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与探讨耳鼻喉科手术后病人产生疼痛时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05月-2014年03月耳鼻喉科室接受了镇痛护理的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共170例,回顾性分析其护理后的预后效果以及比较患者术前心理与术后镇痛治疗后心理。结果:患者在经过镇痛治疗与护理后,基本能控制疼痛,心理紧张感与恐惧感得到极大的改善。结论:选用适当的药物镇痛以及良好的护理方法可以使病人的病情得到很好的控制,且能缓解病人的疼痛,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与康复速度。
【关键词】 耳鼻喉科手术 病人 疼痛 护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3.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15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室自2012年05月-2014年03月期间收治的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共170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43.3岁。采用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共145例,其他类手术25例。
1.2 护理方法[1]
对于术后病人,采用使用镇痛药物的基础护理方式,根据患者对于疼痛的敏感性给予不同的镇痛药物。并且将患者安置于较为安静的病房,以避免噪音对患者的影响。由于术后患者的身体里插有各种导管,则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体位的改变和咳嗽时导管是否被牵拉甚至脱落。在病人允许进食后给予流食,从而降低疼痛感。
1.3 疗效评价标准[2]
观察病理记录中患者在术后的预后效果,分析与比较患者在术前的心理以及术后经过镇痛治疗与护理后的心理,以0-10为参数,0代表心情非常沮丧,10代表得到良好的满足。另以0-10为参数,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根据患者心理调查指标,计算出t,当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采用卡方软件,计算患者的疼痛评分,算出X2,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通过本院医师和护士的精心护理,170例病人的预后情况良好,伤口愈合完全,且手术前症状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经调查与记录患者通过镇痛护理的心理记录如表1,患者术后经护理后的疼痛评分见表2。
表1 170例患者术前心理与通过术后镇痛护理和一般护理后心理记录比较
注明:该数据经过SPSS软件计算t,得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170例患者手术后通过镇痛护理与一般护理后疼痛评分
注明:该数据经过卡方软件计算X2,得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一般护理方法
经过耳鼻喉科术后,患者一般会具有畏光、易急躁、对疼痛敏感等特性,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的病房调整至相对较为安静的区域,并且对于病房内光线尽量要调节至低光强度,除此之外还要避免周遭环境的噪音对于病人的不良影响。病人术后其体内插有各式各样的导管,这些导管都需要固定,不能随意被牵动,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更换体位和咳嗽以及其他活动时不慎将导管牵引甚至拖出的情况。在病人能够服用食物的时候,要给予病人流食,避免食物刺激手术部位,造成更大的痛苦。
3.2 镇痛护理方法
当明确了患者的疼痛原因时,采取预防性给予药物的方式,不能依照惯例当患者疼痛实在难以忍受时才给药,这样对于病人的医疗效果不佳,且会对于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在患者感觉疼痛较剧烈的时候,给予的药物的剂量要有一定的限度,既是防止成瘾性的发生,也是为患者的经济考虑。高效的镇痛药物如舒尔芬等,镇痛的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是常建议使用的药物。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镇痛药之后,需要密切地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阿片类镇痛药物如吗啡等会造成患者呕吐和呼吸抑制,所以需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与血氧浓度。一些患者在使用镇痛药之后会因偶尔而产生烦躁与惧怕的心理,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的现象,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皮肤瘙痒是因为服用镇痛药后刺激组胺的生成造成的,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3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首先应该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患者具有一些疑问的时候,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苦衷与提问,并且用科学的方法答复患者,使其安心。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向患者介绍镇痛药的作用方式,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度过生理与心理危险期。在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帮助患者详细地了解手术的流程,并且仔细介绍一些术后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对于镇痛药的镇痛效果有心理准备,鼓励患者建立起战胜病魔与疼痛的决心。护理人员还要多建议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医患配合下,才能提高患者自身的康复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疼痛观念以及对于止痛药的依赖性要进行及时地纠正,并且要告知患者不应在术后毫不抱怨疼痛感,疼痛本身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只有准确地描述自身的疼痛感才能使医师和护理人员有更加全面和积极的应对措施来解决患者的疼痛。一般麻醉药的成瘾性就目前而言还是较小的,虽不代表麻醉药可以滥用,但是适当的使用对于患者是有益无害的。
总而言之,耳鼻喉科手术后所带来的疼痛对于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具有较大的影响,患者可能在不了解疼痛机制与药物机理的原因下,不愿意向醫生透露真实的疼痛信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的交流至关重要,大多患者经过护理人员与医师的疼痛知识指导后,均加强了战胜病魔,乐观面对生活的信心。只要病人能够积极地配合,最终的疼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康复速率。我院对于疼痛的评估方法能够简便地为患者所接受,也便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得患者能得到科学的疼痛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淑红,彭悦,于海霞.耳鼻喉科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护理指南,2007,24(2):23-24.
[2]李梅影,戴萍.耳鼻喉科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心理护理[J],中国临床医疗指南,2004,6(5):80-81.
[3]陈晶.耳鼻喉科术后疼痛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5):583.
【关键词】 耳鼻喉科手术 病人 疼痛 护理 方法
【中图分类号】 R473.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4-015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耳鼻喉科室自2012年05月-2014年03月期间收治的耳鼻喉科手术患者共170例,其中男性99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43.3岁。采用鼻内窥镜手术的患者共145例,其他类手术25例。
1.2 护理方法[1]
对于术后病人,采用使用镇痛药物的基础护理方式,根据患者对于疼痛的敏感性给予不同的镇痛药物。并且将患者安置于较为安静的病房,以避免噪音对患者的影响。由于术后患者的身体里插有各种导管,则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患者体位的改变和咳嗽时导管是否被牵拉甚至脱落。在病人允许进食后给予流食,从而降低疼痛感。
1.3 疗效评价标准[2]
观察病理记录中患者在术后的预后效果,分析与比较患者在术前的心理以及术后经过镇痛治疗与护理后的心理,以0-10为参数,0代表心情非常沮丧,10代表得到良好的满足。另以0-10为参数,记录患者术后疼痛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根据患者心理调查指标,计算出t,当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并采用卡方软件,计算患者的疼痛评分,算出X2,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通过本院医师和护士的精心护理,170例病人的预后情况良好,伤口愈合完全,且手术前症状得到了良好的控制,经调查与记录患者通过镇痛护理的心理记录如表1,患者术后经护理后的疼痛评分见表2。
表1 170例患者术前心理与通过术后镇痛护理和一般护理后心理记录比较
注明:该数据经过SPSS软件计算t,得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170例患者手术后通过镇痛护理与一般护理后疼痛评分
注明:该数据经过卡方软件计算X2,得到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一般护理方法
经过耳鼻喉科术后,患者一般会具有畏光、易急躁、对疼痛敏感等特性,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的病房调整至相对较为安静的区域,并且对于病房内光线尽量要调节至低光强度,除此之外还要避免周遭环境的噪音对于病人的不良影响。病人术后其体内插有各式各样的导管,这些导管都需要固定,不能随意被牵动,护理人员应注意患者更换体位和咳嗽以及其他活动时不慎将导管牵引甚至拖出的情况。在病人能够服用食物的时候,要给予病人流食,避免食物刺激手术部位,造成更大的痛苦。
3.2 镇痛护理方法
当明确了患者的疼痛原因时,采取预防性给予药物的方式,不能依照惯例当患者疼痛实在难以忍受时才给药,这样对于病人的医疗效果不佳,且会对于病人造成更大的痛苦。在患者感觉疼痛较剧烈的时候,给予的药物的剂量要有一定的限度,既是防止成瘾性的发生,也是为患者的经济考虑。高效的镇痛药物如舒尔芬等,镇痛的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是常建议使用的药物。护理人员在给予患者镇痛药之后,需要密切地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阿片类镇痛药物如吗啡等会造成患者呕吐和呼吸抑制,所以需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与血氧浓度。一些患者在使用镇痛药之后会因偶尔而产生烦躁与惧怕的心理,也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的现象,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解释皮肤瘙痒是因为服用镇痛药后刺激组胺的生成造成的,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3.3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首先应该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在患者具有一些疑问的时候,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苦衷与提问,并且用科学的方法答复患者,使其安心。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向患者介绍镇痛药的作用方式,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度过生理与心理危险期。在和患者交流的过程中,要帮助患者详细地了解手术的流程,并且仔细介绍一些术后的注意事项,让患者对于镇痛药的镇痛效果有心理准备,鼓励患者建立起战胜病魔与疼痛的决心。护理人员还要多建议患者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医患配合下,才能提高患者自身的康复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疼痛观念以及对于止痛药的依赖性要进行及时地纠正,并且要告知患者不应在术后毫不抱怨疼痛感,疼痛本身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只有准确地描述自身的疼痛感才能使医师和护理人员有更加全面和积极的应对措施来解决患者的疼痛。一般麻醉药的成瘾性就目前而言还是较小的,虽不代表麻醉药可以滥用,但是适当的使用对于患者是有益无害的。
总而言之,耳鼻喉科手术后所带来的疼痛对于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均具有较大的影响,患者可能在不了解疼痛机制与药物机理的原因下,不愿意向醫生透露真实的疼痛信息,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与患者的交流至关重要,大多患者经过护理人员与医师的疼痛知识指导后,均加强了战胜病魔,乐观面对生活的信心。只要病人能够积极地配合,最终的疼痛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康复速率。我院对于疼痛的评估方法能够简便地为患者所接受,也便于医患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得患者能得到科学的疼痛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淑红,彭悦,于海霞.耳鼻喉科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方法探讨[J],中国护理指南,2007,24(2):23-24.
[2]李梅影,戴萍.耳鼻喉科术后病人自控镇痛的心理护理[J],中国临床医疗指南,2004,6(5):80-81.
[3]陈晶.耳鼻喉科术后疼痛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5):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