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教学落到“实”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jis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学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类别多样,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优化组合,更好地发挥其效用?本文以The Taiwan Earthquake一课为例,对英语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等主要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作介绍。
  关键词: 教学模式 英语课堂教学 The Taiwan Earthquake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的研究已逐渐成为教学改革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中学英语教学方法从教学认知逻辑的角度出发,可细分为讲述法、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角色扮演法、启发教学法、图例教学法等。要使这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发挥效用,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出发,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则出发,从“一切为了学生而教”的目的出发,教师必须针对教学中学生的实际反应和需要,既对各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又对既定的教学方法作及时调整。换言之,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哪一种教学方法是绝对的主导方法,也没有哪一种教法是一成不变的,认为一种教学方法有效即应可用于所有范围是错误的。没有一种教法是通用的,是达到特定教育目标的唯一途径。灵活地运用英语教学方法并不断地创新,正是英语教学方法的活力所在。笔者以牛津英语The Taiwan Earthquake一课为例,对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运用作说明。
  一、创设真实的情境或者准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其观察和思考兴趣,导入新知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有效地获得相应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展示鲜明的教学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由形象感知变为抽象思维的理性顿悟。首先,可以运用游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手段,创设直观情境,在现代教学设备如音响器材、实物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日益完善的今天,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创设鲜明形象的情境,强化学生的感知,以真切的情感调动学生参与认识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启发学生的认识。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发展到理性的认识,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新知识。最后,可以运用故事创设情境,增添趣味性。如在此课教学的导入新课部分,就可采用这种教法,课堂教学节录如下:利用多媒体播放地震发生时人群慌乱地四处狂奔,教师提问:地震时人们周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玻璃震碎,墙体倒塌。教师问:人们慌乱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人们尖声惊叫,不知所措,四处狂奔。响声和震动结束之后,被困的人们该如何取得援救或者自救。请大家翻开书本第六单元Reading-The Taiwan Earthquake。
  创设情境,决不单单是指借助多媒体或音响设备展现出的历史图片或视频。我们还可以用语言表述加以展现。例如,在本课中教师可以朗读相关词句:I don’t know where I was.I even don’t know if anyone was around me.It was dark around me.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语言功底、行为表演、媒体操作等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教师也要特别注意控制和调节情景复现的过程和节奏,并适时进行总结。大体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用形象丰富的知识点的教学。例如,惊心动魄的地震场面。在此节课中,除导入新课部分用此方法外,在让学生回答和复述课文段落知识点上,也可应用多媒体展现地震对人类的影响,以及人们在地震来临时的各种应对。
  二、利用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任务型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进行的教学,强调“在做中学”。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施教,使学生感受成功,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任务型课堂教学就是把课堂活动任务化,以任务为核心,设计教学步骤,所以“任务”设计的质量的高低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设计的任务应具有挑战性,能让学生体验成功,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学以致用的任务。例如,在教学A Survivor’s Home Page-The Taiwan Earthquake一课时,笔者围绕逃生这个主题,设计了以下任务;1.Find out where Timmy was before the Earthquake.2.Where was he after the earthquake ended?3.what did he do?4.How to survive an earthquake?
  地震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如果学生掌握一些自救措施,就能在生活中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恐慌和它所造成的伤害。因此,笔者设计了上述任务,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解决真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此任务的实施步骤如下:
  在完成任务之前让学生看一段介绍Timmy在购物中心的录像片段,观察他的所在位置,从而为完成这一任务打下基础。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二“被困在何处”,笔者让学生4人一组进行有针对的讨论。学生在完成前两项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录像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People were running wildly,running in all directions”等方面进行讨论,进而完成任务三“What did he do”。第四个任务是“如何安全逃离地震现场”,学生结合课文所学到的知识和一般性常识找出应对措施。通过完成此项任务,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地震发生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何才能安全逃脱现场。笔者将学生讨论的结果总结和整理如下:1.stay in the open air without any big objects.2.keep calm.3.hide yourself under a strong object.4.try to find some help.   三、适度穿插展现教师基本功的讲述法,发挥教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启发和调动学生接受新知识,扩大知识传授的容量。
  讲述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语言及其艺术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应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首先要在语言能力方面下一番工夫,其次是努力将文章素材口语化,做到通俗、形象、流畅和简练,以自己的“口才”,使学生掌握知识,活跃思维,提高认识,这是新课改之前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要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强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已经落伍。笔者认为,在学生获取大量的知识,尤其是在学生比较难理解的语法概念的教学中,讲述法依旧是最基本、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运用中,对课文中阐释比较清楚的语法知识,可以适度减少教师对具体语言结论的直接讲述,运用其他方法实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述calm这个词时,不仅先要讲清楚它可以作动词也可以作形容词,而且要列出情景造句:We should calm down since we are still alive.(形容词)We should told ourselves to calm down.(动词)(=calm ourselves),be/keep calm.这些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掌握。对于alive也可以灵活运用这种方法。具体如下:
  We know we are still alive.
  There is a person alive.
  Who is the greatest man alive?
  Who is the greatest living man?
  The Sun is important to all the living things.
  (alive常用作形容词,作表语成分,但也有做补作语:At last,they found the person alive.)
  教师讲解:1.alive常用作后置定语修饰名词,living则可以作前置定语。2.alive做表语形容词,用在Verb to be后面。living既可以做表语形容词,又可以做定语形容词,可以放在修饰的名词之前,也可放在名词之后。3.就使用场合而言,alive大多用于人或者动物,用作比喻或强调时也用物。例如:The city was all alive by the time we arrived.(我们到达时城市非常热闹。)另外,可以结合课本讲述live,life和lively的用法、区别和联系的知识,这样既实现了教学目的,又节省了课堂时间。
  四、在中学英语课堂中,多运用问题探究法,以严谨和科学的态度构建探究问题的整体层次框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动力,把问题教学法和探究学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启发或争辩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主动性的问题探究法已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这种教学方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它既可以用一组问题解决全课的教学任务,又可以用几个问题解决部分的教学任务,既可以用问题形式教学,又可以用一两个问题突出重点。例如在寻求援助的过程当中,1.Did people hear Timmy at first?Why?2.What happened at last?既可以应用于新课教学,又可以应用于复习教学。要注意在运用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点,精心设计问题,以严谨和科学的态度构建探究问题的整体层次框架,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到彼,形成递进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例如本课中,Timmy在地震中被困在砖块石头底下,他怎样脱险是重点。在教学中,笔者利用问题探究法,突破重点,步骤如下:1.展示地震时主人公的位置(购物中心),地震后的可怕情景。不清楚有多少人员被困,给救援带来很大困难。2.主人公并不清楚自己被困何处,不知道救援是否会到达。3.主人公没有足够的食物,不知道能否支撑到援助到达。4.救援队没能听到主人公Timmy的呼救声。5.换做是你,你该怎么做?问题如下:
  1.Where was Timmy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2.What were people doing when pieces of bricks and glassess were falling down?
  3.Where was Timmy trapped?What was around him?
  4.What did Timmy have?Did he eat it all?Why?
  5.Did Timmy shout for help?
  6.Did people come to help him out at first?Why?
  7.What did Timmy see at last?
  8.What were those people doing at that time?
  9.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Timmy?
  五、开展课堂讨论。
  学生都认为Timmy很幸运,在地震中幸存了下来。
  以上是笔者上此节英语课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1.地震中我们该如何逃生,要快速,但是不能慌乱,不能没有目的地乱跑。(在家、在学校、在其他场所和在户外)
  2.地震中该如何躲,文中提到的是购物中心,如果是其他场合呢?
  3.如何得到援助,要大声呼救,但是要聪明地找援助。   4.如果没有援助到来,则我们又该怎么办?
  讨论之后再得出以下结论:1.keep calm.2.run quickly to the safety but not wildly.3.find a shelter to hide yourself(under a heavy desk or a strong object).4.shout for help loudly to let people know 5.try to make any sound if you can hear somebody around you.6.find something to eat or drink,that’s very important if no help comes to you for a long time.
  笔者认为这样不仅很好地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且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积极思维结合了起来,还加强了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问题探究法不仅可以运用在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上,而且在课堂总结和课外知识的拓展环节也可使用,实效性高。运用时,一定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探究角度,因为课堂教学的总结和拓展环节需要学生调用大量的知识,甚至有些知识还需要学生花费一些时间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才能解决。我们在生活中评价一个人时,经常用一些肢体语言,比如跷起大拇指表示对一个人的敬佩,跷起小指头示意对一个人的不满和蔑视。课堂上我们应该多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身体语言,一个赞许的微笑或者期待和鼓励的目光都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大大加深了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有利于师生情感的培养。通过学习,你觉得幸存者Timmy在地震中表现如何,要求学生写一篇英语小作文,结合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或者玉树地震的信息,教师给出一些参考角度:1.可以有某些经验不足的行动导致后来营救的困难;2.没有躲到坚实的躲避处引起的受伤;3.没有食物导致的没有体力支撑;4.怎样发出有效的求救声音或者信号等。
  孟子曰“思则得也”,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思考各种教育行为的后果,不断自我修正、调整和更新,积累教学经验,加快专业发展与成长。
  参考文献:
  [1]英语学科教学论.
  [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思考.
  [3]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其他文献
摘 要: 为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增强其法律意识,强化法制教育效果,作者在法制教育中充分运用漫画这一形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 法制教育 漫画教学 运用方法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在党和各级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教育下,积极向上,奋发图强,主流是好的。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青少年犯罪呈回升趋势,恶性案件时有发生,而且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犯罪手段智能化,还有团伙性、暴力性等特点,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严重问题
摘 要: 奥士高纳大爷是莫泊桑小说《绳子的故事》的主人公。本文认为造成奥士高纳大爷死亡的内在原因在于他的“诚实”和“善良”,对于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进而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很有帮助。  关键词: 小说《绳子的故事》 奥士高纳大爷 死亡内因 “诚实” “善良”    奥士高纳大爷是莫泊桑小说《绳子的故事》的主人公。小说写他因在赶集的路上捡到一小段绳子而被仇家
摘 要: 在学校教育中,阅读和写作同属于语文活动的基本能力范畴,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阅读强调基本素材的长期积累,而写作则是阅读活动的有效积淀、厚积薄发和实际运用。然而,语文教师很少把两者统一起来教学,而是一方面开展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舍近求远地进行作文训练,结果既失去了一些联系教学的良好契机,又造成了许多优质教材资源的浪费现象。把阅读教学与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启发训练有机地结合
摘 要: 任务型阅读是在一定学习目标要求基础上的阅读和探究,具有一定的过程性和互动性。以任务阅读为前提,以探究理解为过程的强化理解感知,能在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增强理解感知的准确性。探讨任务阅读教学模式运用对改变阅读学习模式和理解探究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任务阅读教学模式 理解方向 理解感悟 语用技能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注重任务原则运用,引导学生在深入
摘 要: 工程制图是工程界的“语言”,良好的制图技能是工科类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它已成为一项基本的就业技能。怎样强化该项就业基本技能,是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作者通过对吉首大学园林制图课程十余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总结,提出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就业技能 园林制图课程教学改革 吉首大学园林专业  虽然计算机绘图在提高绘图速
摘 要: 文章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实现个性化表达,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 个性习作能力 个性素材 个性中心 个性创造  “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发展学生的习作思维,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积累和丰富习作资源,做到立意和语言个性化,结合独特的感受进行个性
摘 要: 科学课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如何让课堂充满“科学”的味道,让学生在探究中发展,在体验中成长,我们一直在探索。本文从蜕变的味道入手阐述如何追求具有“科学味”的科学课。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蜕变 科学味  课堂是教师耕耘的责任田,更是学生收获的庄稼地。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海洋,它应该是水波浩渺、气象万千的。科学课堂更应该是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如何为课堂注入新的血液,让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1.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
摘 要: 本文对公开课“点评课”做了感悟,总结了感悟是“满意的喜悦、不足的缺憾”,是一种痛并快乐的欣慰。  关键词: 公开课 感悟 教学设计  一、感悟“满意的喜悦”  “满意的喜悦”感悟的三个亮点:对设计的欣喜感;对内容的充实感;对课件的满意感。  1.对设计的欣喜感:创设的理念新颖、条理清晰、构思独特。  (1)设计前的心结。  在开始设计本课前,我曾开过好几次公开课,也曾观看过无数个公开课案
摘 要: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为学生打开思维的空间,实现师生有效互动。文章从五个方面举实例论证了问题情境教学对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 师生互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采用的活动策略。根据教学目标,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活动环境,营造师生相互配合、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