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与发展要求高中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基本知识的教授,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进行的交流与沟通活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认识本国的文化,注重本国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促进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促进有效交流的实现。因此,在高中英语的教学实践中,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探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对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利用英语教材,拓展文化背景知识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保证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内容的设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包括很多与国家文化相关的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体现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保证了高中英语课本的文化内涵。有些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在阅读文章以后会对外国的文化做简要的介绍,这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科学整理,为学生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提供内容支持。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教材,结合教材中的跨文化内容,为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并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
例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外国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进行介绍,并且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宗教、政治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全面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再如,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对话,双方就一件衣服进行讨论。A:Oh,what a beautiful dress. How much is it? B:It is very cheap.通过这个对话可以看到外国人不会对衣服的价格直接进行讨论。以此,教师可以拓展相关的文化背景与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在英语国家,对于年龄、收入以及信仰等问题都是属于个人的隐私问题,在进行交流时,要避免谈论这些问题,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促进有效交际的实现。
二、采用形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形式各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提供更多的方式与途径,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具备的优势,它将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等进行有机集合,能够形象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的英语阅读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开设英语报刊的阅读课程,指导学生阅读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英文报纸与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特点与内涵。需要注意的是,英语阅读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能够将阅读的内容运用到英语的实际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开设影视欣赏课程。例如,可以选用英国的电影与美国的电影,让学生通过欣赏影片,了解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间在发音、句式、表达等方面的差异,了解都是英语国家的英国与美国存在的文化差异。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影片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注重基本知识的教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英语课外活动,拓展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形式各样的活动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内涵,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形成完整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重要的组成内容,有效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新课程改革要求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在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要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是将终结性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结合起来。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及时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调控学习行为,保证学习质量。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其中,作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内容,并且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评价。例如,可以选用等级评分、描述评价等方式,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方法可以是在情境中进行对话练习,也可以采用笔试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小组活动等方式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准确掌握英语的语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与英语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文化的交流,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利用英语教材,拓展文化背景知识
教材是进行教学的重要条件,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及保证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材内容的设置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高中英语教材中包括很多与国家文化相关的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文化,体现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保证了高中英语课本的文化内涵。有些版本的高中英语教材,在阅读文章以后会对外国的文化做简要的介绍,这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科学整理,为学生跨文化知识的学习提供内容支持。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教材,结合教材中的跨文化内容,为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并对其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
例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对外国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文化因素进行介绍,并且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宗教、政治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全面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再如,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这样的对话,双方就一件衣服进行讨论。A:Oh,what a beautiful dress. How much is it? B:It is very cheap.通过这个对话可以看到外国人不会对衣服的价格直接进行讨论。以此,教师可以拓展相关的文化背景与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在英语国家,对于年龄、收入以及信仰等问题都是属于个人的隐私问题,在进行交流时,要避免谈论这些问题,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促进有效交际的实现。
二、采用形式各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形式各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文化的差异提供更多的方式与途径,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具备的优势,它将声音、图像以及文字等进行有机集合,能够形象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开设相关的英语阅读课程。例如,教师可以开设英语报刊的阅读课程,指导学生阅读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英文报纸与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特点与内涵。需要注意的是,英语阅读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且能够将阅读的内容运用到英语的实际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另外教师可以开设影视欣赏课程。例如,可以选用英国的电影与美国的电影,让学生通过欣赏影片,了解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之间在发音、句式、表达等方面的差异,了解都是英语国家的英国与美国存在的文化差异。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影片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三、组织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是注重基本知识的教授,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英语课外活动,拓展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形式各样的活动中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内涵,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知,提高学生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形成完整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评价体系
在教育教学中,教学评价是重要的组成内容,有效的教学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新课程改革要求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在高中英语教学评价中,要重视教学结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科学的评价方式是将终结性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结合起来。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促使学生及时认识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调控学习行为,保证学习质量。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纳入其中,作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内容,并且利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这一能力进行评价。例如,可以选用等级评分、描述评价等方式,以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测试方法可以是在情境中进行对话练习,也可以采用笔试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小组活动等方式考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准确掌握英语的语言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与英语文化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文化的交流,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