂量的2/5~1/2;9~14岁:成人剂量的1/2~2/3;14~18岁,成人剂量的2/3至全量。
  2.2.2 按体重比照成人剂量估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儿童体重(kg)/60(Kg)(成人平均体重)。
  2.2.3 按体表面积估算。小儿剂量=成人剂量×小儿体表面积(m2)/1.73(m2)。1.73m2为体重70kg成人的平均体表面积。小儿体表面积
  可根据身高体重查得,也可按下式估算:小儿体表面积(m2)= [体重(kg)× 身高(cm)/3600]1/2;或者小儿体表面积(m2)=小儿体重(kg)× 0.035+0.1;或者小儿体表面积(m2)=(年龄+5)× 0.07。体重30kg以上者按后两式算得的体表面积可每增5kg体重加0.1m2。
  3 小儿用药的基本原则
  3.1 严格把握用药指征。只有了解小儿不同发育时期的生理生化特点、药物的特殊反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才能做到合理用药,防止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3.2 选择适宜的给药剂量与间隔时间。小儿用药剂量是一个既重要又复杂的问题,由于小儿的年龄、体重逐年增加,体质强弱各有不同,因此很难用某一个统一的公式来推断准确而又具体的给药剂量,这就需要在实践中用药个体化,理想的做法是通过监测体内药物浓度来调整给药剂量与间隔时间。
  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 一般来说,婴幼儿经胃肠给药比较安全,应尽量采用口服给药;新生儿皮下注射药物可损害周围组织且吸收不良,一般不用;静脉给药时,要严格控制滴注速度,不可过快,同时防止药物渗出引起组织坏死;使用外用药时,时间不宜太长,因为婴幼儿皮肤角质层薄,药物很易透皮吸收,引起中毒。
其他文献
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监管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医疗器械监管存在的薄弱环节。结果与结论要从立法、理念、基础建设、队伍建设、监管模式和宣传等方面入手,使医疗器械市场
目的 探讨中老年患者行腹部及下肢手术后心脑肾血管事件特点及其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5年6月1975例中老年患者腹部及下肢手术后心脑肾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对人卵巢癌微血管内皮细胞(OdMEC)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PC- 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OdMEC,施加不
患者,女,37岁,因右侧腰部胀痛不适2年+,加重伴肉眼全程血尿2次入院.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双肾区无隆起或凹陷,右肾区轻度叩击痛.尿常规检查:肉眼血尿.尿路平片:双肾影形态大
目的在新的医疗体制下探索社区医疗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发挥社区医师和药师的专业优势,建立社区医疗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网络平台。结果与结论应探
目的建立用HPLC法测定脑心清颗粒中山柰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55∶45∶0.2),检测波长为365nm,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蒙药比力洼-3中麻黄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5∶95),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07nm[1]。结果盐酸麻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