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生年代:1980—1989
入学时间:1998—2007
生于改革开放之初,长于改革开放之中,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长大成人。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80后曾经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然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80后大学生志愿者的出色表现让国外媒体以“鸟巢一代”来赞赏他们塑造了中国的新公民形象,在人们的视野中,80后仿佛一夜间长大。
80后们看过韩寒的《三重门》,也读过郭敬明《幻城》,喜欢戴着MP3听周杰伦的《我的地盘》,也喜欢在电影院看美国科幻片《哈利波特》。他们跨越了新世纪,赶上了大学扩招,伴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当毕业季遇上就业难,80后大学生们也有了各自不同的选择,有的考研、有的留学、有的创业。
奥运志愿者Show出新形象
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很多人认为,80后不懂得艰苦奋斗,不懂得和人相处,没有信仰,生活迷茫,被一些人认为是“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然而在80后志愿者身上,人们发现了80后的单纯和执着,勇气和力量。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运动员代表给志愿者们敬献了鲜花。共有10万多名志愿者服务于北京奥运会,其中的城市志愿者和赛会志愿者,绝大多数是80后大学生。韦依达是其中一位赛会志愿者,他来自辽宁,出生于1987年,2006年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信息工程专业。韦依达说,大学时光最难忘的回忆莫过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日子。
“当初报考北航,不仅因为我喜欢这个学校,还有部分原因就是北航有奥运场馆,可以当奥运志愿者。”经过面试选拔,韦依达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志愿者。7月15日,志愿者开始培训上岗。“我第一次身穿蓝色的志愿者服装时,想起来有一种很恍惚的感觉,好像突然之间,梦想就在眼前实现了。”韦依达还能回忆起初次接触自己岗位的感受。在场馆,他的工作是配合工作人员打印文档、做好技术统计,比赛结束后把运动员现场接受采访的语言翻译整理出来,用邮件发给各家新闻媒体。
“这项工作可以称之为‘新闻服务’,技术含量并不高,主要的是对比赛保持全神贯注,对外国运动员语言的翻译要认真细致。”韦依达说。从7月15日到9月20日,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天,他说:“那个时候习惯了忙碌的日子,只要一进北航体育馆,我就精神抖擞。”
让韦依达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北航体育馆见证了中国体育代表团2008年奥运首金的诞生。“我还清楚得记得那天是8月9日上午10点,女子48公斤级决赛,我国选手陈燮霞获得了冠军,并且打破了奥运会纪录。”韦依达说,“当国歌奏响时,当我和全场观众一起看着升起的五星红旗,一边高唱国歌时,激动得都哭了。能见证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是幸运的。”
两个月时间,他在北航体育馆结识了很多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和年级,大家一起吃饭、工作、休息,朝夕相伴的日子让志愿者接下了深厚的友谊,“奥运会过去5年了,但是每到8月8日,无论身在何地,我和那些战友们都不忘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者在QQ群上聊一聊,那段日子温馨而难忘。”韦依达说。
中国打进世界杯,看球一起high
网络是晚期80后大学生最显著的生活标签,上网浏览新闻,通过QQ聊天、偷菜、发微博,打游戏或者听歌、看电影,作为电脑使用率最高的一个群体,网络成了他们延伸感官和沟通外部世界的强大平台。
不过新世纪初的几年,网络在大学校园内还不够普及,有电脑的同学也不多,宿舍也没有电视。有了体育比赛,在校园里没法看,于是,一块儿出去看球成为男生球迷的选择。2001年,中国足球队打进2002年世界杯,让很多大学男生激情飞扬。
肖柯是一位体育迷,他出生于1981年, 2000年入读赣南师范学院读,课余时间,他喜欢打篮球、踢足球,看体育比赛是他很重要的一种娱乐方式。他清楚地记得大二那年,中国队每场比赛必看,他是“目送”着中国队进入了世界杯。
每到有中国队的比赛,他都和几个哥们一起跑到学校外面看比赛,肖柯说:“当时网络还不普及,有电脑的同学寥寥无几,不像现在这样每个大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我们到校外看比赛,要么是到网吧看网络直播,要么是到一个类似卡拉OK的大房间里,大伙儿一起看。”
肖柯还清晰得记得中国队闯入世界杯决赛的那一天,2001年的10月7日,中国队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迎战阿曼队,只要中国队能够取胜,就将提前获得世界杯入场券。“当时我和几个哥们在一个有比赛直播的旅馆大客厅里看球,屋里有二三十个人都在围着电视机,我们几个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看中国队比赛,比赛结束,中国队赢了,房间里沸腾了!”肖柯回忆说,“当时大家唱起了《红旗飘飘》这首旋律激昂的歌曲,‘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还高喊着‘中国队,万岁!中国,万岁!’全场顿时热血沸腾了!”
“中国足球队44年来第一次冲进世界杯,终于让咱们中国球迷扬眉吐气了一回!”肖柯说。那天晚上,他们太激动了,喝酒狂欢到半夜,学校宿舍锁门了,满身酒气回到宿舍还可能受到处分,索性他们几个人一人给了旅馆老板10块钱,躺在大沙发上睡了一晚,不过第二天,宿管员还是因为夜不归宿的原因批评了肖柯和他的几个同学。
“非典”时期的约会
2005年3月29日,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学生在校期间不能结婚的规定,学生能否结婚,根据《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
肖柯说,他上大学的时候,教育部还没有放开“禁婚”规定,同学之间谈恋爱的不算太多,大概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寻觅到了“同路人”,他是一位爱情观执着的人,女朋友是高中同学,两个人从高中开始,就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但直到大三时才确定恋爱关系。肖柯在赣州,女友在南昌,虽然相隔两地,但肖柯每个月都去南昌见一次女友,每天都要给女友打电话,“2003年的时候,手机还是个高档品,当时大学生还没有很多人用手机,我也没有,我就每天风雨无阻地跑到校园里的公用电话机旁给她打电话。”肖柯说,他买了很多张电话卡,每次都聊半个小时,一张30元的电话卡不到一星期就打完了。 2003年4月,“非典”的阴影笼罩了整个校园,学校规定所有学生都不能外出,刚刚确定恋爱关系不久的肖柯,怎么也忍受不了对女友的思念,“两个月没见她了,偏偏这个时候赶上该死的‘非典’,当时也没管那么多,写了一张假条就跑出去了。”一周之后,肖柯见完女友从南昌回到赣州,回到学校他就被隔离了,在隔离室呆了2个星期,学校还对肖柯的“脱逃”行为进行了通报批评。
不过,在肖柯看来,非典时期的这次约会,让他和女友的关系更亲密了。2004年两个人一起大学毕业,女友留在南昌工作,肖柯先后来到北京和深圳闯荡,后来又考入北京林业大学读了三年研究生,尽管两个人不能经常在一起,他们的甜情蜜意却没有被距离隔断,2011年,肖柯读完硕士后回到南昌当了大学辅导员,两人于2012年完婚,终于相聚在一个城市开始了幸福生活。
考研,暂时找个避风港
1999年,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那一年起,中国高校开始了扩招,从1998年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大学校门向更多的人敞开,80后们有了更多读大学的机会。但与之对应的是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带来了就业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80后选择了考研暂时躲避就业压力。
2011年,全国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超过了150万,李旦就是这百万大军中的一员。李旦的家在湖南娄底,出生于1989年1月1日,因为出生那一天正赶上元旦,所以父母起的名字中带了个“旦”字,但她仍习惯于把自己当作是1988年出生的人。2007年,李旦考进了吉林师范大学,喜欢跟文字接触的她读了编辑出版专业。
“我学的这个专业既不热也不冷,毕业后也能找到一份工作,不过我当时不想在人山人海的人才市场里去跟其他同学抢饭碗,感觉太累太折腾,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就是个避风港,一是想多延续两年大学时光,享受校园生活的美好,二是想到更好的学校去深造,给自己再镀一层金。”
从大三开始,李旦就开始认真做考研的准备了,她想报考广州的暨南大学,一是她对这所南方名校有着强烈的向往,二是因为广州离湖南的家比较近,不用像在东北上学一样回家一趟要30多个小时的奔波劳累。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复习,李旦终于如愿以偿,在2011年的夏天收到了暨南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在心仪的学校和城市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活。
创业,做自己的老板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是选择就业,还是做自己的老板?80后大学生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选择。2002年,国务院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简化审批手续给予支持,之后几年,国家还陆续出台多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80后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2010年,全国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达到10.9万。
河南大学的杨立成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而且他的创业之路从大一就开始启程。杨立成的家在江苏连云港,出生于1986年,2004年高考之后,本有机会到南京艺术学院就读的他,因为家境贫寒,拿不起高额的学费而选择来到了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上大学之后,我就想到创业了,我想自己早点成长起来。”杨立成说。在大学期间,杨立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连年获评奖学金,而且他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培养,注重在社团中提升个人影响力和号召力,利用积累的人脉资源为创业服务。
大二那年,杨立成被选举为河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他把隶属于学生会实践部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发展成为河南大学的第二大学生组织。在社团的成功经验给了他创业成功的信心,他接下了移动校园代理的业务,并在校园内开了一家小店,通过做代理赚来的钱,他攒够了上学的学费,还攒下了一部分创业的资金。
令杨立成没有想到的是,他最大的一桶金竟然来自美国一支篮球队的河南之行。2007年,美国哈林巫师篮球队要在河南举行一场表演赛,场馆选在了河南大学体育馆,主办方希望体育馆可以坐满,但是容纳1600人的体育馆,只卖出了200张票,眼看只有两天了,主办方一时想不出办法,他们找到杨立成,想通过他把球票免费送出去,至少保证有人来捧场。
杨立成想:“与其免费送票,倒不如来个充话费送球票活动,这样可能更有号召力。”他召集各个学院的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帮助宣传,充20元至100元面值不等的话费可以获得在体育馆不同位置的球票,结果这一招还真灵,两天时间,1400张球票都送出去了,参与的同学不但充值了话费,还获得了一次近距离接触美国篮球明星的机会。这1400张票让杨立成收入近8万元,加上向老师借来的20万元,他凑够了创业资金。
2008年,经过省市教育部门批准,杨立成在开封办起了一座艺术培训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大学的资源,学校很快招了不少学生。不久之后,他就还清了借款,他也开始在河南多地办起了分校,事业在全省做大之后,他又开始进军北京市场。“创业,从大一开始,前进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杨立成说。
如今,80后相继进入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他们在事业上也展露了头角。杨立成投资1000万在北京办起了一座影视学校,肖柯在做好大学辅导员的同时还当上了授课讲师,韦依达在北航本硕连读后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李旦在暨南大学读完硕士后进入了湖南的一家省级媒体。“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不忘记最初的梦想,我依然走在奋斗的路上。”杨立成的话也代表了大多数80后的心声。
大事记
(1998.9-2008.8)
199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三名记者遇难。中国强烈谴责美国的野蛮暴行。
7月,高校开始扩招。
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2000年 :1月1日,中国迎来21世纪,首都各界在中华世纪坛举行迎接新千年庆祝活动。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10月7日,中国足球队晋级2012年足球世界杯,这是中国足球44年来首次进入世界杯。
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200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2003年:4月,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成功解决“非典”病毒危机。
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
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工程(新疆轮南至上海)全线建成。该工程全长约4000公里,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2005年:3月29日,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能否结婚,根据《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
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首次会谈。
10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这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并完成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
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进入试运行,结束西藏不通铁路历史。
2007年:1月1日起,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
7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
2008年:1月,中国南方难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
5月12日,四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
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中国代表团在这次奥运会夺得51枚金牌,首次实现了金牌数名列第一的成绩。
入学时间:1998—2007
生于改革开放之初,长于改革开放之中,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长大成人。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80后曾经被认为是“垮掉的一代”,然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80后大学生志愿者的出色表现让国外媒体以“鸟巢一代”来赞赏他们塑造了中国的新公民形象,在人们的视野中,80后仿佛一夜间长大。
80后们看过韩寒的《三重门》,也读过郭敬明《幻城》,喜欢戴着MP3听周杰伦的《我的地盘》,也喜欢在电影院看美国科幻片《哈利波特》。他们跨越了新世纪,赶上了大学扩招,伴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当毕业季遇上就业难,80后大学生们也有了各自不同的选择,有的考研、有的留学、有的创业。
奥运志愿者Show出新形象
8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娇生惯养,很多人认为,80后不懂得艰苦奋斗,不懂得和人相处,没有信仰,生活迷茫,被一些人认为是“垮掉的一代”、“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然而在80后志愿者身上,人们发现了80后的单纯和执着,勇气和力量。
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运动员代表给志愿者们敬献了鲜花。共有10万多名志愿者服务于北京奥运会,其中的城市志愿者和赛会志愿者,绝大多数是80后大学生。韦依达是其中一位赛会志愿者,他来自辽宁,出生于1987年,2006年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信息工程专业。韦依达说,大学时光最难忘的回忆莫过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日子。
“当初报考北航,不仅因为我喜欢这个学校,还有部分原因就是北航有奥运场馆,可以当奥运志愿者。”经过面试选拔,韦依达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志愿者。7月15日,志愿者开始培训上岗。“我第一次身穿蓝色的志愿者服装时,想起来有一种很恍惚的感觉,好像突然之间,梦想就在眼前实现了。”韦依达还能回忆起初次接触自己岗位的感受。在场馆,他的工作是配合工作人员打印文档、做好技术统计,比赛结束后把运动员现场接受采访的语言翻译整理出来,用邮件发给各家新闻媒体。
“这项工作可以称之为‘新闻服务’,技术含量并不高,主要的是对比赛保持全神贯注,对外国运动员语言的翻译要认真细致。”韦依达说。从7月15日到9月20日,没有完整地休息过一天,他说:“那个时候习惯了忙碌的日子,只要一进北航体育馆,我就精神抖擞。”
让韦依达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北航体育馆见证了中国体育代表团2008年奥运首金的诞生。“我还清楚得记得那天是8月9日上午10点,女子48公斤级决赛,我国选手陈燮霞获得了冠军,并且打破了奥运会纪录。”韦依达说,“当国歌奏响时,当我和全场观众一起看着升起的五星红旗,一边高唱国歌时,激动得都哭了。能见证这样一个历史时刻,我是幸运的。”
两个月时间,他在北航体育馆结识了很多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和年级,大家一起吃饭、工作、休息,朝夕相伴的日子让志愿者接下了深厚的友谊,“奥运会过去5年了,但是每到8月8日,无论身在何地,我和那些战友们都不忘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者在QQ群上聊一聊,那段日子温馨而难忘。”韦依达说。
中国打进世界杯,看球一起high
网络是晚期80后大学生最显著的生活标签,上网浏览新闻,通过QQ聊天、偷菜、发微博,打游戏或者听歌、看电影,作为电脑使用率最高的一个群体,网络成了他们延伸感官和沟通外部世界的强大平台。
不过新世纪初的几年,网络在大学校园内还不够普及,有电脑的同学也不多,宿舍也没有电视。有了体育比赛,在校园里没法看,于是,一块儿出去看球成为男生球迷的选择。2001年,中国足球队打进2002年世界杯,让很多大学男生激情飞扬。
肖柯是一位体育迷,他出生于1981年, 2000年入读赣南师范学院读,课余时间,他喜欢打篮球、踢足球,看体育比赛是他很重要的一种娱乐方式。他清楚地记得大二那年,中国队每场比赛必看,他是“目送”着中国队进入了世界杯。
每到有中国队的比赛,他都和几个哥们一起跑到学校外面看比赛,肖柯说:“当时网络还不普及,有电脑的同学寥寥无几,不像现在这样每个大学生都有笔记本电脑,我们到校外看比赛,要么是到网吧看网络直播,要么是到一个类似卡拉OK的大房间里,大伙儿一起看。”
肖柯还清晰得记得中国队闯入世界杯决赛的那一天,2001年的10月7日,中国队在沈阳五里河体育场迎战阿曼队,只要中国队能够取胜,就将提前获得世界杯入场券。“当时我和几个哥们在一个有比赛直播的旅馆大客厅里看球,屋里有二三十个人都在围着电视机,我们几个一边喝着啤酒,一边看中国队比赛,比赛结束,中国队赢了,房间里沸腾了!”肖柯回忆说,“当时大家唱起了《红旗飘飘》这首旋律激昂的歌曲,‘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还高喊着‘中国队,万岁!中国,万岁!’全场顿时热血沸腾了!”
“中国足球队44年来第一次冲进世界杯,终于让咱们中国球迷扬眉吐气了一回!”肖柯说。那天晚上,他们太激动了,喝酒狂欢到半夜,学校宿舍锁门了,满身酒气回到宿舍还可能受到处分,索性他们几个人一人给了旅馆老板10块钱,躺在大沙发上睡了一晚,不过第二天,宿管员还是因为夜不归宿的原因批评了肖柯和他的几个同学。
“非典”时期的约会
2005年3月29日,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取消了学生在校期间不能结婚的规定,学生能否结婚,根据《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
肖柯说,他上大学的时候,教育部还没有放开“禁婚”规定,同学之间谈恋爱的不算太多,大概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同学寻觅到了“同路人”,他是一位爱情观执着的人,女朋友是高中同学,两个人从高中开始,就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但直到大三时才确定恋爱关系。肖柯在赣州,女友在南昌,虽然相隔两地,但肖柯每个月都去南昌见一次女友,每天都要给女友打电话,“2003年的时候,手机还是个高档品,当时大学生还没有很多人用手机,我也没有,我就每天风雨无阻地跑到校园里的公用电话机旁给她打电话。”肖柯说,他买了很多张电话卡,每次都聊半个小时,一张30元的电话卡不到一星期就打完了。 2003年4月,“非典”的阴影笼罩了整个校园,学校规定所有学生都不能外出,刚刚确定恋爱关系不久的肖柯,怎么也忍受不了对女友的思念,“两个月没见她了,偏偏这个时候赶上该死的‘非典’,当时也没管那么多,写了一张假条就跑出去了。”一周之后,肖柯见完女友从南昌回到赣州,回到学校他就被隔离了,在隔离室呆了2个星期,学校还对肖柯的“脱逃”行为进行了通报批评。
不过,在肖柯看来,非典时期的这次约会,让他和女友的关系更亲密了。2004年两个人一起大学毕业,女友留在南昌工作,肖柯先后来到北京和深圳闯荡,后来又考入北京林业大学读了三年研究生,尽管两个人不能经常在一起,他们的甜情蜜意却没有被距离隔断,2011年,肖柯读完硕士后回到南昌当了大学辅导员,两人于2012年完婚,终于相聚在一个城市开始了幸福生活。
考研,暂时找个避风港
1999年,教育部发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从那一年起,中国高校开始了扩招,从1998年招生108万人,到2002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275万人,增幅高达154.6%。大学校门向更多的人敞开,80后们有了更多读大学的机会。但与之对应的是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带来了就业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80后选择了考研暂时躲避就业压力。
2011年,全国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超过了150万,李旦就是这百万大军中的一员。李旦的家在湖南娄底,出生于1989年1月1日,因为出生那一天正赶上元旦,所以父母起的名字中带了个“旦”字,但她仍习惯于把自己当作是1988年出生的人。2007年,李旦考进了吉林师范大学,喜欢跟文字接触的她读了编辑出版专业。
“我学的这个专业既不热也不冷,毕业后也能找到一份工作,不过我当时不想在人山人海的人才市场里去跟其他同学抢饭碗,感觉太累太折腾,我选择了考研,考研就是个避风港,一是想多延续两年大学时光,享受校园生活的美好,二是想到更好的学校去深造,给自己再镀一层金。”
从大三开始,李旦就开始认真做考研的准备了,她想报考广州的暨南大学,一是她对这所南方名校有着强烈的向往,二是因为广州离湖南的家比较近,不用像在东北上学一样回家一趟要30多个小时的奔波劳累。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复习,李旦终于如愿以偿,在2011年的夏天收到了暨南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在心仪的学校和城市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活。
创业,做自己的老板
在就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是选择就业,还是做自己的老板?80后大学生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选择。2002年,国务院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工商和税收部门简化审批手续给予支持,之后几年,国家还陆续出台多项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80后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2010年,全国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人数达到10.9万。
河南大学的杨立成是创业大军中的一员,而且他的创业之路从大一就开始启程。杨立成的家在江苏连云港,出生于1986年,2004年高考之后,本有机会到南京艺术学院就读的他,因为家境贫寒,拿不起高额的学费而选择来到了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上大学之后,我就想到创业了,我想自己早点成长起来。”杨立成说。在大学期间,杨立成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连年获评奖学金,而且他更注重人际关系的培养,注重在社团中提升个人影响力和号召力,利用积累的人脉资源为创业服务。
大二那年,杨立成被选举为河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席,他把隶属于学生会实践部的一支志愿者队伍,发展成为河南大学的第二大学生组织。在社团的成功经验给了他创业成功的信心,他接下了移动校园代理的业务,并在校园内开了一家小店,通过做代理赚来的钱,他攒够了上学的学费,还攒下了一部分创业的资金。
令杨立成没有想到的是,他最大的一桶金竟然来自美国一支篮球队的河南之行。2007年,美国哈林巫师篮球队要在河南举行一场表演赛,场馆选在了河南大学体育馆,主办方希望体育馆可以坐满,但是容纳1600人的体育馆,只卖出了200张票,眼看只有两天了,主办方一时想不出办法,他们找到杨立成,想通过他把球票免费送出去,至少保证有人来捧场。
杨立成想:“与其免费送票,倒不如来个充话费送球票活动,这样可能更有号召力。”他召集各个学院的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帮助宣传,充20元至100元面值不等的话费可以获得在体育馆不同位置的球票,结果这一招还真灵,两天时间,1400张球票都送出去了,参与的同学不但充值了话费,还获得了一次近距离接触美国篮球明星的机会。这1400张票让杨立成收入近8万元,加上向老师借来的20万元,他凑够了创业资金。
2008年,经过省市教育部门批准,杨立成在开封办起了一座艺术培训学校,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大学的资源,学校很快招了不少学生。不久之后,他就还清了借款,他也开始在河南多地办起了分校,事业在全省做大之后,他又开始进军北京市场。“创业,从大一开始,前进的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杨立成说。
如今,80后相继进入了成家立业的年龄,他们在事业上也展露了头角。杨立成投资1000万在北京办起了一座影视学校,肖柯在做好大学辅导员的同时还当上了授课讲师,韦依达在北航本硕连读后进入了一家国企工作,李旦在暨南大学读完硕士后进入了湖南的一家省级媒体。“生活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不忘记最初的梦想,我依然走在奋斗的路上。”杨立成的话也代表了大多数80后的心声。
大事记
(1998.9-2008.8)
199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三名记者遇难。中国强烈谴责美国的野蛮暴行。
7月,高校开始扩招。
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2000年 :1月1日,中国迎来21世纪,首都各界在中华世纪坛举行迎接新千年庆祝活动。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10月7日,中国足球队晋级2012年足球世界杯,这是中国足球44年来首次进入世界杯。
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2002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2003年:4月,全国人民抗击“非典”,成功解决“非典”病毒危机。
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
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工程(新疆轮南至上海)全线建成。该工程全长约4000公里,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2005年:3月29日,教育部发布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能否结婚,根据《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
4月29日,胡锦涛与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60年来国共两党领导人首次会谈。
10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这是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并完成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
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
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进入试运行,结束西藏不通铁路历史。
2007年:1月1日起,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
7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
2008年:1月,中国南方难遇到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风雪。
5月12日,四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抗震救灾的胜利。
8月8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在中国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开幕。中国代表团在这次奥运会夺得51枚金牌,首次实现了金牌数名列第一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