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在高中历史学科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ianhu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结合传统课程和新课程,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是教学目标和教学动力的核心因素,高中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具有问题教师设疑和学生质疑相统一、问题设置与解决相统一、问题解决和教学效果相统一的特征。高中历史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大致包括知识传授型、规律探究型、情感渲染型三种类型,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相统一。
  【关键词】高中历史 问题解决式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114-01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的实质就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不管是传统课程还是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核心都应该围绕着问题的解决,而教学过程实质上的核心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的设计和有效解决关系到课程的成败和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长期存在着为传授知识而讲授,为解题而解题,为应用而应用的误区,即使新课程改革推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为了追求花样而浅显讲课,为单纯追求学生兴趣而忽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等误区。
  一、高中历史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的特征
  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反思的等多项设计,教学目标以问题解决来触动,教学方法以问题解决为导向,教学内容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教学反思以问题解决来检验,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可以有效地带动教学课程的顺利推进。
  (一)教师设疑和学生质疑的统一
  高中历史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不是单纯的设计教师的提问,还包括了学生的有可能的提问点,两者的结合点就是教师设疑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质疑,通过把握两方面的统一并形成一个流程,让学生知道问题解决具有一定的程式,并信服这个程式可以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
  (二)问题设置与问题解决的统一
  问题设置与问题解决的统一,实际上就是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确定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把握问题的难度,层层设置问题,层层分解问题以推动问题的解决。
  (三)问题解决策略和教学效果的统一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也都有各自的学习特色,这些差异性就需要教师注重问题解决的策略,因为这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跟教师在教学策略直接相关,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要不断加深学科知识基础和专业能力。
  二、高中历史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的类型
  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可以有效的带动教学课程的顺利推进,高中历史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的类型,取决于课程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按照问题解决的角度,学生问题解决学习方式分为三种:知识理解型、规律探究型、情感渲染型,三种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并且能够在一节课时中共存。
  (一)知识理解型
  知识理解型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将课标知识引导给学生,使学生有兴趣地、理解的接受,与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技能的目标一致。在问题式知识理解型的教学设计中,一般可以使用两种方法:点睛法和运用法。
  知识理解型设计适用于讲授新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思考中启迪,并能把启示运用到其他的问题解决中。
  (二)规律探究型
  规律探究型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自主解决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把握住问题主线,在不断思考中发现规律。这种设计强调的是学生的思考过程,弱化问题解决的结果;强调的是问题解决的质量,弱化的是问题解决的数量;强调的是学生对问题解决的学习,弱化的是教师对知识的讲传。
  规律探究型的设计根本意图是通过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能力,培养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可以带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激发学生对改革的兴趣,获得学习知识之外的效果。
  (三)情感渲染型
  情感渲染型是指将学生带入一定的历史情境,在情境中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的流露,这种情感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刚正正义、誓死不屈等情怀。情感渲染型问题是历史课堂的优势,“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课堂也应该肩负爱国主义等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三、高中历史问题解决式教学设计步骤
  问题解决式教学的设计有一定的程式性,不同领域的专家对问题解决的步骤有不同的描述,但具体讲有大致的共同点:首先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兴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尊重学生形成自己的认识,让学生思维碰撞,最后形成共同优化的方案。
  (一)创设情境,激活兴趣
  高中历史问题的解决不是突兀的或者鼓励的,是纵横横联系的,这就需要课程的主导者——教师在课程的导入和问题解决前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参与问题的解决,调动学生的思维。
  (二)鼓励尊重,形成方案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并控制好发言者使之点到为止。这一步骤中,师生应当那个处于平等的对话关系,并做一位聆听者,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如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民主共和制度的比较,有同学从国家元首角度,有的从政府首脑角度,有的还从议会与首脑的关系以及国家权力中心的角度来分析,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大胆的分析比较,哪怕是非常不重要的一点。
  (三)引导推动,思维碰撞
  教师在引导问题解决过程中推动学生思维碰撞,应属于学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和自我证明阶段,教师有效的推动学生的自主与合作且不公布参考答案,只有如此,在学生思维过程中产生的火花才是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的璀璨。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肯定认同学生的思维成果,使学生自信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思考能力,从而肯定自己在参与课堂上问题解决是的表现和成功。教师应以伯乐和园丁的态度欣赏学生的成长,并把握其正确性。
  (四)答案优化,学生择评
  这一步骤实质上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最佳答案的阶段,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广泛的发言,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科学的将思维碰撞的结果梳理归类并修正,引发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自主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条件的尊重学生之间的互评,然后再展示参考答案供学生思考,以改良自己的思维习惯,品味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进一步体现在课程中教学相长达到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的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杨雪春.浅谈新课程课堂的问题教学法[J].教师教育,2010,(22).
其他文献
【摘 要】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文作者就是从低段孩子入手,以自己的教学经历来畅谈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关键词】良好习惯 情景体验 儿歌 游戏 演绎 故事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57-01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行为识别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健康管理、医疗以及体感娱乐等多个领域,并且行为识别能够作为感知人当前状态信息,从而成为一种良好的人机交互方式。对行为系统研究不仅仅局限
猎鱼类游戏在游戏厅里面已经被大家广为熟悉,在手持设备上更是获得玩家的青睐。其实玩猎鱼类游戏最爽的就是“哗啦哗啦”金币掉落声音,这个声音让大家乐趣无穷。
【摘要】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以及生源发生巨大变化后,需要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教学模式随之做出相应的变化。小班化倾向日趋明显,小班化教学提供最适当的教学方式,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小班化教学,顾名思义是班额小,学生少,一般在25~35人左右。构建这种教学模式更利于学生探究知识,更利于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学习的展开。基于此,文章就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摘要】税收是中小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基于“营改增”的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展开了研究,分析了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现状,并提出了基于“营改增”的中小企业税收筹划完善策略,旨在为有关需要提供帮助。  【关键词】中小企业 税收筹划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思维品质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来的。一般认为是指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长的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科思维以教材为载体,以师生双边活动为桥梁,发掘思维训练的各种因素。小学语文教学向来是离不开思维训练的,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从“学”和“思”的辩证关系中,可以看出思维在学习中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