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师课堂语言的科学性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hbl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语言是最重要的教育工具,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而小学科学是一门求真的学科,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素养要求似乎更高,除了基本要求,更要注重语言的科学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一句话,甚至是一个词,都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以下,从三个方面浅谈小学科学教师课堂语言科学性的具体体现及意义。
  一、表扬学生时措词的客观性
  在“水的表面张力”一课教学中,教师为让学生充分认识日常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的现象,给学生展示了一组露珠、水滴的图片。
  教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露珠、水滴的特点,特别是形状特点。可是当学生回答“我觉得这些水滴像珍珠”时,教师表扬“形容得真好”。“形容”一词将学生的思维走向、活动重点引向“用什么来形容露水、水滴呢”,因而接下来出现了“像水晶”“像项链珠子”“像星星”“像钻石”……学生说得好,但回答基本没有了科学味。因此,当学生回答“我觉得这些水滴像珍珠”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客观的描述,马上追问:“你从哪看出它像珍珠呢?”“是颜色、形状、还是质地?”……学生说“像珍珠”“像项链珠子”,可能是因为他们注意到了露珠、水滴的形状;说“像水晶”“像星星”“像钻石”,可能是因为他们注意到了露珠、水滴的亮度、透明度……学生虽有感觉,但不够深入,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具体说出“哪里”像,让学生的观察进一步贴近事物的本质。
  科学课上的表扬,其作用不仅是肯定、鼓励,它更多的会对学生接下来或以后的学习起一个导向作用,当教师表扬学生观察真仔细时,学生就会更仔细地去观察;表扬学生声音洪亮时,学生就会让自己的声音变得很洪亮;表扬学生描述很准确时,以后他就会尽可能准确地描述……因而,科学课上的表扬,措词应该客观、具体。
  二、表述事物(或现象)时措词的严谨性
  在“常见的动物”教学中,教师给出了多种常见的动物图片,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它们的特征。老师可能是考虑到自己面对的是刚刚开始接触科学的三年级学生,整堂课语言极为幼稚,“猫咪”“狗狗”“小白兔” ……实际上,心理学家认为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大人也不要附和孩子“猫猫”“狗狗”之类的词,更何况是在科学课堂上。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表述时措词的不严谨性也是很常见的。比如,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通俗地说“看”,而不是用“观察”“发现”之类严谨性的语言(虽然都有“看”的意思,但毕竟还是有着明显“质”的区别);引导学生进行“记录”时,随意地说“写”……
  教师表述事物或现象时,措词的严谨性还表现在科学术语的使用上。例如: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不能叫做“溶化”;不能把鳥类的迁徙说成鸟类的迁移;鲸是哺乳动物,不要叫“鲸鱼”;不能把小生命都叫“虫”……这些平时习惯性的说法要格外注意甄别,不但不能用于教学中,而且要刻意纠正。
  实际上,如果我们养成注意表述措词的严谨性后,会发现更多这样的词,这对提高教师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培养学生的严谨素质都很有帮助。
  三、引导探究时措词的合理性
  在三年级“压缩空气”一课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认识压缩空气,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每组一个瘪皮球,学生利用打气筒和气针让它鼓起来,然后用手捏一捏、拍一拍刚刚变圆的皮球有什么特点,再往里打点气,然后捏一捏、拍一拍,皮球又有什么特点?活动中,学生特别感兴趣;汇报时,学生也说到了很多自己的发现。可是当老师提问“气打得多、球就变硬,球的弹性就好。这是为什么呢?”时,课堂一片寂静。
  “有什么特点”是基于观察的活动,学生对“有什么特点”完成较好;“为什么”是进行猜测或解释的活动,当老师提问“为什么气打得多,球的弹性就好”时,学生无所适从,思维陷入盲区,因为他们还根本没有注意到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的特点。
  因而,在引导学生探究时,必须谨慎合理地使用“是什么”“为什么”“说明什么”“怎么样”这样的词。例如,在以上案例中,当学生两次给皮球打气、两次捏球拍球之后,就应该引导学生讨论“说明什么”(皮球鼓起来了,还可以继续往里面打气,说明什么呢?——空气可以被挤压、被挤紧;气打得多,球的弹性也变好,说明什么?——空气被挤压、被挤紧后,有弹性。)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不要随意地使用“为什么”一词来引导探究,特别是中低年级的教学,除非是学生已经有了相关的知识储备或生活经验。如果是学生自己提出的许多“为什么”,也应引导学生将不可研究的问题变为可研究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马可连柯曾说:“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所以,科学课要上成科学课,不仅要有科学课的结构、科学课的层次、科学课的活动设计,更要有科学课的语言。只有当老师的语言具有了科学性,才能更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湖南省株洲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文章详细介绍了基于Qt跨平台应用程序开发框架的WinCE嵌入式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软件开发过程,内容包括装置的I^2C数据采集、界面数据显示、参数配置及PC服务器端的网络通讯、实
教师是教育事业中最根本的一环,而师德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是个人的品性问题,更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文章从中学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谈起,继而从“学高”“身正
一、现状及问题  当前,许多高中学校确定了课改兴校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办学思路是符合当今教育发展潮流,切合学校实际的正确之举。我国的课改已进行了多年,大部分学校已积累了丰富的课改经验,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均有明显突破,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也逐步被广大学生所接受与运用。但毋庸讳言,我们的课改之路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  1.领导思想不统一  关于课改,仁者见仁,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理念,而在探究式科学活动中记录伴随着儿童探究的整个过程,为孩子们依据事实进行思考和得出解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一、拓展记录内容,萌发记录兴趣  教师应充分挖掘日常生活环境区角等有效教育资源,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1.在科学活动中记录  现代幼儿科学教育强调的是让幼儿在与周围环境和材料的互动中建构经验发展的能力。科学活动应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兴趣点
<正>1支柱电子行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支柱产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到LED灯泡,大到高速铁路、航天飞机上天,都离不开电子制造,尤其是精密仪器,对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产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