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留学中坚强蜕变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_te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后的日子里,当我再次回忆起这段时光,我会为当初那个在孤独和苦难中走过来的,倔强而又坚强的自己而感动。
  未曾踏出国门的同龄人,大多都会羡慕在外留学的我们,每次看到网上流传着的父母和其朋友对自己孩子出国留学生活的描述,我都仔细将其和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对照,常常会自嘲一番。但有时也觉得这个写照很真实,在那个陌生的国度,我们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后来的泰然自若,光鲜的表面下,不知掩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无奈和艰辛。
  在孤独和思念中坚守
  还记得最初来到新西兰这个陌生的国家时,对一切都充满了新奇。这里不同于国内随处可见的高楼大厦,更多是一种田园风光。小小的独栋别墅,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花园……我每天跟寄宿家庭的爷爷奶奶聊着各种各样的话题,即使说着很蹩脚的英文,可那个时候却不会胆怯,只因被那颗好奇心鼓动着。
  可当那份新鲜劲儿过去后,孤独和思念如同山洪般倾泻而来。可能是短短的一句话,一张照片,抑或是在街上看到有父母陪着孩子,都能在顷刻间让心底的那份防御坍塌,转而泪湿眼底。于我而言,最艰难的时刻并非大家说的,在过安检时笑着跟父母道别转身后的泪如雨下,而是在飞机停在起跑线上等着起飞的瞬间。那一刻,我如梦初醒,方觉自己真的是要只身一人去到异国他乡了,不知不觉中,早已满脸泪水。再就是三个月后的一次跟外婆外公的视频。当外公,一个年将七十的老人,对着电脑,抹着眼泪,让我照顾好自己的时候,思念不可遏制地泛滥起来。我强忍着泪水,挤出笑容说着这边的各种趣事来宽慰他们。其实,这是每一个留学生必经的孤独与思念。
  相对于西方人而言,我们会更加害怕孤单,害怕独处,在独处的时候总是会彷徨不安,迷失自己。不管是去上课还是去图书馆,甚至去逛街,也总喜欢结伴而行,只要有人陪着就不会觉得不安。而他们则不会,能结伴而行故而好,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也绝不会觉得不安。他们会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享受这种不被人打扰的自由。在他们看来,在这所谓的孤独中,便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与摸索,而不应该彷徨不安,以至于荒废掉了无数如珍宝一般的光阴。
  在残酷的考试中磨砺
  相比国内而言,这里的大学生活似乎很轻松,很自由,不会有那么多的课,老师在课堂上也不会点名什么的。每学期基本上就只修四门课程,甚至很多时候去不去上课老师也都不会管,假期也很多。最初我对这种学习上的轻松、自由感到无限的欣喜,但过一段时间便发现,这里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考试制度,是那么严格和缜密,让你平时的学习必须是紧张而有效率的。
  一般每门课程基本上会有2~3篇论文或考试,还有定期不定期的演讲,包括个人演讲或小组演讲,这样算下来,基本上每周都要交上一篇论文或者演讲之类的作业。而这每一份作业都占据学科成绩总分的百分比,即使你能够通过学期结束时的考试,但如果平时的论文或者演讲不够好,也不能过科或者说是取得好成绩。因此,老师不会从制度上死死要求学生一定要去上课,但每个学生都会为了每一篇论文,每一次考试而努力。平时即使可以很容易拿到老师的讲义,也并不会导致我们不去上课,因为老师的讲义只是个大纲或者是简单的教学梗概,课堂上老师会细致地讲解很多东西,尤其是会有一些启发性的问题或者故事。还有就是与小组的交流与讨论,只有认真听了,才能更好地写好论文、应对考试并考出好成绩。
  凝练了的那份坚持与坚强
  因为担负着亲朋好友的期许,一种无形的压力常会让人感觉喘不上来气来。特别是到了交论文、考试的时候,咖啡等能量饮料一杯接着一杯,多少个不眠夜晚过去了也写不出来的时候,更是着急得挠头跺脚,脸上的痘痘也一个个的蹦出来。曾有一个朋友跟我说,有一次马上就要交作业了,该看的讲义都看了,资料也没少找,可死活就是没写出来,自己躲在被窝里哭了好久,觉得自己好没用,好害怕会挂科,让父母失望。她跟我诉说的那一刻,我特别理解,相信这样的感受,每个留学生都会有过,这也是我在国外读书所真正感受过的一种无力感。多少次看资料看到要吐,感觉已经完全饱和,脑子都不转的时候,还是不敢放下那一堆资料去休息,只是为了能够取得一个更好一点的成绩,对得起父母为我们交的学费。
  国外留学的日子,让我一点一点地蜕变,变得超乎寻常的努力,变得坚强无比。因为少了亲朋在身边鞍前马后,少了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服日子,开始懂得人生路上,更多的时候只能靠自己去扛。学会了在独处的时光中去更好地了解自己,懂得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争取不在这个浮躁繁乱的世界中迷失自己。
  我十分珍惜留学生活中所经历过的那些所谓的苦难。正是苦难,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坚强,什么叫独立,更让我懂得了坚持和超越自我意味着什么。我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当再次回忆起这段时光,我会为当初那个在孤独和苦难中走过来的,倔强而又坚强的自己而感动。
  责任编辑/李书华
其他文献
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神圣职责要求教师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更要成为示范者,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处世方式、行为准则、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理性选择,不断引领学生前
苏格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教育就是要让每一个人发光。张家港市东渡实验学校创建的“小水手超市”,以一种生活化的独特教育方式,让学生们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给孩子广阔的海洋  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认识学生的长处,发挥学生的智能所长。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
一个偶然的机会邂逅了印度影片《地球上的星星》,这部色彩明亮的儿童题材电影让整个天空都更明朗了。影片上映于2007年,曾获宝莱坞第53届Filmfare Awards电影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两项殊荣,是印度著名演员阿尔米·汗的导演处女作。  这位兼制作兼演员的导演人生颇为传奇。出生于1965年的阿米尔在8岁时出演了一部轰动印度的电影,并被认为是一位很有前途的童星。阿米尔则出乎世人预料地开始练习网球,
在全社会掀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潮的新形势下,2015年4月11日,“全国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讨会在成都七中举办。大会就“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发布了“成都共识”,其中的第一个认识是:“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价值养成的关键期,健康成长的首位是品德发展、核心是价值观养成。”  “成都共识”将价值观的养成教育作为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首位,是有着其深刻的
学校心理教育的开展,最主要的推广途径就是提高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心理辅导操作水平。但如何将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技术在班主任中推广?如何让班主任将所学理论很好地应用于教育实践?如何通过所学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以培训讲座促观念转变  2010年2月8日,在石家庄市第十二中学(以下简称“十二中”)的阶梯教室,教育处组织全体班主任开展心理培训讲座活动,题目是《让
有新闻报道,走校模式即将再进一步——上海市普陀区桃浦镇1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自发组建“基础教育协同发展联合体”,联聘新教师。推倒校际之间的墙,也意味着教师职业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对此,教师们是否理解?如何适应?而且,校际之间的墙真那么容易穿越吗?  事实上,校际之墙固若金汤,不然,联聘之前的跨校带班型走校也不会一脚墙里一脚墙外,走得有点尴尬。墙既如此坚固,何必大费周章搞联聘,玩穿越?  这得从走校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