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一种基于正己烷萃取系统的乳糜(正己烷)实验方法。方法取乳糜(乙醚)实验阳性的胸腔积液样本,用正己烷替代乙醚,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并寻找正己烷萃取系统的试剂与样本最适体积比;对苏丹Ⅲ染色环节进行改良,建立新的乳糜(正己烷)实验和标准操作流程。选取120份人血清为模拟乳糜标本,根据甘油三酯含量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TG≤1.7 mmol/L),B组(5.6
目的构建国产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仪的病原分枝杆菌鉴定数据库,评价其鉴定准确性并与国外同类产品比较。方法"中国病原分枝杆菌质谱数据库"的构建:收集分枝杆菌国际标准菌株19种、19株及"资源化"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42种、183株;采用改良研磨-超声裂解法提取菌体蛋白。以国产MALDI-TOF MS仪(microTyper MS)为基础进行谱图采集及数据库构建,
目的研究在不同浓度链霉素下,aadA2基因盒在整合子attI位点的整合频率。方法将已知序列的1类整合子克隆到pACYC184质粒,该重组质粒命名为pACIDA;将该整合子上的整合酶基因克隆到pET28a质粒,该重组质粒命名为pETINT;这两重组质粒依次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转化后的大肠杆菌在加不同浓度的链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 ℃过夜培养。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测定aadA2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较高,累及年龄段广泛,且手术切除困难,致死率高。由于现有的检查方法(影像学、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等)存在敏感度差、阳性率低、取材困难等缺陷,因此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实时监测较为困难。脑脊液循环于脑室和脊髓池,与中枢神经系统直接接触,含有大量的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物质,因此成为了检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理想样本。相对于传统活检而言,脑脊液的液体活检具备创伤小、连续取样、即时
目的针对常规生化检测项目,制定自动审核规则,借助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检验结果的自动审核。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AUTO-10A及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15189:2012)的指导意见,在室内质控在控的基础上,实验室设计自动审核逻辑,设置六大审核规则,包括室内质控规则、样本状态判断规则、逻辑紊乱规则、值域及多次结果比较(ΔCheck)规则(包括危急值、警示值、参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分子探针设计方法,用于提高microRNA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实验研究。利用链置换原理将靶标杂交序列部分设计在分子信标茎端,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核酸结构分析软件DNAman优化分子探针的二级结构设计出新的探针,分别称为链置换优化探针(MB-D)和链置换二级结构优化探针(MB-D plus),将MB-D和MB-D plus与传统分子信标(MB-C)对比检测microRNA-21及其单
外泌体是一类由细胞释放的直径为30~150 nm的天然微囊泡,包含与来源和功能相关的生物活性分子,可以在细胞间和组织间进行信息传递,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外泌体介导的信息传递参与调控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外泌体在肿瘤研究领域的进展,分别从起源及生物学功能、分析检测方法和肿瘤诊治等方面进行阐述。(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491-4
目的分离鉴定人血清中的外泌体,探讨将外泌体癌胚抗原(CEA)作为结直肠癌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择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确诊的结直肠癌病例组64例患者(血清CEA正常病例组41例及血清CEA增高病例组23例),良性结直肠疾病对照组20例患者及正常对照者40名。采用ExoQuick试剂盒从血清中提取外泌体,应用透射电镜、Western blot对外泌体进行
目的探讨眶距增宽症的病因、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临床诊断为眶距增宽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结果23例患者术后外形满意,随访6个月至5年,复发1例。结论眶距增宽症通过手术治疗即可得到外观改善,学龄前期为手术最佳时机,效果稳定且不会影响到患儿心理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