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再造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23388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生态美术作品中的“美术基因”体现为纹样装饰,把原生态美术作品中“美术基因”的构成形式、色彩以及某些表现方法移植和运用到儿童画中,将会让我们的儿童美术作品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关键词】原生态“美术基因”;儿童画创作;传承;再造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5-0046-02
  【作者简介】王美欢,江苏省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江苏连云港,222000),一级教师,2011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年度新人”。
  在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因受简笔画的影响,很多学生的作品呈现出符号化的特征,如画小鸟,圆形的头部,三角形的身体和翅膀;再如房子,尖尖的房顶、方形的身体,这些符号化的绘画方式甚至是每幅学生画作必备的东西。这种符号化的画法成了学生们的固定模式,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而原生态美术,形式通俗易懂,有着丰富的想象,符合学生美术创作的特点。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原生态美术内容,能让学生从原生态美术中汲取有关感情表达的新手法、新形式。所谓原生态美术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表现个人天赋和个人生活的艺术,原生态美术作品的核心体现为纹样装饰,其中的“美术基因”表现为艳丽的色彩、饱满的构图、夸张的手法、稚拙的风格等。在教学中,运用原生态美术基因可以使学生摆脱思维固化、表现符号化的局限。
  一、借用原生态夸张造型,让画面更具冲击力
  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绘画作品在画面构图上非常饱满、唯美。而儿童在作画时,也喜欢把画面画得很饱满,绘画手法大胆夸张,给人稚拙、粗犷的感觉。学生用淳朴的创作方式表现心中的世界,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和长久的生命力。
  苏教版《美术》六上《人物装饰画》这一课中,学生在画人物时大量运用对比,在人物的服饰上,借用装饰纹样中的点、线、面来画图案,运用装饰图案的色彩来着色。人物的细节,如头发用弧线排列,这样的装饰图案借鉴了民间美术中的装饰图案,达到了强烈的装饰效果,淡蓝色的天空,用点、线、面装饰的各种房子和树,有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可以说是儿童大胆表现了自己的所想,构图也很大胆,他要把一切都画上去,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
  图1 学生作品:人物装饰画
  儿童造型具有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的特点。针对这种绘画特征,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美术作品,以原生态美术的绘画风格特点、配色规律来进行创作,能提升学生的美感,开发学生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二、借用原生态饱满构图,让作品更具质朴美
  最好的儿童画应是儿童自己想画的画,绘画时的状态是自然的、自由的。儿童画以自我为中心,以直感为方法。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儿童画在表现形式如造型、色彩、构图等方面有着天真、稚拙、质朴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寻找并掌握原生态美术的表现方式。
  苏教版《美术》五下《理想的居住环境》一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借鉴民间绘画的构图形式、表现手法、色彩搭配等进行创作,除了教材上提供的农民画的范画以外,还可以多提供一些画风景的农民画,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或想法在农民画的基础上进行改画、添画的练习,如:改变主体的色彩或细节,根据题材内容改背景,添加新的内容等。
  图2 学生作品:理想的居住环境
  原生态作品的饱满构图可以为儿童创作提供很好的借鉴,在创作过程中并不需要作者有怎样的绘画技法,重要的是作者有一个精神饱满、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儿童的内心世界是饱满而具有想象力的。儿童绘画和原生态“美术基因”都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能一下子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三、再造原生态艳丽色彩,让画面体现自然美
  儿童绘画,画必赋彩、色必艳丽,学生绘画时肆意而无约束。儿童在配色规律上有着自己的想法,不受任何的理论的限制,天真稚拙、富有节奏,因此,美术作品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美。
  苏教版《美术》五上《风景如画》一课,笔者要求学生用红与绿、蓝与黄等单纯鲜艳的色彩,画出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作品,下图的风景装饰画,色彩上体现出民间美术中色彩浓郁的风格。原生态“美术基因”经常有大红大绿的色彩元素,根据“原生态美术基因”的这一特点创作出来的作品,画面的细节对比明显,色彩的明度和纯度很有层次,体现出朴素的审美情趣。
  图3 学生作品:风景如画
  在以上作品中,学生采用的是线描加涂色的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线条的运用十分丰富,有直线、横线、斜线、曲线,并由线条构成了交响乐般的画面效果。儿童美术作品中对色彩的认识是单纯的,生活中丰富的多层次的灰色调,他们很少关注到,他们喜欢大量使用原色和间色,纯度和明度高的颜色,他们大胆地使用对比色,为的是要体现一种喜庆的气氛。
  这样的例子在儿童画中举不胜举,当儿童的想象力在自己的小小的美术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者改变某些事物的时候,我们认为这是儿童美感经验积累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儿童绘画时,更多的是表达内心,关注自我,充满想象。
  四、再造原生态稚拙风格,让画面体现意境美
  在儿童的心中,世界是美好的、多彩的,儿童具有非凡的想象力,他们敢于想象、敢于进行大胆的艺术夸张,因此,作品会有鲜明的艺术构思和造型特点。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儿童画题材鲜艳、色彩绚丽,每一幅具有原生态“美术基因”的作品,都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所以越是民族的,越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苏教版《美术》五上《快乐时光》一课,借鉴了原生态美术的意境美,“我画我心,爱画啥就画啥”。课上教师提问:“什么时候是我们的快乐时光?是下课,还是节日联欢、假日郊游?”快乐是人所追求的一种心情和感觉,只有快乐的人才会将这种感觉投放到绘画中。图4的画面并非所见,而是一个概念性符号,构图并非自然空间,而是一种装饰性的主观空间。通过自己的创作,学生呈现出了内心的喜悦之情。
  图4 学生作品:快乐时光
  学生凭自己的爱好,表达着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内心感受,展示自己的绘画水平,课堂上画的是自己心中的所想、所思,表达的是一种意境。儿童画是写实的,每幅画都是学生心灵的再现,都能表达学生绘画的意境。
  原生态美术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生们的审美感知。它内容丰富、形象直观,不管是剪纸、皮影、年画、面塑,还是少数民族的竹编背篓,扎染蜡染,以及各类民间玩具,都符合对儿童的审美启蒙的要求。原生态“美术基因”源于民间艺术,儿童美术是童年经验的自由表达,我们要尽可能地将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注入其中,使儿童美术在塑造儿童心灵的同时,也镌刻上民族文化的烙印。
  注:本文获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一等奖,有删改。
其他文献
【关键词】课外阅读;课内阅读;阅读一体化;毛泽东“长征”系列诗词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9-0056-02  南京市鼓楼区力学小学李琳名师工作室与琅琊路小学周益民名师工作室曾联袂举办了以“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一体化”为专题的展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执教了“风景这边独好——毛泽东‘长征’系列诗词诵读与欣赏”。在学习苏教版五下
【摘要】校务委员会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学校办学资源,共商学校发展大计,保障学生合法权益,破解困扰教育改革发展难题,更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管理水平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但在转型期,社会参与办学尚待成熟,其真正得到实施还在于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学校管理者应具备相适应的领导力。  【关键词】现代学校制度;校务委员会;社会参与  【中图分类号】G471
【关键词】英语;板块整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1-0054-03  依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江苏省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全部启用译林新版教材,新教材按照活动板块的结构和形式设计,每个单元由Story time、Fun time、Letter time(三年级上册)、Sound time(三年级
【教学目标】  1.知道条形磁铁的南北极位置未必都在两端,但磁极都指向南北方向。  2.尝试用新的解释替代旧的观点,形成更合理的解释。  3.感受科学探索的快乐,明白科学的解释要有证据的支持。  【教学过程及意图】  课前预热:  师:知道今天上什么课?科学课是干什么的?(梳理出关键词:研究)  你们做过哪些研究?观察到什么现象?研究出什么结论?  用一句话总结科学是干什么的?(科学课就是搞研究的
郭初阳的《弟子规》课堂实录(见2011年第8期《人民教育》),为我们从教学的角度探讨有质量的“读经课(堂)”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  建构有质量的“读经”课堂,需要丰富的教育智慧和一定的教学技艺。“读经课堂”对教者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是要求教者对教学内容,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做到“知之深”。引导儿童读经,教者首先自己要走进“经”中,对教学内容要有深切的体验,然后才可以谈引导学生如何读。郭初
【摘 要】颜回是孔门众弟子中和孔子相知最深的弟子。孔子对颜回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孔门问对——孔子对颜回的直接个别化教育,二是经典有趣的“三人行”——颜回在讨论中受教育,三是孔子以颜回作为教育其他弟子的榜样。  【关键词】颜回;孔子;教育艺术;相知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3-0028-05  【作者简介】李如密,南京师
名帅档案  周益民,任教于南京市琅琊路小学。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2002年起倡导并践行以“语言与人之存在关系”为核心旨归的“诗化语文”主张,《半截蜡烛》《小王子》《童年的月亮爬上来》等多个课例引起广泛关注。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150余篇,著有《步入诗意的丛林》《儿童的阅读与为了儿童的阅读》《周益民讲语文》。先后5次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中获奖。2007年获南通市第九届优秀教育科研成
个小正方形,这样做太浪费了。如果像图6那样,将左边的两个小正方形铁皮割下来,然后补在右边,再做成一个长方体,则它的体积是:(40-5)×(20-5×2)×5=1750(立方厘米)。  3.将近5%的善于创新的学生这样思考:如图7,将长方体的底面做成一个正方形,不仅材料无浪费,而且体积可以变得最大:20x(40-5×4)×5=2000(立方厘米)。    反思:    1.上述三种解法,学生的思维方
江苏省无锡市柏庄实验小学是无锡市锡山区的一所窗口学校,她充满活力。2016年,柏小百年,站在历史节点上,现任校长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思考呢?周玲棣校长近日接受了专访,并提到了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规划。  问:周校长,您好!柏小百年,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传承、积淀,传递的文化因子,您认为是什么?  答:文化是一片土壤,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发展成长。我
【关键词】数学的本质;精中求简;返璞归真;智慧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9-0058-03  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教育,自然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的优劣,自然以学生能否学好“数学”为依归。体现“数学的本质”“精中求简”“返璞归真”,呈现数学特有的“教育形态”,使学生高效率、高质量地领会和体验数学的价值和魅力,是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