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精神关照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初探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是学生思想认识、人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往往反映出学生健康的人格、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修养。写作教学应浸润人文精神,应让学生更自由地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形成健康的独特的个性,从而引领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回归本真。
  一、融入游戏活动,激发写作欲望
  小学生习作的失“真”往往表现在虚构作文,让人读起来感觉无病呻吟;背写、套写问题严重,让人读起来千篇一律,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只是采取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将别人的写作素材直接用到自己的身上,没有亲身经历,又何来真情表达?再加上家长和老师一味地向学生装灌输“作文重要”的思想,使得孩子对作文产生一种害怕的心理。教师不妨将游戏活动融入课堂,一方面,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让学生在体验过后,产生一种“一吐为快”冲动,这时候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具体而生动。
  二、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抒发真挚情感
  1.用心观察生活场景,孕育情感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大单元活动,如“三八”妇女节要求孩子给妈妈洗一次脚或给妈妈一个拥抱,以表达自己对妈妈的情感;端午节学包粽子,重阳节学做重阳糕,并将自己包的粽子、重阳糕带回去给家人品尝。除了结合节日开展的活动外,还开展以“季节”为主题的活动如南瓜节、泡泡节等。笔者带领孩子参加活动的同时,注意引导孩子观察,用相机将孩子活动的每一个瞬间拍摄下来。
  2.细心捕捉生活场景,激发情感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情感、想法如果不及时捕捉,往往就会稍纵即逝。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孩子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随时将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当然,作为老师的我们也要做个“多情善感”之人,善于捕捉生活中让人感动的场景,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3.留心记录生活场景,抒发情感
  学生每天都要经历许多事情,或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如果他们能够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随时地整理出来,加上自己的思考,做到写实话,抒真情,这样情感就会在不知不觉的累积中孕育成熟。笔者在班级中进行了循环日记的尝试,要求同学们把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情有重点地记录下来。笔者在批阅时发现了孩子们在日记中细腻地描写了许多发生在班级中,但老师却未留意过的事情,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孩子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以及真实的情感。
  三、革新评讲方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作文批改完后,往往要进行评讲。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评讲中来,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合作的形式,边读边交流,互相评价;或让学生自读自评,找出自己文章中的优点以及所存在的不足;还可以师生共评,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评价,然后不到位之外由老师补充。这样的评讲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别人的作文来获取写作的经验,从而使自己的作文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评自悟的方法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从而很快地找到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方法。
  四、渗透做人道理,强化人格意识
  写作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是传授给学生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还应该渗透做人的道理,强化学生的人格意识。第一,让学生敞开心扉,表情达意。也就是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耳所闻以及内心的想法写出来,抒写出真情实感。第二,让学生回归生活,求真立美。脱离了生活,学生的作文就会胡编乱造,弄虚作假,这样的作文或许辞藻华丽、想象丰富,能得到高分,但长此以往,学生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虚伪”、“应付”,这样就失去了写作的本真意义。我们应力求回归生活,引领学生去求真、立美。第三,让学生树立写作以“真诚”为第一的标准,教会孩子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从而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强化他们健全的人格意识。
  人文精神关照下的小学习作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生活,追求真善美,从而使写作教学实现“人”、“文”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郭里园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校长专业化发展日渐成为校长职业发展和培训的主题。作为校长,具有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其理想的角色目标应该是:一方面从组织管理的角度,对学校教育实现管理服务;另一方面从教育教学的角度,对全校教师实现教育思想和理念上的引领。这两方面若是都能实现,这样的校长无疑是一位好校长。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如此,则学校幸莫大焉。而每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校长都应以此标准来要求自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应该在丰富的语文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就需要老师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诸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深度挖掘教材,把学生引向生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一个范例,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够及时巧妙地发现学生生活和
19世纪20年代,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商学院横空出世,这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世界各国以及各个领域的借鉴和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指通过精心编制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并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渐渐接近知识本质或内核的一种直观式与探究式并存的教学模式。小学思品教学时使用案例教学,可以以学生的生活实例为基础,提供一个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和情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探究案例背后所隐含的道理和知识,
新课程犹如春日的阳光,给我们带来了改革的激情和灵感。“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旨在扭转“知识授受”为特征的教学局面,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的着眼点。教师应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一、让学生去说、去讲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例如,《我叫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