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之响 寻根之旅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omantou_3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4月15日至18日,由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主办的“琴道神韵”系列学术活动如期举办,为期四天的活动包括一场音樂会、一场研讨会和十场讲座,二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应邀参加。名家荟萃的音乐会在动人乐声中重温了传统与经典,研讨会和学术讲座均从不同角度围绕二胡艺术的“传统回归和继承创新”展开深入的探讨和追问,开启二胡艺术的寻根之旅,畅想二胡艺术的未来之路。
  一、回归传统 原汁原味:
  “琴道神韵”二胡专场音乐会
  4月15日晚,“琴道神韵”——中国传统、戏曲、地方风格二胡专场音乐会在浙江音乐学院标准音乐厅成功上演。这场音乐会囊括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风格的17首二胡经典作品,知名二胡演奏家们汇聚一堂共同完成了这场艺术的盛宴!
  (一)回归传统 尽显特色
  本场音乐会不求呈现当代二胡艺术的全貌,而是紧紧抓住“传统”这一关键词,通过多元纷呈的曲目展示了二胡多样的地方风格,带领听众经历了一场寻根之旅。
  近代二胡的“传统”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以刘天华为代表的专业音乐传统;另一条是以阿炳、孙文明为代表的民间音乐传统。1924年定稿的《月夜》意境典雅、格调清新,二胡演奏家周维娴熟的运弓、恰到好处的速度和强弱处理营造出月白风轻、繁星点点的深远意境。《弹乐》意在模拟江南丝竹和评弹中琵琶、三弦的音型和音韵,不用千斤是该曲最为独到之处,这首乐曲由汝艺和张咏音合奏,通过大量切分音和跨小节连弓、弹弓的使用将颗粒性单音和优美的旋律线条完美结合。
  多样的“地方风格”是本场音乐会回归传统的重要体现,如具有河南地方韵味的《豫乡行》、潮州筝乐移植曲《寒鸦戏水》、秦地风情的《秦风》、海南风情的《椰岛风情》、山东风情的《山村小景》、江南风情的《梁祝》与《扬州小调》。吸收越剧曲调创作而成的《梁祝》可谓家喻户晓,由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和《茉莉花》改编的《扬州小调》也是极其亲切,当朱昌耀细腻地将装饰音内敛于旋律中,奏出这段熟悉的曲调时,现场听众产生了强烈共鸣!此外,音乐会还上演了少数民族风格的佳作,《阿美族舞曲》《葡萄熟了》和《塞外情思》分别令听众领略到阿美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的音乐风格。
  “戏曲”风格是本场音乐会的亮点。《秦腔主题随想曲》以秦腔曲牌为素材创作,被誉为秦派音乐的代表作。《宝玉哭灵》则是对浙江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越剧音乐的移植,这段唱腔集中了越剧徐派小生最富特色的哭头、甩腔和拖腔。在许奕的演奏中,深度滑音、哭腔等演奏技法的运用形象体现了语言所无法传递的内心情感,尤其是宝玉和紫鹃的问答充满了生旦音色对比、流派唱腔特色以及二人复杂的内心情绪,这些极为细腻的戏剧情节都在许奕的演奏中得到了新的呈现,使听众领略到了“问紫鹃”这一生动的戏剧场景,充分体现了二胡艺术的声腔化、戏剧化探索。
  (二)名家荟萃 原汁原味
  整场音乐会汇聚了来自东西南北的众多二胡演奏家,而且不少作品是由作曲家亲自进行本真演绎。其中,浙江音乐学院的三位青年教师分外引人注目,张咏音、何娜和汪淼在开场激情的演奏《豫乡行》和《阿美族舞曲》,带领听众进入了当晚美妙的二胡世界。二胡演奏家陈耀星、刘长福、朱昌耀、周维、金伟、陈军同台演奏各自的成名作,为观众上演了一场难得一见的原味大餐。音乐会结尾,陈耀星和陈军父子合奏《战马奔腾》,全场为之沸腾!
  掌声雷动中,十一位演奏家共同加演了《采茶舞曲》和《赛马》,彻底将观众的热情带动到极点!《采茶舞曲》由浙江作曲家周大风先生作曲,是浙江省著名的、最具地方风格的乐曲,这首乐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亚太地区风格的优秀教材”,浙江音乐学院“二胡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许奕的精心选取更加体现了其立足于浙江地方传统音乐特色,回归和发扬地方音乐风格的寻根之旅!
  二、立足传统 畅谈未来:
  “琴道神韵”系列二胡研讨会
  “琴道神韵”二胡学术研讨会以“立足浙江地方传统音乐特色,挖掘中国传统、戏曲、地方风格二胡艺术”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业界专家从不同的视角畅谈二胡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对二胡艺术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一)传承:培养全能型二胡人才
  传承的根本即教育,如何进行二胡人才培养是与会专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朱昌耀认为,二胡教学要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培养全能型人才。杨光熊提出二胡教学应重视基础技法演奏理念及教材系统化的建设,培养综合素养高的二胡艺术人才。金伟表示,二胡教育需培育更多会演奏、会创作的“两栖人才”,未来二胡艺术的繁荣需要演奏家和作曲家具有广博的知识结构,精湛的技术功力和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
  (二)发展:建构中国音乐话语体系
  随着年初《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颁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构再次成为当下重要的战略任务,二胡艺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传承发展不仅是对音乐的继承,而且是建构中华母语音乐文化体系的重要环节以及民族自信心增强的体现!与会专家纷纷对此展开热烈的探讨。关铭强调,在重视传统音乐基础上创作更多雅俗共赏、满足多层次文化需求的民族音乐,保证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杨光熊对“琴道神韵”音乐会非常赞赏,认为这场音乐会是一个回归传统的信号,他将二胡创作的未来之路总结为“三接”:接传统、接地气、接百姓,强调未来应从演奏、创作、学术等多个方面共同建构二胡艺术的思想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黄大同、卢竹音、刘建宽等纷纷表示,未来二胡艺术的发展要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扎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回归传统,以弘扬国粹精神、传承国乐艺术、培养音乐人才为重点,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的民族音乐教育中,真正培养一批懂得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的继承人,将我国的民族音乐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胡艺术研究中心”作为本次“琴道神韵”系列活动的主办方,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被寄予了厚望。刘长福对浙江音乐学院国乐团的水准感到震惊,并期待全国的二胡人与二胡艺术研究中心共同发扬二胡艺术。许讲德寄语中心不断地培养高水平人才、创作优秀的作品,促进新世纪二胡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陈耀星以一首“引弓拉弦展绝技,百花争艳上水平,我愿民乐大振兴,弓弦唱响中国情”的小诗来表达对中心的期望,希望中心能不负众望,“多出人才,多出瑰宝;浙江音院,春满琴妙”。
  本次研讨会以更加具体的探讨和更为清晰的视角,总结、反思并引领了二胡艺术“回归传统”基础上的“继承与创新”之路,展现了二胡艺术日趋繁荣的新气象。
  三、思想碰撞 体系建构:
  “琴道神韵”系列二胡学术讲座
  在研讨会结束后,十场“琴道神韵”系列讲座接踵而至。各路专家紧紧围绕二胡的“传统、戏曲和地方风格”展开论述,通过精彩的演讲和演奏示范,不仅带领听众感受到了二胡艺术丰富的技法和风格魅力,而且展现了二胡艺术的理论体系建构过程。
  如何把握“中国音乐语言”并体现“传统美学内涵”是主讲专家聚焦的核心问题之一。宋飞的讲座《中国音乐语言的诠释与技巧运用——以二胡经典作品的演奏为例》紧紧围绕“音乐母语文化”展开,为了更好的解读母语文化的审美特性,她现场为听众演唱了信天游、豫剧、秦腔的选段并示范《河南小曲》《江南春色》《江河水》等作品中的不同技法处理,通过鲜活的实例生动阐释了母语文化系统的审美特性、音乐语言风格特色和相关技术技巧的应用把握,听众受益颇多。杨光熊的讲座《传统作品内涵与技法的诠释——以汉宫秋月、病中吟作品为例》、杨易禾的讲座《韵》和陈军的讲座《时代旋律中的传统基因》均从中国传统美学和儒释道精神入手,以具体的演奏实例来探讨二胡演奏技法与传统美学意境的结合以及对民族音乐优秀传统中最为宝贵的“韵”的把握,强调传统作品的内涵是中国文化精神,离不开儒、释、道思想,离不开中国传统美学建构下的审视。
  与音乐会相呼应,“地方风格”也是学术讲座的核心话题,刘长福的讲座《风格性技巧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兼谈草原新牧民和塞外情思》强调“风格性技巧”是表现不同音乐风格必不可少的演奏技巧手段,他以《草原新牧民》和《塞外情思》两首蒙古族风格乐曲为基础,详尽举例示范长调和短调中的特殊演奏技巧以及在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旋律中的具体应用。朱昌耀的讲座《江南风格二胡作品的演奏特点与技巧把握》就二胡艺术的传承发展与江南历史文化的渊源、江南丝竹音乐及其二胡演奏的艺术特色来进行论述,并详细解析了《江南春色》《扬州小调》和《苏南小曲》三首乐曲,认为对作品的把握一定要建立在对作品所处地方风格的理解之上。
  “戏曲风格”作为本次二胡系列活动的核心亮点,再次在讲座中得到了体现。许讲德的讲座《戏曲声腔的学习对二胡演奏的重要性》通过叙述自己多年来的习琴经历和心路历程,極富感染力地展现出戏曲唱腔音乐是二胡艺术取之不竭的宝库,其现场用二胡来演唱京剧的唱腔,并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的口诀“分清流派、进入角色、认真学唱、行腔准确、润腔细腻、指法随腔、弓随腔走、字断腔连、声中有情、形神兼备”分享给大家,不仅让听众真切体会到了戏曲唱腔对于二胡演奏的重要性,而且让听众深深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的忠诚和信仰。
  为了凸显浙江地方戏曲风格特征,中心特意邀请了越剧主胡演奏家谢青为听众讲解《越剧主胡演奏技法与风格把握》,主胡作为越剧的伴奏,其演奏中的装饰和润腔更为丰富和细腻,通过谢老师现场演奏《西湖山水还依旧》《柳青娘》等越剧唱腔和曲牌,让听众细致了解了越剧主胡的嚣板、滑音、慢板、二凡、四工调等的演奏特征,并深深感受到越剧唱腔对于二胡艺术发展的重要作用。
  陈耀星的公开课《陕北抒怀》以生动的讲授让大家亲切感受到了大师风范和经典作品的处理方法。关铭的讲座《二胡音乐创作漫谈》从创作的角度指出经典作品中旋律、风格、技巧的相互配合以及点线的相辅相成。
  至此,“琴道神韵”系列学术活动落下帷幕。在这场寻根之旅中,对传统的消化更加深入与具体,对地方风格和戏曲唱腔的吸收更加清晰与宽阔。此次活动将全国二胡名家齐聚一堂,共商二胡创作、演奏和教育方法,明确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也对浙音“二胡艺术研究中心”的未来充满期待!
  孙焱 博士,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讲师(责任编辑 张萌)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以关注人的发展为首要目标,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那么,在课程标准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新理念指导下,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呢?    一、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他感兴趣的事物,必然会想方设法去认识它、研究它,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我们在进行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你一定有了沉甸甸的收获吧!请亮出你的风采吧!别忘了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哦!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  一、用心思考,正确填写(25分)  1.把3吨煤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3吨煤的(),每份是()吨。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相同的自然数,比值不变。()  3.
一、仔细读题,再填一填(20分)  二、小法官判对错(8分)  三、认真分析,选择正确答案(6分)  四、细心了才会有好的收获(22分)  五、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4分)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
摘要:逻辑数理智能所涉及到的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归纳和演绎推理、对模型和关系的辨别、问题解决等,都是学生成功完成化学新课程中科学探究学习任务的必备的能力基础。在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基于逻辑数理智能的教学策略——问题引导实验探究、系统关联并用、提供逻辑思维图式、挖掘典型教学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能巩固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化学推理;逻辑数理智能;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前,国内在对待20世纪音乐的问题上,很多人依然是以“不能接受”、“不可理解”和“不去主动感知”的观念或态度去对待。这一方面或许是因为它的反传统性、不协合性或极端复杂化与个性化等因素使然;另一方面,我们缺乏浓郁的氛围、广泛的途径、以及有效的引导或传统方式来进行20世纪音乐进行教育。其实,20世纪音乐并非那么荒诞、不可理喻或遥不可及,了解它的途径、角度或者方式很多。我们既可以从整体风格、时间或区域上,
【活动目的】变式探究无盖长方体盒子的表面积,训练数式变形能力.   【问题情境】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容积为V.     【问题设计1】如果盒子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这个盒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问题设计2】如果盒子底面是长为b、宽为c的长方形,这个盒子的表面积是多少?  【问题设计3】上面两种情况下,如果盒子的底面面积相等,那么两种盒子的表面积相差多少?(不计制造材料的厚度)  【设计意图】情
“生动、丰富、有意义”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在师生之间愉快和默契的语言沟通、实践合作、交流互动等诸多环节中生成的,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上有效的课堂、布置有效的作业……以下是自己近几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一、合理处理学生的错误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往往会很轻易地回答问题,因此时常出现错误。能够让学生正确、快速的回答问题,杜绝错误的发生,帮助学生品尝成功是我们教师的一大职责。  
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统计”一课时,为了让入学不足四个月的一年级小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的思想方法,培养小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我结合前面已学过的分类思想方法,充分创设有趣、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贴一贴、填一填、看一看、说一说、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学习统计。    一、创设情境,感悟统计    为使学生感知统计的过程具体、有效,易于操作,我的做
课堂提问是教师针对学习目标向学生发问。它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及时地得到教学的反馈,从而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供主动参与教学、互相讨论和交流的机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一、提问的问题要精心设计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避免随意性。问题宜“小”不宜“大
摘要:教师每一次对学生的引导,都是一次“计”的使用;学生每一次“计”后的活动,都是对教师所使用“计”的检验。教师所使用“计”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化学课堂的效率。课堂亦“战场”,“计”的得法营建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关键词:计;营建;高效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60-03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