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的主要措施及重要作用分析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培育对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本文对森林培育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森林培育的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期为我国森林培育工作提供参考。
  一、森林资源概述
  森林资源不仅能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木材供给,也是调节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场所,在保持水土、吸烟滞尘、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森林培育,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森林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森林建立至成熟采伐前的多个参与环节,具体内容涉及森林抚育、营造、更新和改造以及林业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
  二、森林培育的现状
  我国森林培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前的大面积采伐阶段。这一时期,为提升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对大面积森林采取了“采大留小、采好留坏”的方针,森林砍伐量大大上升,林木生长量远远滞后于采伐量,次生林占比逐年提升,我国森林资源储量急剧下降并开始出现枯竭趋势。同时,由于采伐监管机制的缺失,林区偷盗木材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致使多个地区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现象频发。
  第二个阶段是21世纪初的天然林保护阶段。随着国家层面林业政策的调整和地方森林管护工作的强化,大部分地区明令禁止森林采伐,为森林调休养息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天然修复与更新。然而,这一阶段过分强调森林保护与管护,忽视了森林整体的发展质量。
  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以来的森林资源培育阶段。为进一步提升林业发展的经济与生态效益,增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林业部门设立林业培育专项基金,加大了资金投入,为森林保护与培育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同时,增设多个幼林抚育试点,探索林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三、森林培育的主要措施
  1、抚育采伐
  抚育采伐即间伐在保留木生长的基础上,结合林分密度与林分结构,对部分林木进行间伐,以调整树种组成,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条件。具体来看,抚育采伐可具体分为卫生伐、定株、透光伐、生长伐和疏伐等。各林场应结合林木的具体生长情况和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采取合理的抚育采伐方式。同时,对丛状萌生树应实施定株抚育,对影响其他树木生长的非目标林木和生长状况较差、不健康的树木进行采伐。
  2、修枝
  在林木的迅速生长阶段,为保证其基本形态,应采用人工切除方式对林木下部枝条进行修整。具体的实施强度应基于林木的生长阶段以及生长情况,在充分保护树干韧皮部、木质部的基础上,通常对枯死枝和树冠下部 1~2 轮活枝进行去除,且林木修枝高度应控制在树高的 1/3左右。同时,在修枝时应避开林中自然生长的珍稀树种,加大对珍稀树种的保护力度。
  3、补植
  在对林木实施赋予采伐与修枝后,对生长状况不佳及不健康的林木进行清除后,应及时对因各种因素造成的空缺进行补植。对于面积稍大的空地应及时补植材质好、生长快的珍贵树种或乡土树种,同时,补植时应森林注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护,最大限度保护原有树木的林下植被与生物。
  4、割灌除草
  在幼木生长阶段,周围的杂灌杂草与藤本植物可能会与幼木争夺有限的水分和养分,应对影响幼木生长的灌木、草本进行割除,留茬高度不宜超过20公分,同时,保留不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的林木以及有鸟巢的林木、树干上有动物巢穴的林木,以维持幼林生态系统的协调性。
  四、森林培育的重要作用分析
  1、生态环境作用
  (1)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森林中的落叶能够吸收部分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对裸地的冲刷,减少地表径流的泥沙含量。在洪涝灾害多发的雨季,森林可以延缓洪峰的出现并大大减小洪水的影响力;在干旱时节,森林能够发挥自身涵养水源的调节作用,减少流域水量的蒸发,维持河流的流量的平衡。
  (2)防治土壤沙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森林能够发挥显著的防风固沙效应,减少风力侵蚀对地表的损坏,从而有效抑制土地荒漠化进程。在极端大风天气,森林能够有效减缓风度,减小风力,使自然风“变向”,以减少大风天气对地表风沙的携带,稳固土壤,抑制土地荒漠化,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效果。
  (3)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森林中的林木和各类植被是天然的“生态调节器”,能够利用光合作用有效吸收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发挥固碳效应,减少空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从而抑制全球变暖的进程,改善全球生态环境。
  (4)维护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森林培育在使目标树种生长发育的同时,也为其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场所,能够维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因此,对栖息部分濒危物种的森林,应极大保护力度,维护天然的“基因库”。
  2、经济效益
  森林培育能够森林培育不仅是林场工作人员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也能够为家具业等行业提供优质的原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除了直接经济效益外,森林的环境优化功能也减少了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成本,使林区周边的居民都能够享受这种正向溢出效应。
  3、社会效益
  森林培育项目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为林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进而提升林区周边居民保護林业资源的积极性及生活水平。在提升社会就业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林农及林场工作人员的个人收入,提高了工作人员育林的积极性。林业部门对森林培育的补贴为林业资源培育提供充足资金保障的同时,也优化了林分机构,提升了森林培育质量。
  (作者单位:255200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林业站)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政桥梁工程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市政桥梁工程的建设为我国城市的发展带来很多积极的影响。但就市政桥梁工程的施
柞树是一种壳斗科栎属植物,为落叶乔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和华中等地区,它是黑龙江一些地区林场的主要树种之一。做好柞树的植树造林工作,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柞树的栽植与管理技术进行了介绍。  柞树在一些地方也被称为栎树或橡树,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耐旱、耐腐、枝干有力,姿态优美,城市绿化、园林美化和庭院别墅区装点时经常用到的景观树种。无
将无线网状网络(wMNs)的传输调度建模为冲突图染色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基于并行图染色的分布式时分多址(TDMA)媒体接入控制算法.该算法充分利用无线路由器和无线骨干网的自身优势
红松是东北地区一种常见的树种,也是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经济林树种,近年来,随着红松林分组成面积的变化和人工林生产条件的改变,相较与其他主要造林树种,红松人工林病虫害的种类增多,发生面积大,危害性严重,所产生的影响日益突出,给红松人工林造成较大的损失。红松疱锈病是红松人工林的主要常见病害,作为一种毁灭性病害,已被列为国内外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掌握红松疱锈病发生发展规律,及早采取预防措施进行系统综合防
森林抚育采伐主要指的是从幼林郁闭到成熟林主伐前一个龄级期间定期采伐部分林木的经营措施,其又被称之为抚育间伐以及中间采伐等。抚育采伐的目的在于确保树种与林木所处的优势地位,提高林木品质;促进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年龄;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木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加强森林防护及其他有益的效应。抚育采伐既是培育森林的措施,又是获得木材的手段,具有双重意义。  一、林场树木的抚育采伐技术种类  (
明水县于2016年12月31日,完成了林地数据库的更新,该工作是在全省林地“一张图”的基础上,按年度开展的林地范围和林地保护利用等变化情况的调查。  1林地范围变化  明水县由非林地转为林地增加的林地面积为0公顷,由林地转为非林地减少的林地面积为619.91公顷,净减少林地面积为619.91公顷。详见表1。  林地转为非林地减少的林地面积为619.91公顷。其中,有林地转为非林地的面积为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