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院校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j3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从需求角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需求管理,并以此为基础推行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使学生的需求和教师的教学良性互动,改变护理教育传统的“基于教”为“基于学”,促进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需求管理;行动导向;内生动力
  近些年,由于高校的扩招以及适龄人口的逐渐减少,职业教育的空间不断被压缩,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严峻。职业教育要获得发展,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成为重中之重。行动导向作为德国职业教育采用的主要模式,对培养学生从事相关职业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作用明显。近年来,很多职业院校相继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引入实际教学中,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使用的实际效果与引入预期对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一线教学老师,在考虑在授课过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时,务必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对行动导向教学法进行优化,使其促进学生形成自我学习的内生动力,这样才能提高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1.职业院校行动导向教学的发展现状
  1.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为导向教学法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形成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就护理专业而言,培养护士的核心能力,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及知识综合能力。“行动导向”实质上是一种建构主义学习,将学习目的定位在一个重复发生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经历了建构—重构—解构的循环过程,在整个循环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
  1.2职业院校实行行动导向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取得巨大成效与该国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密切相关。首先,德国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大多数选择直接进入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是出于兴趣而非高等教育选拔制度的淘汰;其次,德国的基础教育模式是引导型教育,其目的更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帮助学生培养适合其自身的学习方法;最后,德国属于发达国家,国家的人口和经济处于平稳发展状态,整个德国的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学生的学习环境比较优越,小班制授课成为常态。基于以上原因,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得到蓬勃的发展。
  反观国内职业教育,与德国相比,存在如下问题:首先,职业教育受重视程度不如高等教育,一方面我国教育层次中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没有形成良性的金字塔结构,另一方面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也不如高等教育,大多数学生选择接受职业教育并非处于兴趣或者“自己想学”,而是因为中考或者高考选拔制度的淘汰;其次,我国的基础教育如义务制教育,目前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更多书本知识应付初高中的选拔,学生大都是被动地填鸭式学习,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我国的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整体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导致目前职业院校采用大班授课的现象非常普遍。
  因此,机械地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而忽略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必然会水土不服,从而达不到推行的预期效果。
  1.3职业教育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现实策略
  职业院校在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短时间内不会得到根本的改变。但是通过问题可以发现,这些问题的本质是学生的需求问题:即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也不知道如何满足自己的需求。
  因此,要在职业教育中成功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首先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解决学生的需求管理问题,其次是在需求管理基础上推行行动导向教学的问题。如果学生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目标一致,那行动导向教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再好的教学方法如果和学生的需求不一致,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需求管理和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关系
  在经济学中,需求有两个基本要素即“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体现在职业教育中就是“学习欲望”和“学习能力”。通过需求管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行动导向教学赋予学生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能力,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通过需求管理,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形成自我学习的内生动力,为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打下基础,使学习真正发生。
  其次,行动导向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如何学习的方法论,学生的学习成效得到提高,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生新的学习需求,从而推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化。
  3.构建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通过上述阐述,职业教育要构建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涉及职校学生的需求管理和以此为基础的行动导向法两个层面。
  3.1需求管理层面
  首先,统一各需求主体的需求。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使学生在接受职业教育时除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还需同时满足用人单位、家长、学校的需求。用人单位需要技能熟练的毕业生,家长希望孩子有个稳定高薪的工作,学校则希望学生对口就业率高,而学生则希望有个自己喜欢的职业。需求的不统一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降低教学成效。
  其次,要根据职业院校各专业的学习特点,掌握各学习阶段的需求变化。以五年制护理专业为例,五年的学习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一、二年级以基础课为主,三、四年级以专业课及操作技能学习为主,第五年以实习、职业资格准备为主。学习阶段的不同,学生的需求也不同。
  3.2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层面
  首先,在需求管理基础上做到以活动为导向。当前的职业教育仍是以课堂教授为主,对学生的教学千篇一律。以活动为导向,就是将教学视为一种活动,活动的本质是互动,通过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变化,让学生融入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其次,在需求管理基础上做到以能力为本位。以护理专业为例,对护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大都集中在学习成绩的优劣、护理技能掌握熟练程度等方面。而成为一名合格的护士所具备的能力是多维的,如问题分析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和与病人的交流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单一的学生评价体系,将侧重于成绩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最后,在需求管理基础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目前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学安排都是从学校需求、社会需求的角度去考虑,大都考虑的是如何教,而不是考虑学生如何学。因此做好学生的需求管理,就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变化,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4.构建基于需求管理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措施
  4.1需求管理的具体措施
  首先,统一各需求主体的需求。具体措施有:①加强招生宣传推广,使学生和家长真正了解所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就业岗位以及对学生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要求;②建立由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学校共同参与的家长会制度,进行需求交流;③学校建立定期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的用人单位参观制度,通过实地参观调整各方需求;④完善各方的信息化交流渠道,建立微信群或者QQ群,时时掌握各方的需求变化。由于职校学生年龄小、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尚处于成型时期,使其很容易受到其他需求方的影响。通过需求统一形成共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根据各专业不同的学习阶段,动态掌握学生需求变化。在理论学习阶段,分析学生每门课程考核成绩的动态波动,协助学生找到自身的学习缺陷并进行弥补,满足其学习需求,同时对学生专业以外相关知识的需求,学校尽量创造条件为其提供学习条件;在操作技能学习阶段,根据每名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动态分析,协助学生找到完善技能的学习方法,并对专业以外的相关技能学习需求,学校也尽量提供条件帮其满足;在实习、职业资格准备阶段,及时掌握学生的职业困惑,并对其进行疏导解惑,完善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
  4.2在需求管理基础上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措施
  以护理专业为例,首先,完善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体系,其体系应包括评估和干预能力、交流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才能、教育能力及知识综合能力等维度,并且针对每一个维度制定细化可操作的标准。
  图:各阶段行动导向具体教学方法
  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将核心能力各个维度融入不同阶段的建构—重构—解构的循环学习活动,并制定相应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具体如上图:
  (1)基础理论的学习建构阶段,通过文献收集法让学生收集课程相关文献完成对课程的预习,通过引导课文教学法让学生根据获得的课程信息和自身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学习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重构阶段,采取课程阶段总结法,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把知识按照自己原先的知识架构和学习方法重构,通过阶段性座谈以及考核对学生的知识架构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使其能完整掌握理论知识;基础理论的学习建构阶段,可以采取卡片展示教学法,成立学习小组,让每个组的成员按自己的理解展示理论的重点和难点,同时采用经验交流法让组内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发现自身不足、获取他人经验,对自身的知识架构进行新的建构和重构。
  (2)操作技能的学习建构阶段,可以采取文献收集法让学生收集技能资料和视频,对所学技能有初步了解,采取模拟教学法模拟医院、病房等护理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采用站点式教学法,在技能课上同时完成教、学、做;操作技能的学习重构阶段,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护士、患者等,从各个角度重新构建自己对技能的掌握;操作技能的学习解构阶段,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经验交流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案例以及经验交流中,通过以往的教训经验并从不同视角对自身的技能掌握进行重新建构和重构。
  (3)实习、职业准备阶段可以采取项目教学法,让学生过自由组队,综合运用学校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共同完成一个护理项目,同时还可以采取经验交流法,将不同学生在不同的岗位实习中形成的经验进行交流,最终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徐朔.论“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和原则[J].职教论坛,2007(20):4-7
  [2]张莹.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06.18(12):68-69
  [3]鞠永熙,孙峰.护理教育中护士核心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7):91-93
  [4]刘邦祥,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5):51-55
其他文献
目前在用的非接触式电子车速传感器,主要有磁电式、霍尔式2种。
<正>一、故障现象有1辆2012年生产的上海大众朗逸(LAVIDA)轿车,发动机型号CPJ。驾驶员反映该车在最近使用过程中抖动比以前厉害,动力与以前相比有下降的现象,而且仪表盘上的
期刊
<正>案例1一、故障现象有1辆全新高尔夫(A7)1.4T轿车,发动机怠速忽高忽低,加速不良,发动机故障灯报警。二、故障诊断1.用VAS 6150B诊断发动机控制单元,故障显示P064100传感器
期刊
一、故障现象有1辆用于学校教学的2015款别克威朗轿车,发动机型号为L3G。该车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氧传感器加热丝熔断故障,更换新的氧传感器后,出现P0031故障码,查阅维修手册的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浓郁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提升学习能力,探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阐述了几种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以及产生的日常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情境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创设情境教学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可以
【摘 要】当前高中物理力学实验存在诸多问题,教师不加改进仍乐此不疲的沿用。本文主要阐述了力学实验的改进原则以及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的改进途径,旨在提高力学实验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实验;改进  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发现都基于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如果离开了实验,物理教学无异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但由于以考分为
摘 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一步步的在不断的推进。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在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发生着变化。中学音乐教育更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中学音乐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以及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聆听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聆听对于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来说是一种动力和活力。本篇文章立足于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分析了中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聆听的意义
上海地区承压含水层埋深较深,深基坑围护的止水帷幕难以深入到承压含水层底板进行地下水水平向的完全阻隔,减压降水过程势必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以上海盛大国际金融中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