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结合中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以及实践活动,反思在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中职英语 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學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相对于“个体学习”和“竞争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法,属于经验语言学习模式(Experiential Language Learning)。它侧重以群体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个人发展、个性和内在的动机及合作意识 (Nunan,1992)。合作学习值得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尝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1 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习的兴趣低,学习动力的不足,缺乏自信,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和畏惧等不良情绪,长期处于情感劣势。这些消极的情感、态度反过来又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有必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合作学习通过创设“合作性情境”的课堂氛围,将合作、竞争以及个人的行为融为一体,避免了单纯的“竞争性情境”,使每个学生在利人利己的环境下,体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乐趣。
1.2 符合中职英语教学的特点
根据笔者对本校学生的调查,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有:(1)通过考试;(2)将来能与外企管理者、合作者进行初步交流;(3)从事相关的外企业务工作;(4)阅读一些有关机器操作使用的简单说明书等。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发展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学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英语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主线,让中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输入和输出语言的机会。
1.3 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
根据企业对未来员工的能力需求调查,现代企业对应聘者除了专业要求外,还会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出要求,比如团队精神(Teamwork Spirit)、交流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责任意识(Sense of Responsibility)等(蒋乃平,2008)。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合作的机会,如:让leader分配安排任务,inspector督促组员按时完成任务,secretary记载任务完成过程,reporter总结、汇报任务完成情况等等,促使他们在合作中逐步学会用英语表达,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培养规范意识、任务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2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1 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及成员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小组目标。
首先,教师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灵活合理地分组。教师在分组前应先对学生的成绩、能力、态度、方法、习惯、性格、性别等情况做全面了解和分析,使得各个小组的整体成员特质构成基本相同,而小组内组员搭配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才能比较有效地开展小组间的竞争。其次,小组成员的组成、担任的角色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每隔一段时间个别微调。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适应不同的合作者,又能让他们保持适度的新鲜感。 再次,有效的合作学习还需有明确的个人责任。在每次分组时,要让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避免出现小组成员互相推诿、互相依赖的现象。
2.2 创设丰富的合作形式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教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设置了许多适合合作学习的任务,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丰富的合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有很多对话都是针对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可能面临的情境设计的。学生通过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 play等方式合作学习,既降低对话难度,保证了每位同学有机会开口,为小组成员共同分角色排演对话提供了可能,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针对中职学生比较畏惧的reading部分,笔者常采用jigsaw游戏合作形式。在jigsaw阅读活动中,让合作小组中的每个学生手中所拿的卡片只是整个阅读材料的一部分,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对information gap(信息差)产生不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新的信息的欲望。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阅读、合作、交流,使阅读充满乐趣。
笔者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Unit task,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制作手抄报、电子报、海报等等。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协商安排任务。擅长计算机或美工的成员,负责版面设计;擅长英语的同学,负责内容设计;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小组成员间的异质互补作用,提高了作品质量。近几年来,不少学生的作品在学校举办的科技节评比中获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而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3 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有合作而没有评价,便难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赛,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团队竞争”的格局,从而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评价应及时,公正、全面地反映出小组和成员学习的动态变化。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以下两种评价工具表分别对小组成员以及各个小组进行评价。
3 实施合作学习后的几点反思 教学反思一:在实施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常常以为学生很容易听懂要求,在布置完小组合作任务后,就开始要求小组开展合作活动,没有去落实学生是否完全领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因为不得要领,不得不中途停止合作,既浪費了时间,又影响了活动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布置任务前,就应当预计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先做一些Warming up活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然后用有效的提示性语言,将每个步骤清楚地解释一遍;也可以事先将重点步骤呈现在PPT 上或者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领会得更清楚;甚至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按步骤先演示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活动。
教学反思二: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还还常常遇到以下这几种情况:(1)有的小组有的同学在讨论,有的则在一边旁观;(2)有的学生习惯用汉语讨论;(3)有的学生趁老师不注意就停止讨论,去做别的事情。当然,导致这些情况有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生平时就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也不善于自主学习等等,也有可能是教师监控和组织不力的因素。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1)教师要给每个小组成员安排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缺一不可的分子,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2)教师布置完任务后还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合作进展情况。当小组讨论遇到问题时,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当讨论激烈时,教师应予以调解;当一些内向的或者程度较差的学生不知所措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帮助。
教学反思三: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意识到,合作技巧和合作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良好的合作技巧,合作学习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小组成员以一己之见代替全组的意见,最终汇报以I think… 代替We think…;有的小组成员谁也不先开口,你推我让;有的小组各说各的,无法统一讨论结果;有的小组既不争论也不质疑,很快达成一致。这样的合作活动既不能促进交际和教学,也难以让学生享受合作学习的乐趣,无法享受到帮助别人、互相促进的成就感,无法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教授学生一些合作技巧,比如: 讨论和同意,坚持和让步,鼓励他人,达成一致,婉拒他人,解决冲突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并慢慢掌握这些技巧。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比较顺利地开展。
4 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内化合作意识,提升协作能力,提高了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营造合适的合作学习环境,发挥组织者、设计者、管理者、协作者、咨询者和鼓励者的作用,使中职英语课堂充满 “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 David Nunan, Collavo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2] 官步芳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5).
[3] 朱旭彬.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探索:小组讨论活动的误区及其优化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2).
[4] 蒋乃平. 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来自一线的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5] 林立,王笃勤.《英语》(基础模块)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虎爱芳.合理分组正确评价——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9(22).
[7] 仝亚军.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的使用情况[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4).
关键词 合作学习 中职英语 实践活动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合作学习的意义
合作學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相对于“个体学习”和“竞争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法,属于经验语言学习模式(Experiential Language Learning)。它侧重以群体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强调学习者的自我指导、个人发展、个性和内在的动机及合作意识 (Nunan,1992)。合作学习值得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尝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1.1 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习的兴趣低,学习动力的不足,缺乏自信,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和畏惧等不良情绪,长期处于情感劣势。这些消极的情感、态度反过来又对他们的英语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有必要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合作学习通过创设“合作性情境”的课堂氛围,将合作、竞争以及个人的行为融为一体,避免了单纯的“竞争性情境”,使每个学生在利人利己的环境下,体会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乐趣。
1.2 符合中职英语教学的特点
根据笔者对本校学生的调查,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有:(1)通过考试;(2)将来能与外企管理者、合作者进行初步交流;(3)从事相关的外企业务工作;(4)阅读一些有关机器操作使用的简单说明书等。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发展英语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还必须学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英语与人沟通、与人合作。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实践为主线,让中职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输入和输出语言的机会。
1.3 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
根据企业对未来员工的能力需求调查,现代企业对应聘者除了专业要求外,还会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出要求,比如团队精神(Teamwork Spirit)、交流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 Skills)、责任意识(Sense of Responsibility)等(蒋乃平,2008)。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努力创设合作的机会,如:让leader分配安排任务,inspector督促组员按时完成任务,secretary记载任务完成过程,reporter总结、汇报任务完成情况等等,促使他们在合作中逐步学会用英语表达,提高语言交流能力,培养规范意识、任务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2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2.1 合理分组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是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及成员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实现小组目标。
首先,教师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灵活合理地分组。教师在分组前应先对学生的成绩、能力、态度、方法、习惯、性格、性别等情况做全面了解和分析,使得各个小组的整体成员特质构成基本相同,而小组内组员搭配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样才能比较有效地开展小组间的竞争。其次,小组成员的组成、担任的角色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每隔一段时间个别微调。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和适应不同的合作者,又能让他们保持适度的新鲜感。 再次,有效的合作学习还需有明确的个人责任。在每次分组时,要让每个成员都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明确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避免出现小组成员互相推诿、互相依赖的现象。
2.2 创设丰富的合作形式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教版中职英语基础模块设置了许多适合合作学习的任务,教师应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丰富的合作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listening and speaking部分,有很多对话都是针对学生今后工作、生活中可能面临的情境设计的。学生通过pair work, group work, role play等方式合作学习,既降低对话难度,保证了每位同学有机会开口,为小组成员共同分角色排演对话提供了可能,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针对中职学生比较畏惧的reading部分,笔者常采用jigsaw游戏合作形式。在jigsaw阅读活动中,让合作小组中的每个学生手中所拿的卡片只是整个阅读材料的一部分,通过对已有信息的分析和解读,学生对information gap(信息差)产生不满足感,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新的信息的欲望。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阅读、合作、交流,使阅读充满乐趣。
笔者还充分利用教材中的Unit task,让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制作手抄报、电子报、海报等等。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互相讨论,协商安排任务。擅长计算机或美工的成员,负责版面设计;擅长英语的同学,负责内容设计;通过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小组成员间的异质互补作用,提高了作品质量。近几年来,不少学生的作品在学校举办的科技节评比中获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而所取得的这些成绩又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3 完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有合作而没有评价,便难以激发学生的合作积极性。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赛,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团队竞争”的格局,从而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评价应及时,公正、全面地反映出小组和成员学习的动态变化。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采用以下两种评价工具表分别对小组成员以及各个小组进行评价。
3 实施合作学习后的几点反思 教学反思一:在实施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教师常常以为学生很容易听懂要求,在布置完小组合作任务后,就开始要求小组开展合作活动,没有去落实学生是否完全领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因为不得要领,不得不中途停止合作,既浪費了时间,又影响了活动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布置任务前,就应当预计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先做一些Warming up活动,充分吸引学生注意,然后用有效的提示性语言,将每个步骤清楚地解释一遍;也可以事先将重点步骤呈现在PPT 上或者板书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领会得更清楚;甚至可以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按步骤先演示一遍,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活动。
教学反思二: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还还常常遇到以下这几种情况:(1)有的小组有的同学在讨论,有的则在一边旁观;(2)有的学生习惯用汉语讨论;(3)有的学生趁老师不注意就停止讨论,去做别的事情。当然,导致这些情况有一方面是因为中职学生平时就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也不善于自主学习等等,也有可能是教师监控和组织不力的因素。
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1)教师要给每个小组成员安排明确的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缺一不可的分子,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小组活动中;(2)教师布置完任务后还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合作进展情况。当小组讨论遇到问题时,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当讨论激烈时,教师应予以调解;当一些内向的或者程度较差的学生不知所措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帮助。
教学反思三: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笔者意识到,合作技巧和合作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良好的合作技巧,合作学习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有的小组成员以一己之见代替全组的意见,最终汇报以I think… 代替We think…;有的小组成员谁也不先开口,你推我让;有的小组各说各的,无法统一讨论结果;有的小组既不争论也不质疑,很快达成一致。这样的合作活动既不能促进交际和教学,也难以让学生享受合作学习的乐趣,无法享受到帮助别人、互相促进的成就感,无法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
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教授学生一些合作技巧,比如: 讨论和同意,坚持和让步,鼓励他人,达成一致,婉拒他人,解决冲突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并慢慢掌握这些技巧。这样,合作学习才能比较顺利地开展。
4 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了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在活动中内化合作意识,提升协作能力,提高了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主动地营造合适的合作学习环境,发挥组织者、设计者、管理者、协作者、咨询者和鼓励者的作用,使中职英语课堂充满 “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 David Nunan, Collavo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2] 官步芳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5).
[3] 朱旭彬.课堂教学活动的反思与探索:小组讨论活动的误区及其优化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2).
[4] 蒋乃平. 文化课应该让中职生“用得上”——来自一线的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5] 林立,王笃勤.《英语》(基础模块) [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6] 虎爱芳.合理分组正确评价——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J].甘肃教育,2009(22).
[7] 仝亚军.高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活动的使用情况[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