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老年人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颈动脉粥样斑块以及心功能不全的关系。为临床减低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方法 通过回顾性的方法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科心内科病房住院的270例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入选对象都完善同型半胱氨酸、血生化、心脏彩超心动图、脑CT或者磁共振、肝胆脾超声及双颈动脉超声的测定。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一切计量的数据通过正态分布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的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百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及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发生颈动脉斑块和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 1、研究对象共270例,其中男性213例(78.9%),女性57例(21.1%)。年龄在60-98岁之间。平均年龄77.07±10.93岁。依据双颈动脉彩超检查分为颈动脉斑块组205例,颈动脉正常组65例。根据入选对象的病史以及心彩超结果分为心功能正常组178例以及心功能不全组92例。2、在年龄、吸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肌酐、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血压、糖尿病,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14.29±6.06mmol/l;颈动脉正常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是9.51±3.86mmol/l。在性别、ALT、AS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吸烟、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增加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3、在年龄、ALT、肌酐、尿微量蛋白、血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射血分数、冠心病,两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吸烟、糖尿病、高血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AST,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15.46±5.62 mmol/l;心功能正常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11.94±5.79mmol/l。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增加心功能不全发生的风险。结论 1、年龄、吸烟、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增加颈动脉斑块发生的风险;2、年龄、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增加心功能不全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