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校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思考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eon0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总结归纳大学生“功利性”入党动机并分析这一动机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建议高校党校应该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入手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提出责任意识需要在认知、情感、行为方式三个方面建立目标体系,并提出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应该通过学习、思辨、实践三个途径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入党动机;责任意识;认知;情感;行为方式
  
   引言:
  随着党中央提出在大学生中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政方针,发展大学生入党越来越成为我们党培养和选择接班人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大学生中形成了积极要求入党的热潮。有资料显示,当前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中申请入党的人数达395万,占非党员学生总数的46.5%,有的高校申请入党的学生比例超过90%[1],这应该是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但高校党校在了解、把握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过程中,暴露出了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多元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功利性”的入党动机越发突出并引起高度关注。长江大学的张响珍、郑其英在完成的湖北省教育厅专项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入党问题研究》成果论文《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辨析》中得出如下很有代表性的调查数据:对“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回答,“寻找精神寄托”的占8%,“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占7%,“为更好地服务人民”的占2%,“为以后找工作方便”的占83%。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这些动机中,既有追求理想的精神动力,也有实现个人自身价值的利益考量,但表现突出的是入党动机的功利性。[1]相关的研究及其相同的结论还有很多。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党校在帮助大学生掌握党的基础知识和党的基本理论之前,首先需要帮助大学生明确入党动机,这是新世纪高校党校培养培训工作比上世纪更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大学生“功利性”入党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功利性”入党动机的调查
  为完成本课题研究,笔者借用华东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齐卫平、杨帆、陈晓晨在他们《关于大学生“功利性”入党动机分析》[2]论文中所使用的调查题目向沈阳建筑大学递交入党申请书的250名大二、大三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43份。调查题目是“你选择积极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主要动机是(必选题,单选或双选均可)”,其数据统计结果如下:
  


  以上调查结论基本与张响珍、郑其英的调查结果相一致[1],并进一步佐证了他们的研究结论。与齐卫平、杨帆、陈晓晨的调查结论差值比较大的在“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和“以后能够找到好的工作”的选项上,但基本的结论是相吻合的[2]。
  (二)“功利性”入党动机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担负神圣使命的政治组织,对一个人来说,选择加入党组织是一项十分严肃的行为。因此,任何掺杂私心私欲的动机都是对加入党组织这一严肃行为的亵渎,是决不允许的。[2]抱有“功利性”入党动机的大学生加入党组织所带来的最大危害是使党组织队伍的纯洁性受到破坏,党员队伍的素质下降。抱有“功利性”入党动机的党员一旦面临重大政治事件的考验和重大涉及自身利益事件的选择时,就可能使党的声誉受到损害,使党的事业受到影响。
  存在决定意识,分析大学生群体“功利性”入党动机形成的根源,与大学生就业取向有直接关系。目前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岗位国家公务员录取中几乎都要求政治面貌必须是党员,这使得一些向往公务员岗位的大学生纷纷将在大学期间入党作为一个重要的努力目标;另外,现今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甚至是一些私营企业在到各大学校园录用员工时都青睐具有党员身份的毕业生,党员毕业生几乎都能够最早签约。所以对于抱有“功利性”入党动机的大学生不能一味责备,而是要在肯定他们积极向上、强烈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合乎现实的入党动机。
  二、以培养责任意识入手帮助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
  (一)责任是社会的核心
  作为一个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分子,如果把入党的追求只是停留在找一个好工作的水平上,显然是不够格的。由此也凸现了高校党组织在对大学生积极分子进行培训教育中必须加强动机教育的重要性。笔者认为,高校党校对这部分大学生的培养培训应当以责任意识作为切入点。
  人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中,就必须肩负起做人的责任。这样,我们的社会才是一个负责的社会,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才能感受到做人的意义和价值。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3]在谈到公民教育与公民实践时指出:“在学生成为公民时,教育将是指导他在一条艰难的道路行走的永久性指南:在这条道路上,他应把行使以公共自由为基础的个人同履行对他人及所属社区的义务和责任协调起来。”[3]这需要教育大力促进“从人的童年起,在其一生中培养一种有助于自由思考和自主行动的判断能力。”[3]
  (二)社会责任感是利他主义产生的基础
  要实现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去功利化,必须使他们树立利他主义的动机。社会责任感是是激发行为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内在动机。通过增强个人的责任心来培养利他主义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在平时要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促进个体利他主义的产生。[4]
  三、培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责任意识的基本途径
  (一)构建责任意识的三方面目标体系
  1.认知领域。在这一领域,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识的手段,而不是获得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的知识。为了有效地提高责任意识,必须首先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并通过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来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
  2.情感领域。对于责任意识这一主题来讲,情感也更多地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在这一方面,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实实在在的情感体验,建立起现实责任与人类理想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共同价值观念。
  3.行为方式领域。责任意识的教育目标重点通过其行为方式进行评价。认知的实质内容和情感的自我反应均提出了一些行为方式的具体规范。
  (二)培养责任意识的三种途径
  1.学习的途径。这是实现认知领域责任意识目标体系的途径,主要通过高校党校的培训完成。在学习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分层次确定学习内容,自基础文化知识修养,到荣辱观辨别,到理想信念确立,到党章党纲掌握,层层递进。
  2.思辨的途径。这是实现情感领域责任意识目标体系的途径,主要通过高校党校组织的讨论和讲座完成。应该积极探索和运用案例式、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育方法,努力使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做到“晓之以理”“辅之以形”“动之以情”“导之以行”。[5]还应该根据大学生接受信息途径发生的新变化,搭建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充分发挥网络的“导航”作用,努力把高校校园网建设成为大学生入党动机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发展平台。[5]
  3.实践的途径。这是实现行为方式领域责任意识目标体系的途径,主要通过高校党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完成。通过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形成更有利于社会支持、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的实践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增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同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升道德境界,从而深化教育效果。[5]
  综上,如果一个大学生树立了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树立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意识,那么他们就能有很强的自制力和判断力,他们就能很好地处理自己的使命。高校党校对这部分大学生的培养培训应当以责任意识作为切入点,在吸收大学生入党过程中重视从重政治身份到重思想素质的转变,从重党员招牌向重党员先进性的转变,加强入党动机引导,使大学生把实现个人抱负与树立入党志向正确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响珍,郑其英.当前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辨析(湖北省教育厅专项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入党问题研究》成果)[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
  [2]齐卫平,杨帆,陈晓晨.关于大学生“功利性”入党动机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5,(1).
  [3]吴培德.《人本教育》摘录(20).wupeide的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3061d0100a53r.html
  [4]陆卫斌,梅丽君.大学生入党动机功利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范文大全.fwdqw.com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27/21/4221455_64585784.shtml
  [5]未名.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弘成学习网.comh.cn.http://news.chinaedu.net/rudangshenqing/dongji/6291.html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校工委项目“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立项2009(C3)”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慧欣(1963-),女,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法学;
  陈尚华(1980-),女,辽宁海城人,助教,沈阳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是采用一定装置,从腹腔引出腹水后,将腹水通过特别的超滤膜,使水和分子量小于4500Dal的物质如肌酐、尿素氮及过多的钾、钠等被透过并清除体外,而将截留下来分子
笔者根据解剖、生理及相关文献对子痫前期-子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宫腔容积持续进行性增长、超常增减或宫缩过强借助于胎盘床与蜕膜板之间和蜕膜板与绒毛膜板拉
新入职教师是教师队伍中必要组成部分,职业适应是其成长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关键阶段,对教师个人成长、学生发展、学校教育质量乃至社会的满意度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非师范专
本研究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入职适应为选题,目的在于了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入职适应的过程与存在的问题,系统分析他们入职适应的各种内、外部影响因素,通过倾听心理
目的探讨经宫颈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elective salpingography,SSG)和输卵管再通术(selective transcervical fallopian tube recanalization,STFTR)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中的应用价值
金融主要指货币和信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和信贷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没有货币,商品的流通就会受到阻碍;没有信贷,工农业生产的资金周转会受到影响。本文便
基础制造技术实习是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拆装实习作为一门实训课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