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生产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k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已经发现了对等生产的妙处:通过同遍布全球的用户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知识,无论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层面,它们都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
  
  对等生产(peer production)是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尤查·本科勒(Yochai Benkler)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描述经济生产的一种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大量的人彼此协作(通常是通过网络手段)完成有价值的项目,这极大有别于公司生产(由一个中央决策过程来决定做什么,谁来做)和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不同的工作被标以不同的价格,以吸引有意的人来做)。本科勒说:“人们参与到对等生产社区中,是出于广泛的内在原因和自利原因……基本上,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喜欢。他们对自身的特定专长甚为沉醉,深爱创造新事物,或是令事物变得更好。”
  
  这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此前我们所熟悉的,要么是工业革命所创造的等级体系,要么是人们订约获取服务的市场经济。而对等生产则意味着,自愿者贡献生产的组件,这些组件凭借某种过程合并成为一件整体的智力工作。这样的努力所产生的智力产品包罗万象,从软件、图书馆到博客不一而足。知名的例子包括GNU/Linux操作系统、协同出版的典范Slashdot、在线百科全书Wikipedia、亚马逊网站上数以百万计的书评等等。
  本科勒敏锐地看出,社会行为的经济作用正在增加,“那些社会姿态惯常在空中消散,现在却变成了经济产品”。由个人及或松散或紧密的合作者进行的非市场化、非专有化的生产,在信息、知识和文化交换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加大。这种生产方式自有其局限,例如很难依靠它建成铁路、种植谷物、运营核电站或者是创作伟大的小说,然而这种协作很容易在共享的产品如信息、知识和媒介中发挥力量。
  推动协作的是一代新兴的网络技术。在伯纳斯·李发明万维网时,从一开始就力主开发双功能的浏览器软件,既可查阅超文本代码,又可编写超文本代码。他构想的是一个对等的万维网。然而,第一代万维网并没有依此而构建,对于比较大的互联网服务供应商来说,网络终端的人们只是网络商务的消费者,而不参加网络的设计。“客户端/服务器”的等级架构取代了对等架构,由集中化的服务器进行“一对多”的内容传送。
  然而今天,对等服务又回到了互联网。正式地讲,对等网络就是对互联网边缘资源的一种利用。文件共享、集体编辑、社交网络等等社会性技术,使得网络中的个人能够自由地合作并打造集体智能。企业已经发现了对等生产的妙处:通过同遍布全球的用户分享自己的资源和知识,无论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各个层面,它们都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力。例如,宝洁公司35%的新产品现在来自外部科学网络。它进一步要求,每个业务部门到2010年之前,其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创新思想,50%必须从外部获得。
  为宝洁提供很大帮助的有一家叫做InnoCentive的网站,这个网站详细列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科学难题,此外还附有报酬说明,谁能为这些难题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将获得丰厚的现金报酬。这意味着,你只需在InnoCentive上注册,就可以和来自全世界的其他9万名科学家共同帮助宝洁和其他公司解决研发方面的难题,并得到现金回报。而InnoCentive只是众多将科学家和公司在寻求革新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研发挑战联系起来的创新性工作场所之一。宝洁和其他几千家公司需要从这些工作场所得到思想、发明和人才来创造市场中的新价值。
  已经被全球诸多国家和IBM、Google等公司采用的开放源代码软件证明,即使在没有市场激励的条件下,那些可以向微软叫板的操作系统和网络浏览器依然可以被编制出来。最著名的对等技术Napster远不是“偷窃音乐”那么简单,对等生产的应用也远远超出了软件开发。
  社会和文化上的对等生产是人类运用参与性工具改变社会、经济和文化系统的具体方法。如果对等生产是公司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组织经济运行的主要方式(就像本科勒所言),那么我们可能正处在一场和资本主义的到来一样影响深远的经济剧变之中。新生产系统的本质是什么?对于21世纪的人类来说,它对他们的生活和精神有何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长久思之的问题。
其他文献
1999年3月,我曾在《中国证券报》发表题为《中国需要新一代“火箭科学家”》的文章。之所以把金融提高到如此的高度,是因为金融市场的繁荣、萧条与危机,已与整个经济的繁茂、萧条与危机密不可分。金融体系的混乱与崩溃,会导致整个经济的混乱甚至崩溃。中国要想成为发达国家,就必须具备发达的金融体系。  然而,现代金融体系的建立甚至比载人飞船上天还要复杂艰难。尽管后者涉及高尖端科技,但它毕竟是科学,可以用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