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

来源 :城市地理·论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kunb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当前,乌鲁木齐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常规一级能源为主。基本形成了以石油、煤炭、天然气多种新能源全面开发的能源格局,但在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借鉴前人关于能源结构优化研究成果基础上,从乌鲁木齐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乌鲁木齐市各种能源的产销情况,能源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
  1乌鲁木齐市能源消费现状
  1.1能源消费总量
  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呈先降后升趋势。2005-2011年前四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分别为14.9%、10.37%、9.68%和6.08%。2010-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开始升高,分别达到12.66%和11.17%,从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率逐渐下滑,到2010年能源消费增长率开始上升,形成U字型發展趋势。截止2011年,全市的能源消费总量已经是2005年的1.85倍。具体变化情况详见图2-1。
  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图2-1 乌鲁木齐市2006-2011年度能源消费趋势图
  1.2分行业能源消费情况
  第一产业能源消耗占全市能源消耗的比重较小,能源消费量呈现先增后减趋势,2011年能源消费量逐步增加。2010年第一产业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0.62%,2011年第一产业能源消耗总量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0.90%。
  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占到了全社会总能源消费量的近百分之七十,2005-2011年期间,乌鲁木齐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2005年38.46%升至2011年44.91%。由于GDP能耗总量中,第二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占到绝对比重,因此,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上升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下降,意味着乌鲁木齐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逐渐加快。
  第三产业和城市居民能源消费量呈上升趋势。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达473.66万吨标准煤,高出2005年约2倍。2005-2011年期间,城市居民生活能耗占到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由2005年0.08%升至2011年0.14%。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机动车数量已突破70万,大量高耗能电器进入千家万户,天然气、煤气等能源在居民生活中广泛普及,是带动城市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下表为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情况:
  表2-1   乌鲁木齐市2005-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
                     单位:万吨标准煤
  能源消费
  总量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合 计
  1561.75
  1794.43
  1980.48
  2172.28
  2304.34
  2596.13
  2886.10
  第一产业
  22.07
  27.06
  22.52
  20.97
  21.11
  16.05
  25.94
  第二产业
  1165.90
  1284.33
  1310.71
  1433.12
  1524.79
  1912.60
  1988.82
  第三产业
  250.76
  278.06
  430.97
  460.12
  476.66
  403.23
  473.66
  居民消费
  123.01
  204.97
  216.29
  258.08
  281.79
  264.25
  397.68
  1.3 能源消费结构概况
  2011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为3734万吨标煤,其中,煤炭消费占能源总量的71.08%,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与2005年相比下降10.6%;天然气消费量大幅提高,应用范围拓展到了除炊事、车用以外的采暖、工业等其它领域,2011年天然气消费量为304.12万立方米,占能源总量的9.45%,在全市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与2005年相比上升7.3%;2011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0.82万吨标准煤,占到能源总量的3.62%,光能发电实现重大突破,风能发电装机容量接近500兆瓦。2005年、2011年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见下图。
  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图2-2 2005年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图                 图2-3 2011年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图
  2.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
  2.1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协调发展矛盾突出
  乌鲁木齐市能源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资源消费量所占比重过大,占到总消费量的近百分之70左右。大量煤炭资源的使用,加剧了大气污染,使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据数据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达10.01万吨,烟尘排放量达4.58万吨。乌市地理位置特殊,三面环山位于盆地,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致使冬季盛行稳定的下沉气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加剧了乌市冬季严重的雾霾天气。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乌市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使用,降低煤炭资源使用量。点击并拖拽以移动   图3-1 2006-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要污染物排放图
  2.2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供应保障体系亟待建立
  乌市能源供需结构存在矛盾性,煤炭供需平衡受价格影响较大,石油供应量相对富裕,天然气供应量日趋紧张。能源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煤炭资源的使用量应逐步降低,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以取代煤炭消费的主导地位。新能源发展相对缓慢,风电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生物质能、太阳能和地热能发电进展缓慢,新能源利用范围及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3能源产业基础仍较薄弱,生产技术落后
  乌鲁木齐市煤炭工业产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低,设备设施简陋,开采方法落后,深度开发不够,资源回收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电网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城网变电站布点不足,电源结构布局不合理,配网自动化程度低,安全稳定水平差;电源结构不尽合理,火电大机组少,小机组数量比重大,稳定运行性差且煤耗高,能效低,煤炭洁净燃烧技术应用推广步伐缓慢。天然气干线管网、城市配气管网建设滞后,特别是天然气储备库建设滞后,调峰能力差,供气设施及能力难以满足城市发展与城市居民的需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工程技术、政策体系、管理体系、投资力度等方面障碍众多,发展缓慢。
  3.优化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对策建议
  3.1应加快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加快传统工业升级改造,逐步推动能源行业的升级改造,实现区域能源产业优化调整。一,利用清洁生产工艺及新能源技术改造提升我市传统的工业部门及工业企业,如:八钢,神华集团等高耗能企业。二,加快推进供热锅炉改造工程,淘汰高耗能的供热方式和供热企业,促进供热行业的专业化与市场化。三,加快推进煤炭资源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机械化生产程度,大力提高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对关停的米东区、乌鲁木齐县等地区小煤矿实施生态修复工程。
  3.2应加快发展热电联产,实现能源的规模化利用及输出
   在“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我市将建成“阜康大型煤电化基地”,届时,煤炭资源将就地转换,利用输电网络将电能供应到市区,以缓解能源供应缺口。大力发展热电联产,能有效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利用煤炭发电的同时,将未被利用的热能利用起来,发展城市供热,这将进一步较少对能源的使用量。
  3.3应加大天然气利用,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
  据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为281.86万立方米,2012年为398.40万立方米,增长了41.34%。天然气的广泛使用能进一步降低对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此,今后我市仍应加大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在2014年全球绿色增长论坛开幕演讲中表示,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可再生能源收效明显,中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新疆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主要以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水能为主。
  新疆风能资源储量9.57×108千瓦,技术开发量为2.34×108千瓦,可见其开发潜力巨大,乌市达坂城区风能资源占到了全疆风能资源的约10%,目前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突破千万大關。
  新疆太阳能开发前景广阔,可利用太阳能资源仅次于西藏,居全国第二位,全区日照6h以上天数在250-325d,年平均日照为2500-3600h,属于太阳能富集区,是开发利用太阳能的理想地区之一。2014年10月14日,达坂城区首个太阳能发电站正式并网发电,预计年发电量为1303万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煤4560.7吨。太阳能发电站位于达坂城镇北戈壁,拥有4万多个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在内的太阳能发电站总面积达到了500亩。
  新疆地下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热能资源也非常丰富。据1996年全国统计资料估算,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吐哈盆地的热储量相当于2.641亿吨标准煤,新疆的地热资源占全国总热储量的19.3%。
  因此,乌市在今后能源消费结构中,应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的使用,使能源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合理,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迈进。
  4.结语
  本文以乌鲁木齐市能源消费结构为中心,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的几种主要能源的消费情况,发现了乌鲁木齐市能源消费结构目前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并提出了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的对策措施。得出以下结论:
   (1)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存在能源消费总量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趋高,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以煤炭、原油为主,清洁能源比例不足等主要问题。
  (2)乌鲁木齐市如果仍然按照目前的能源模式继续发展,将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乌鲁木齐市可以通过加快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热电联产、加大天然气利用、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途径,改变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得乌鲁木齐市未来的能源结构更加元化,更清洁。
  参考文献
  [1]宋瑞.新疆可再生能源发展研究[D]. 新疆农业大学. 2007
  [2]满苏尔·沙比提.新疆地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姜 林,段海霞,李 霞,高莎莎,王向浩. 浅谈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八道湾断裂带地热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发展建议[J].中国西部科技.2010(6)
  [4]崔二平,余国新,张建宏. 地方战略论文-乌鲁木齐市能源结构调整策略分析[J].当代经济.2008(12)
  [5]张丽虹.调整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J].上海环境科学.2002(9)
  [6]李洁.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蒙古能源结构的优化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5)
  [7]谌紫娟.江西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2(6)
  [8]管卫华,顾朝林,林振山.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规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5)
  [9]周江,李颖嘉.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J].求索.2011(12)
  [10]余倩.新疆能源消费结构的特征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4(4)
  注:文中数据来源于《乌鲁木齐市统计年鉴》、乌鲁木齐市统计局官方网站及“乌鲁木齐(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以往的研究材料,首先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对矿业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然后,就近年来我国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数据,对其实施情况进行了比对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矿业废弃地的再利用。最后,对其具体实施中仍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资源枯竭;矿业废弃地;转型期  根据我国矿业协会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以矿业为经济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