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社区治理的对策分析

来源 :今日湖北·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93792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如今,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高速时期,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如何构建更加顺应我国城市经济、社会、政治发展需要的新社区治理模式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研究现有的社区治理中的对策文献,总结国内外的社区治理的经验以及我国社区治理模式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针对现有的对策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对我国社区治理模式的对策创新提出意见并对构建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提出前景性选择。
  关键词 社区治理问题 社区治理模式 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介绍
  我国对于社区的定义有成千上万种,但是主旨都是表达聚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们因各种原因而组成的社会共同体。它有一些显著的特点,主要为必须是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而且居民群众直接有共同的利益和社会交往。我国关于社区治理的概念同样是层出不穷,本论文旨在把社区治理定义为以社区区域为根本,政府与社区组织、居民等参与社区活动与管理社区生活,社区内的各自主体依托各自资源而进行的社区相互作用的模式。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迅速,中国的城市人口也在迅猛增加,各种社区问题频繁发生,我国现有的社区治理模式显然也呈现出不可避免的种种问题,对于如何实施社区治理模式的革故鼎新,从而强化我国社区治理新模式的创新,这也是社区治理领域研究的重点。
  本论文在参考国内外权威理论及总结现实生活中的小区治理模式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现有社区现实中的紧迫性问题。本文主要从现有资料及文献总结出发,并对中西方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进行分析,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治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和解决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试图对构建我国社区治理新模式提出前景性选择。国内外学者对于社区治理中问题的对策研究及文献著作是本论文的主要参考。不可避免的是文献综述中所涉的文献数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限制,以及本人对这方面内容研究的能力有限,希望谅解。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国内对策研究及国外社区治理的经验总结。现有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社区治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政府与社区职能不清、社区组织参与性不强、关于街道办事处的如何改革等。针对这些由来已久的问题,我们分析了国内外的学者观点,进行总结概括。
  二、国内关于社区治理问题的对策综述
  (一)应对政府与社区职能不清的对策研究
  在我国,由于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原因及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社区治理行政化严重一直是最为突出的特征,也是学者们努力想解决的问题,如何去行政化这一课题也引起了学术界的积极研究,努力试图寻找一些新的对策和方法。在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的社区治理模式下,政府和企事业是“大管家”,包揽了一切大小事务,不仅承担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成本。而且分散了时间和精力去解决本应该由政府重点关注和指导的社会事务,可以说这是一种管理的失败,也是一种制度的缺陷。
  张昕(2007)在《转型中国的治理与发展》中指出城市政府面临着职能的重新设计和定位,即重新调整政府行政权力格局,不仅要协调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而且还要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和治理水平,尤为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对公民的责任感和回应能力,以及更为有效地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新的职能设置中应包含对于政府管理的民主价值观的重新树立,提高公民参与和自我治理水平。
  (二)应对社区组织参与性不强的对策研究
  《关于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在社区建设中动员各类组织参与建设是根本要求。在我国,社区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和建设中应包含社区内的各类组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况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各类社区组织的参与意识还不是很高,都是需要政府要求或者各种政府机构领导和指挥。但是在新型的合作型治理模式中,政府组织与各种社区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一改往常,由单纯的管理关系变为被管理的关系。更是一种协作的方式,共同参与协商,决策、执行和监督等。
  针对社区组织参与性不强的问题,我国学者冯玲、李志远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要促进社区治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的发展模式,要不断的培育各种社区第三方组织及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加强与社区中居民的合作。他们认为当前中国最应该解决的是要取消政府对于非营利性组织进入社区的设置障碍。政府应给这些社区组织提供方便及相应的经济与政策的补助。使得社区非营利性组织可以在社区内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服务。但是社区组织本身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要求,与政府进行良性沟通与互动,在不影响政府正常管理社会的同时,更加完善社区建设。共创和谐家园。在社区治理的多元化中,社区参与主体的参与意识及主人翁的意识应不断增强,治理主体多元的同时,不仅要健全社区的各种组织体制与法律制度,而且还要还要为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制度途径。引用协同治理理论,使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多元化,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组织、居民等都能够自发组织社区活动,共同构建社区参与网络,增强社区间的信任与合作,同创优质社区。
  (三)关于街道办事处改革的对策研究
  街道办事处的成立是我国基层行政管理的成就,它连接着政府和社区,在社区基层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和管理范围急剧扩大,这也超出了建立时所要求的定位。对于如今的街道办事处是否能够适应当今基层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十七大报告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新部署,是一个值得进一步分析研究的问题。
  我国学者李秀琴(1995)在《当代中国基层政权建设》中对于街道办事处的改革,提出了现在公认的五种比较合理的观点和建议。“第一,他们主张实行三级政府中的三级管理的体制。把街道办事处建成为一级政府。对它实行三级政府的城市管理体制。第二,认为要街道办事处要简政放权,强化职能,应该对现有的街道办事处进行改革和完善。第三,主张街道办事处应该改革政权实体,把区一级机构变成派出机构。更加完善其职责定位。第四,认为街道办事处也可以直接取消,缩小区域的管理范围,改为直接的居民委员会或者社区委员会管理,这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最后,他们认为应该分类管理,多元管理,应该因地制宜具体社区具体对待。选择更加符合发展的城市管理体制。”   魏娜(2003)《我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发展演变与制度创新》中指出我国应该主张取消街道办事处,缩小区域管辖范围,应该由区直接指导居民委员会,并指出治理模式的创新就应在街道层面上主动开展政府与社区间的合作与互动,逐步以社区制代替街道办事处,从而实现真正意识上的“二级政府,二级管理”,创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体制,使社区自治与政府管理得以完美结合。在合作主义理论基础上建立新型政府与社区制逐步取代单位制以及城市街道制体制的改革,这也给我国街道办事处的改革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他们这些观点和上面李秀琴、王金华的观点比较吻合。
  张民巍(2002)《不设街道只建社区委员会行不行》中指出对街道办事处进行改革与制度创新,他主张街道办事处应该最终成为一种半官方、半自治的组织形式。应逐步脱离出政府的派出机构形式,形成自治实体。而且主张街道办事处这个机构也可以试着在一些中小城市不设置,而直接在区政府下直接建立社区委员会或者管理委员会。以青岛市浮山后社区为例,它就是一种新的创新,在这个社区下不设立街道办事处,而是直接在成立了社区委员会。原来街道和社区的一些职责和权限都由现成立的社区委员会通过代表会议,社区党工委,事务处理中心等来执行。这更加健全了社区治理的模式。可以说这也是一种制度创新的成功尝试。
  三、社区治理中国外经验建议的总结
  国外学者对于社区治理的研究起步较早,很多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也己比较成熟了,有关的学术理论也更为丰富,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大学习和研究的素材。我们这里就简单介绍几位学者的对策分析。
  (一)社区治理向协同善治模式迈进
  瑞士的学者格扎维尔,梅里安研究表示政府组织与非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之间应该通力协作,互帮互助。朝着共同的目标行动,共同管理社区,提供优质服务。他还认为应该保持社区参与者之间的适度分权,形成三权分立的状态,使得社区参与者之间互相帮助与监督。而且还认为社区治理主体之间应该本着自愿平等合作的关系开展活动,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实现传统治理模式和治理理念的转变。总而言之,社区治理向协同善治模式迈进。这种模式的创新能够大大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与社区和谐。
  (二)引进职业社区工作者走进社区
  对于社区治理中社区组织及居民参与性不高的问题,结合美国学者奥尔森集体行动观点,提出了引进职业社区工作者的想法,国内学者郭伟和教授也对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由于集体行动的效果是一种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大家可以免费共享的消费品,但是集体行动是要靠个体来参与,而个体的参与是一种私人行为,有投入和成本。理性的个体会计算个体的投入和收益,当他发现自已可以免费享受集体行动的成果时,就会出现“搭便车”心理,希望其他人参与集体行动,自己坐享其成,结果就会失去集体行动。所以基层民主必须要有职业社区工作者去发动居民增强集体意识、团结意识和民主意识,动员居民参与讨论集体问题,并通过集体行动寻找资源和采取策略,来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建设美好家园。就是在经济比较发达和教育素质较高的西方国家,也需要职业社区工作者来深入基层居民之中,去培养居民社区参与的意识、方法和策略。”
其他文献
牛对蜗牛说:这么慢,离我远点.rn蜗牛回答:咱好歹也是有房子的牛.rn虎对壁虎说:小不点,也好意思叫虎?rn壁虎回答:咱外表像龙,名字叫虎,本领像蜘蛛,也算虎中的超虎.rn鼠对松鼠
期刊
历经了14年一轮又一轮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正由表及里、由外而内拓展,农民逐渐享受到景区标准的环境之美、完善的公共服务之美,内在的乡村文化之美,进而
期刊
摘 要 国家法律、法规是立国、治国之本,是规范主体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科学、完善的金融法规体系是确保金融市场安全、稳定运行的首要前提。目前我国为了维系金融市场的平衡,预防并控制金融市场的一些失灵现象,已经设有一整套的行为规范、价值准则的金融法规体系,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矛盾与冲突,并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及社会的发展需求。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后,为我国敲醒了警钟,建立完善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概预算成本管理.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筑工程概预算成本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民众对于居住条件改善需求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建筑业步入了高速发展期,在这一过程中应当重视建筑工程造价在建筑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做好对于建筑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  使用交际工具的能力是在使用当中培养的;这种能力是否培养起来了,也是在使 用当中检查的。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是英语教学的中心问题,也是英语教师在工作里必须时刻注意和认真考虑的问题。那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使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呢?  英语教学里的交际原则,要求教师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也要求学生把英语 作为交际工具来学,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建筑市场逐步规范并形成了一个有序、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市场竞争也不断加大,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如何企业管理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  《新课程标准》突出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经常体育锻炼的习惯,形
某部门要招聘一名公务员.经过统一考试,有三人进入了面试阶段.面试期间,其中一人被刷了下来,而另外两人的分数却一样.舍谁用谁?这让主管部门很头疼.于是,只好把二人重新叫来,
期刊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进行改进与调整,以适应目前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而且做好建筑工程土建现场的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