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抗CD20单抗治疗CD20+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Ⅰ期临床耐受性和药效学研究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sco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剂量递增的Ⅰ期临床试验,评价重组人-鼠嵌合抗CD20单克隆抗体注射液IBI301单次给药在经治疗达客观缓解的CD20+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的耐受性、安全性及药效学特征。

方法

纳入9例受试者,按剂量递增原则设125、375和500 mg/m2三个剂量组,每组3例逐组完成试验。3组受试者均接受单次IBI301静脉输注,125、375、500 mg/m2组IBI301的中位暴露量分别为243、690、980 mg。观察IBI301给药后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CD20+ B细胞比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M水平,进行药效学评价。

结果

9例受试者发生52例次AE,包括:125 mg/m2组18例次,375 mg/m2组14例次,500 mg/m2组20例次。其中不良反应共26例次,22例次与试验药物可能有关,4例次可能无关;对症处理后均消失或恢复至基线水平。常见的AE包括WBC降低、上呼吸感染、ANC降低、消化不良、高尿酸血症、感觉异常、口腔黏膜炎和头晕。研究中未出现AE导致的用药暂停、受试者退出或试验提前中止,未发生严重AE(SAE)及剂量限制性毒性(DLT)事件。所有受试者CD20+、CD19+ B细胞比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IgG和IgM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

IBI301耐受性良好,受试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恢复,未发生SAE及DLT事件。IBI301对CD20+ B细胞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临床试验注册

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CTR20140762。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Saffold心病毒(SAFV)在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中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呼吸道门诊和住院病例共1 060例。其中门诊病例采集咽拭子256份,住院病例采集气管吸取物804份。实时荧光PCR扩增SAFV的5’UTR基因片段。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ARI门诊患儿和住院患儿样本
目的分析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下,U937巨噬细胞中miRNA-29a的表达变化及基因的表达调控,揭示miRNA-29a在结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miRnada、RNAhybrid和targetscan软件对miRNA-29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采用卡介苗菌株感染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U937巨噬细胞,提取RNA,逆转录为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29a及其靶基因表
达诺瑞韦在全球已经完成了37个临床试验,入组的慢性丙型肝炎(CHC)受试者超过2 600例。临床试验表明,达诺瑞韦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 IFN)联合利巴韦林(RBV)(PR方案)三联方案治疗中国基因1型CHC患者12周,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高达97.0%,且安全性良好。
临床研究发现,HBV DNA高载量孕妇应用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中,仍有部分新生儿免疫失败。在孕期应用抗病毒药物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可提高母婴传播阻断率。本文就近年来于HBV DNA高载量孕妇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母婴双方的安全性、用药及停药时间等方面作一综述。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实体肿瘤的多原发癌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多原发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7例明确诊断为淋巴瘤合并原发实体肿瘤的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①17例患者中,男8例,女9例,中位年龄57(30~78)岁。②淋巴瘤:分类:霍奇金淋巴瘤1例,B细胞淋巴瘤2例,边缘区淋巴瘤6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套细胞淋巴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