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地黑土团聚体氮库及其分布1)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sz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黑土区不同土地使用类型团聚体氮库及其分布,以东北黑土区坡耕地、退耕还落叶松林地、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坡位,对不同粒径团聚体内氮质量分数及总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坡耕地以>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为主,达到50%以上,樟子松人工林地、退耕还落叶松林地以<2 mm粒径土壤团聚体为主;各土地利用类型<0.5 mm粒径的土壤团聚体含氮质量分数均较高,但储量较低,坡下和坡中下的储量高于其他坡位;坡耕地各径级团聚体氮质量分数及总储量均为最低,总体氮库由小到大表现为坡耕地、退耕还落叶松林地、樟子松林地。坡耕地团聚体及氮库的再分布印证了耕作侵蚀的存在,退耕还林能够有效恢复黑土区氮库、维持碳氮平衡。
其他文献
以中华金叶榆( Ulmus pumila‘Jinye’)为试材,剪取当年生枝条中上部做插穗,每个插穗保留2片叶子,用ABT 1000 mg· L-1溶液处理插穗10 s,分别扦插在河沙、珍珠岩、蛭石、草炭、V(珍珠
以2011年帽儿山生态站通量塔观测的二氧化碳通量(总初级生产力和显热通量)数据为基础,使用集合卡尔曼滤波的顺序同化技术,对北方生态系统生产力(BEPS)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结果
为了正确认识桉树的耗水规律,利用热扩散探针法对2~3年生尾巨桉树干液流进行连续监测,分析其动态特征,并利用自动气象站同步测定林分气象条件,分析各气象因子与液流的关系。结果表
根据黑龙江省呼玛县1992—2011年的森林火灾统计数据,利用ArcGIS10.2等工具,对呼玛县森林火灾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火源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时间分布上,该地区森林
为研究干旱区林果业中杏树覆盖全生物降解膜的调温保墒效果,在吐鲁番市亚尔乡上湖村杏树林设置覆全生物降解膜区和无膜区,分别对覆膜区与无膜区土层深( H)0<H ≤20 cm,20 cm<H≤40 c
为探讨种皮、胚乳对大花四照花种子萌发的影响,以不同解除休眠处理后大花四照花种子为材料,开展了种皮透水性试验,并分别对其种皮和胚乳进行了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结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测试与分析,研究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人工红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及其持水特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20 cm土层,弱度、中度和强度抚育间伐处理的土壤密度分
采用磷脂脂肪酸( PLFA)方法,研究了施氮肥对东北帽儿山地区云杉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肥使土壤微生物总生物量在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
为了解不同改造模式对柏木低效林的改造效果,以德阳市旌阳区柏木( Cupressus funebris)低效林(简称纯柏)为对照,对4种改造模式(核桃+无植草、核桃+菊苣、核桃+苜蓿、核桃+鸭茅)的土壤微生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表层(0~10 cm)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和Biolog-ECO微平板法,通过平均颜色变化( AWCD)、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