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的仪式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以《大国仪仗》为例

来源 :东南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shy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纪录片仪式传播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态,起着凝聚社会集体、传承历史记忆、增进民族团结、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仪式功能.从历史重现、记忆再现、符号表现、情感凝聚四个方面分析纪录片《大国仪仗》中的仪式传播,能够清晰看出,在社交媒体时代下,中国仪仗兵在执行各项仪式任务时所进行的仪式传播,在构建“仪式场景”,强化观众意义认同感,塑造国家形象,构建抒发爱国情怀的绝佳场域中的重要作用及其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使新媒体行业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了巨大冲击,广电媒体在运营遇到困难,业务模式难以为继,转型之路势在必行.本文以央视记者“王冰冰”走红为例论述新媒环境下广电媒体如何利用自身专业和权威的优势,采用MCN网红运作的模式,打造IP,通过直播与短视频的方式,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粉丝群体在虚拟空间逐渐形成特有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关系,粉丝社群意见领袖开始出现并成为引导、煽动普通粉丝的重要力量,也因其部分过激言论对网络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成为整治“饭圈”乱象时的主要打击对象之一.文章以易烊千玺粉丝社群中的意见领袖在电影《少年的你》宣传推广过程中发布的动员性微博文本为研究对象,以费尔克拉夫提出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三重维度为理论框架,借助ROST内容挖掘软件进行文本分析,研究了粉丝社群中意见领袖动员普通粉丝时的话语策略,以期为文化工业市场引导粉丝理性客观表达意见、有效管
短视频时代儿童影像广泛传播,儿童网红大量涌现,短视频平台呈现出儿童“异化”的各种影像奇观:具有“成人美”的身体奇观;不健全成人价值观的话语奇观;凸显儿童主体性的创作奇观;成人视角下的观赏奇观.影像中的儿童虽然体现了成人化、商品化的特点,但在儿童影像他者建构的悖论中,不应意味着“童年的消逝”,而是儿童话语权的回归与童年影像的重构.
后现代的野性力量,消解了理性和中心.它打着多元和一切都有价值的口号,掀起了多元文化的狂流.文化理念与网络空间相互联动而产生的耽美社群,其特性呈现出异托邦式的浪漫幻想,在社群内部的狂欢之中,既凸显了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当中所做出的适应性策略,也表达了个体对释放生命力的情感欲求,更是展现了耽美社群面对他者所做出的印象管理,即通过与他者的关系建构自我.基于网络的多样性、平等性、虚拟性等的空间特点,本文通过分析社群内部的个体之间、群体与外部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个体自我的展演,反思这种展演背后并非真正自由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