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江户时代中国“十八描”类画谱传入的三重影响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f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描法古今一十八等”即“十八描”,最早见于明代邹德中编次《绘事指蒙》.后经明清诸家不断完善与发展,载有描法释义、谱例的画谱被称为“十八描”类画谱.17世纪中叶“十八描”类画谱经中日长崎海上贸易以商品的形式传入日本并得到广泛传播.我国传统衣褶勾描理法既是历史的又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中华传统人物画衣褶的审美追求、同时还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价值,更彰显了中国传统人物画意象风格与审美关照.本文意在阐发“十八描”类画谱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所具传播性并揭示对日本近世描法类画谱、浮世草子插画、浮世绘在跨文化领域的三重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扶智先通语”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尤其在各民族杂居的地区,语言的交流成为主要的问题.因此,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能够增强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促进国家繁荣富强.从民族杂居地区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民族杂居地区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提出为民族杂居地区普及普通话、提升人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有效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