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走进孩子的心灵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m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经济的不断飞跃发展正是由于观念的不断转变来推动着文明社会的进步,同样道理,教育改革的进步也是由于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音乐教师,应当尽快转变观念与思想,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新世纪幼儿音乐教育引起国内外广大音乐教育者的高度关注,幼儿欣赏能力培养如何适应现代化综合素质教育,是摆正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首先,本文阐述了音乐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其次,幼儿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音乐教学的几点建议,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音乐;音乐教学;走进心灵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83-01
  引言
  二十一世纪在新课程改革下,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系教育应着重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让每一个孩子发展自己的才能和潜能,这也是音乐教育的目的与方向。音乐教育是被公认的最具有培养素养的学科之一,是促进儿童情商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来到世界上最初生活的几年,对他们而言一切都是新鲜的,生活中处处有接受教育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对幼儿教育的理论研究,幼儿音乐教育引起广大人民的广泛关注。
  一、音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一)音乐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不单单只是随便唱唱歌这么简单,其实它是一种内在文化,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是构成人类社会文化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整个人类历史社会中,音乐作为一种载体,不断进行着思想沟通、情感交流、传递信息等各种活动,并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交叉。
  (二)音乐教育促进孩子智力发育
  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的大脑两半球的智力发展是不同的,语言的学习、数学的理解以及逻辑分析力主要依靠大脑左半球;而对歌曲,图形、汉字的记忆力等主要依靠于大脑右半球。因此,音乐可以开发幼儿左半球美好的旋律能使幼兒的听辨能力得到迅速的提高,在训练和培养之下,孩子的听觉发展意义更大。同时,孩子在歌曲时,会无形中锻炼孩子的记忆力,记住儿歌歌词,曲调等。
  (三)音乐教育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图画是通过形象逼真来描画物体,文学是用语言、汉字来表现思想和概念,而音乐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它更注重人的情感表达。这种感情的激发正是对幼儿智力的启迪和促进,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一些优秀的音乐家,他们在音乐上的创造灵感使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上都获得了成就。所以说,在幼儿阶段,用音乐这把金钥匙来打开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之门是正确的。
  二、由于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轻视音乐课,重视简单知识的学习
  知识在每一个幼儿家长和老师眼里都认为是最重要,幼儿园会交给孩子一些简单的基础知识,这些都是为孩子上学前提前认识书本内容做准备,而音乐课只是一门辅助、陶冶情操的课程。幼儿园的音乐教室的乐器、设备都已日益陈旧,各类音乐活动的经费越来越少,一般会在每年“六一”儿童节才搞一次大型的文艺活动,在“六一”之前,老师会着重学习儿歌或舞蹈,这时可以体现出幼儿音乐的重要性,可是活动一结束后,教师又比较侧重学习一些简单汉子或者一些简单数学,一般幼儿回家之后,家长会为孩子认识什么新字一类的,所以,导致幼儿园轻视音乐课,重视简单知识的学习。
  (二)家长不重视培养幼儿音乐兴趣
  一些家长片面认为音乐课在幼儿园学学,或者多听听歌曲就可以,不重视他们对音乐兴趣的培养,觉得没有必要话费时间和金钱给孩子报一些特长班,例如钢琴班、合唱团、小提琴班等等。大多数幼儿家长都希望等孩子长大以后,给孩子报一些文化课程辅导班,将来孩子把文化课学好,将来考一个好的学校就可以了。
  (三)侧重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忽略幼儿欣赏想象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主要是通过唱、跳、欣赏、打击乐器、即兴表演、游戏等活动获得美的感受、美的表现,从而获得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审美力和创造力。我所实习的那个大班幼儿上音乐课时他们大多情况下都只是按着教师的语言指导去行动,从而忽视了幼儿自己想象力的发展,音乐课的流程一般都停留在理解歌词内容以及大声视唱,每节音乐课都是如此,导致幼儿的音乐能力发展水平有限。
  三、有效实施音乐教育,让音乐真正走进孩子心灵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幼儿音乐教育,这就像一根导火索一样,只有把头开好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要抓住幼儿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式启蒙幼儿,激发他们的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为以后音乐的学习奠定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幼儿教育一切的内在动力,能够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要从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入手,可以采用音乐加动画欣赏、故事表演或者游戏引入等一些新颖的教育手段,可使儿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及表现欲望。
  (二)通过开展活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教师在教幼儿音乐时,可以借助图像或者实物,引发幼儿丰富的联想,并经过添加改编,创造出一种类似而不相同的形象和情节。联想教学增加幼儿学习音乐的趣味性,从小开拓幼儿的思路,促使他们大胆想象,既能训练幼儿的音乐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完善音乐教师的配套设施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及使音乐启蒙教育更好地发挥,幼儿园要时刻向音乐教师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是否需要更换新的设备,在幼儿园里或者家里挂满各种音乐有声挂图、各种乐器,使幼儿时时刻刻都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练习。基于多媒体课件本身信息量大优势,可以把儿歌歌词内容快速呈现给幼儿,比起传统粉笔式黑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受音乐感染,促进音乐启蒙教育。总而言之,多媒体技术在幼儿音乐启蒙教学中有很多优势,对于以后的音乐教学的实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结论
  总之,提高小班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音乐欣赏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指导幼儿音乐欣赏时,除了正确选择音乐作品,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外,更重要的要把孩子的听觉,视觉,运动觉充分调动起来,重视各种艺术形式的参与,发挥综合教育功能,这样既能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情趣和积极性,又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充分诱发幼儿的联想创造力,从而感受到音乐内在的美,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娜娜,幼儿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音乐教研版,2013(8).
  [2]张越,浅谈小学音乐的欣赏教育,新课,程2013(4).
  [3]张娟,谈怎样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6).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地位不断的被强调。在这之前,老师完全作为课堂上的主导者,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内容的模式亟需改变,教学课堂更加需要学生积极的参与。那么如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课堂中呢?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实行兴趣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课程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所以加强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各级学校教育机构也开始注重对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在中职教育体系中,书法教学作为传统教育必修课呈现,它能够培养中职生的健康人格与多方面综合素质能力。本文就简要探析了书法教学对中职生各项能力提高的有机作用,并就其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中职书法教学;素质教育;培养作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今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转变。当前我国的教育部门对于小学体育教学是相当的重视的。然而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激发起学生们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了。因此,我国的各大小学体育教师们应当要重视自身的体育教学方式升级工作。情境教学法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之一,应当被小学体育教师们推行使用。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情境
【摘要】随着中职学校体操教学的逐渐开展,对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升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需要在明确影响中职学校体操教学效果因素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影响因素探索,从而进行相应的教学改进,以此实现对于学生的培养需求。  【关键词】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8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85
本文研究目的:构建G250抗原蛋白膜外段的真核表达重组体pcDNA3.1(+)-G250,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重组体转染CHO细胞表达目的蛋白,为G250的相关后续研究提供物质基础;同时将表达重组体
【摘要】钢琴即兴伴奏因其实用性而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钢琴演奏者除了要有演奏能力和审美能力之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即兴演奏能力。但是目前的现状却是会钢琴的人越来越多,但是真正具备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人却少之又少,为了解决这一现状,需要仔细的思考和探索,如何才能提高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为了我国社会主义艺术事业能够蓬勃发展,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  【关键词】钢琴演奏能力;即兴伴奏;重要性  
【摘要】在社会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微时代已经到来,它给社会各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在教育行业,“微课”顺势而生。微课凭借着“短小精博”的特点备受各大高职院校的青睐,但做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推广和普及难免会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对微课的认识不足,经费投入有限,配套资源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值得各大高职院校思考。  【关键词】微课;短小精博;高职院校;教学  【中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