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四川农业现状,提出大力发展远程教育,促进四川农业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并对四川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四川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四川 远程教育 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2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理念,是一种跨越时空的限制教学组织形式。人们不用进校门也能享受到学校的教学资源。为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人提供多元化,高层次的学习条件,既解决了在职人员工学时间矛盾的突出问题,又节约了教育资源[1]。农业远程教育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条件,建设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技术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开展网上教学。同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扩大远程网络教育的覆盖范围,为各级农业人才和农民提供网上学习的机会。
1 四川地区需要大力发展农业远程教育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好,早在3000年前,传统农业就已经比较发达,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全省现有耕地5875万亩,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但是,四川的农业基本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严重缺乏技术、资金、制度支持,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很低,产品结构变化也不大,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农业的落后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口素质差、人才的匮乏、科技力量的薄弱。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及时为农业经济发展补充“人才”。考虑到普通高等教育高昂的学习费用以及毕业生极少回归农村,远程教育具有访问方式灵活、知识更新快、传播迅速、资源共享等特点,学员可以不离乡、不离岗学习,做到就地培养,就地使用,大大弥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2]。大力发展农业远程教育,对于提高四川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发展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专门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四川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现状与问题
四川农业大学作为支援西部地区农业建设的重点农业高校,是一所特色优势鲜明,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同时也是四川地区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唯一一所农业高校。在四川省农业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2.1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的现状
学校自2002年开展远程教育以来,共开设了高中起点专科31个专业,专科起点本科 24 个专业,高中起点本科9个专业。远程教育学院师资力量方面,博士研究生22人、硕士研究生43人,占总人数的65%以上;具有正高、副高职称的教师51人,占总人数的50%以上。目前已经培养了本科毕业生 16961 人,专科毕业生 15446 人。截止2009年,已在全省 26个城市设立了32个学习中心,覆盖面较广。在过去的工作中,各个学习中心认真组织教学,为当地培养了许多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颇具代表性的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农业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2.2 四川省农业大学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 社会对远程教育的不信任态度
对于远程教育这个新生事物,传统的认知认为和固有的教育存在很大差异,对远程教育方式心存疑惑,用人单位对远程学员能力持怀疑态度。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持观望态度,个别部门明显支持消极;普通高校和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极不适应,掌握不了学习方法和技能[3]。这些都加重了社会的不信任情绪,使得多数人人抱怀疑、观望、拒绝的态度,为发展远程教育工作带来阻力。
2.2.2 教材和网络资源对学员的负面影响
远程教学是开放式的,无论是文字教材还是网上视频,都对学员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缺乏专门为成人远程自学编辑的教材,不利于学员学习后巩固消化;缺乏与教材配套的学习辅导书,特别是理科课程教学后多做辅导习题是非常必要的;缺乏必要的课后练习,不利于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点;课件动态性、趣味性不够,不讲求课件的交互性和人性化,也影响了学员学习[4]。
2.2.3 专业设置不尽合理
远程教育专业大多开设应用类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经济管理、法学、英语、电子商务、金融类专业。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高中起点专科招生人数前三名的专业是经济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居第十位。而我校的王牌特色专业农学、遗传育种、动物营养却专业无人问津。各大高校同时开设热门雷同专业,其后果必然是相互间的恶性竞争、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以及热门专业毕业的人才供大于求。这对四川经济的整个协调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其他个别学校还不顾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开出了不适应于远程教育学习的专业,结果是纠纷不断,苦了学生,害了自己,失去了信誉[5]。
3 发展四川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让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远程教育具有访问方式灵活、知识更新快、传播迅速、资源共享等特点。它已成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简便、有效的途径,大大弥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是当今教学的重要工具。
3.2 将为学生全方位服务意识贯穿始终
应提高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全方位服务的意识。比如可以在部分学习中心尝试推出“全天候咨询一站式服务”——集咨询、体验、报名、缴费、教材为一体,每周末全天进行,以方便在职人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报名。同时通过细化各种细节性服务环节,提高学生对于学校的认知和归属感。如可在组织课程考试的时候,把下一学期的教材准备好,考试的时候就可以领下学期的教材;另外在考场设咨询台,解决学生平时积存在心里的问题;也可以完善和延长电话咨询的流程和时间,充分解答学生对于远程教育特别是网络招生的各种疑问。
3.3 提高专业设置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每所大学都有其专业特色,农业大学远程教育要根据所在区域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来设置远程教育专业,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要深入到农业基层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等部门,了解远程教育潜在生源真实的学习需求和学历状况、技能水平,根据了解的情况作认真分析和研究,最后制定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计划。目前,创造性地提出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一种不错的远程教育培养模式。
3.4 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和管理
为加强对我校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保证教育质量,促进远程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做好校本部和校外学习中心之间的经常性交流,关心他们的动态,了解他们的困难,支持他们的工作,在思想、组织、机制、制度、物质、服务能力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力争形成良性的互助和互利的工作形态。
4 结语
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农业远程教育,将四川地区农业和农村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加速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
参考文献
[1] 胡瑞琴.我国网络高等教育模式架构初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2).
[2] 陈明铿.国外远程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教育评论.2007(6).
[3] 黄璐,孙祯祥,王满华.国外无障碍网络课程研究及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10).
[4] 吴庚生,李海霞.网络教育的成本分析与比较[J].中国远程教育,2005,(1):23-26.
[5] 李光先.远程开放教育的成本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6):23-26.
[6] 白静.远程教育绩效评价指标及其体系构建的思考.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7] 赵彦灵,邓碧敏,王战蓉.四川网络教育现状之解析.
[8] 徐影.INTERNET媒体与网络教育.
【关键词】四川 远程教育 农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2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它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理念,是一种跨越时空的限制教学组织形式。人们不用进校门也能享受到学校的教学资源。为不同区域,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人提供多元化,高层次的学习条件,既解决了在职人员工学时间矛盾的突出问题,又节约了教育资源[1]。农业远程教育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条件,建设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技术平台,开发网络教学课件,开展网上教学。同时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扩大远程网络教育的覆盖范围,为各级农业人才和农民提供网上学习的机会。
1 四川地区需要大力发展农业远程教育
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地理环境优越,自然条件好,早在3000年前,传统农业就已经比较发达,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全省现有耕地5875万亩,居全国第5位,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但是,四川的农业基本上仍然采用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严重缺乏技术、资金、制度支持,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很低,产品结构变化也不大,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存在不少问题。农业的落后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人口素质差、人才的匮乏、科技力量的薄弱。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及时为农业经济发展补充“人才”。考虑到普通高等教育高昂的学习费用以及毕业生极少回归农村,远程教育具有访问方式灵活、知识更新快、传播迅速、资源共享等特点,学员可以不离乡、不离岗学习,做到就地培养,就地使用,大大弥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2]。大力发展农业远程教育,对于提高四川农村人口素质,为农村发展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专门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四川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现状与问题
四川农业大学作为支援西部地区农业建设的重点农业高校,是一所特色优势鲜明,农、理、工、经、管、医、文、教、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同时也是四川地区经教育部批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唯一一所农业高校。在四川省农业教育和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2.1 四川农业大学网络教育的现状
学校自2002年开展远程教育以来,共开设了高中起点专科31个专业,专科起点本科 24 个专业,高中起点本科9个专业。远程教育学院师资力量方面,博士研究生22人、硕士研究生43人,占总人数的65%以上;具有正高、副高职称的教师51人,占总人数的50%以上。目前已经培养了本科毕业生 16961 人,专科毕业生 15446 人。截止2009年,已在全省 26个城市设立了32个学习中心,覆盖面较广。在过去的工作中,各个学习中心认真组织教学,为当地培养了许多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为农业产业化发展颇具代表性的地区培养了大量的农业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
2.2 四川省农业大学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 社会对远程教育的不信任态度
对于远程教育这个新生事物,传统的认知认为和固有的教育存在很大差异,对远程教育方式心存疑惑,用人单位对远程学员能力持怀疑态度。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持观望态度,个别部门明显支持消极;普通高校和教师以及管理人员对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极不适应,掌握不了学习方法和技能[3]。这些都加重了社会的不信任情绪,使得多数人人抱怀疑、观望、拒绝的态度,为发展远程教育工作带来阻力。
2.2.2 教材和网络资源对学员的负面影响
远程教学是开放式的,无论是文字教材还是网上视频,都对学员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缺乏专门为成人远程自学编辑的教材,不利于学员学习后巩固消化;缺乏与教材配套的学习辅导书,特别是理科课程教学后多做辅导习题是非常必要的;缺乏必要的课后练习,不利于巩固所学习的知识点;课件动态性、趣味性不够,不讲求课件的交互性和人性化,也影响了学员学习[4]。
2.2.3 专业设置不尽合理
远程教育专业大多开设应用类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经济管理、法学、英语、电子商务、金融类专业。以四川农业大学为例,高中起点专科招生人数前三名的专业是经济信息管理、行政管理、工业与民用建筑,现代农业技术与管理居第十位。而我校的王牌特色专业农学、遗传育种、动物营养却专业无人问津。各大高校同时开设热门雷同专业,其后果必然是相互间的恶性竞争、教学资源的重复建设,以及热门专业毕业的人才供大于求。这对四川经济的整个协调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其他个别学校还不顾远程教育教学规律,开出了不适应于远程教育学习的专业,结果是纠纷不断,苦了学生,害了自己,失去了信誉[5]。
3 发展四川农业大学远程教育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有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宣传,让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远程教育具有访问方式灵活、知识更新快、传播迅速、资源共享等特点。它已成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简便、有效的途径,大大弥补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是当今教学的重要工具。
3.2 将为学生全方位服务意识贯穿始终
应提高整个过程中为学生全方位服务的意识。比如可以在部分学习中心尝试推出“全天候咨询一站式服务”——集咨询、体验、报名、缴费、教材为一体,每周末全天进行,以方便在职人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报名。同时通过细化各种细节性服务环节,提高学生对于学校的认知和归属感。如可在组织课程考试的时候,把下一学期的教材准备好,考试的时候就可以领下学期的教材;另外在考场设咨询台,解决学生平时积存在心里的问题;也可以完善和延长电话咨询的流程和时间,充分解答学生对于远程教育特别是网络招生的各种疑问。
3.3 提高专业设置的计划性和针对性
每所大学都有其专业特色,农业大学远程教育要根据所在区域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来设置远程教育专业,并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要深入到农业基层和农业产业化企业等部门,了解远程教育潜在生源真实的学习需求和学历状况、技能水平,根据了解的情况作认真分析和研究,最后制定有针对性的设置专业计划。目前,创造性地提出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就是一种不错的远程教育培养模式。
3.4 加强校外学习中心建设和管理
为加强对我校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的建设与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保证教育质量,促进远程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做好校本部和校外学习中心之间的经常性交流,关心他们的动态,了解他们的困难,支持他们的工作,在思想、组织、机制、制度、物质、服务能力等多方面给予支持,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力争形成良性的互助和互利的工作形态。
4 结语
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发展农业远程教育,将四川地区农业和农村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加速四川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
参考文献
[1] 胡瑞琴.我国网络高等教育模式架构初探.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2).
[2] 陈明铿.国外远程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启示.教育评论.2007(6).
[3] 黄璐,孙祯祥,王满华.国外无障碍网络课程研究及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7(10).
[4] 吴庚生,李海霞.网络教育的成本分析与比较[J].中国远程教育,2005,(1):23-26.
[5] 李光先.远程开放教育的成本分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6):23-26.
[6] 白静.远程教育绩效评价指标及其体系构建的思考.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7] 赵彦灵,邓碧敏,王战蓉.四川网络教育现状之解析.
[8] 徐影.INTERNET媒体与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