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三人行”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ling_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下的美术评价机制需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需重视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它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总结,同时要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反思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本文通过兴趣爱好评价、创意无限评价、结果展示评价这三方面的全程评价模式来塑造品质课堂的新评价模式。
  大家还记得凤凰卫视的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吗?由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进行探讨,各抒己见,凭着一派“多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的豪情,达至融汇传播信息、制造乐趣、辨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的。
  然而,今天我要从《铿锵三人行》的节目中初探如何打造品质课堂。常言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三人成众,必有一长……通过“三人”的彼此信任,互相依托,相互支持合作构造出一个完整的汉字——“众”。通过“众”字,我看到的是小组的合作,相互的信任与帮助,最后取得新的成果。若把“众”字拆分开来,就让三人失去了核心和凝聚力。
  现在,我们从《铿锵三人行》的节目中走出来,走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我们课堂新模式的明天。我认为在一堂好的美术课堂中,离不开对这“三人”的评价:兴趣爱好评价、创意无限评价和结果展示评价,把这三者结合起来,通过民主测评的形式,最终形成 “众志成城”的全程式教学评价新模式。
  然而,我所了解的现状是中学美术教学评价标准单一,过分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保护,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评价功能单一,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
  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美术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美术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践中,还存在某些不成熟的地方,如有些评价方式只关注相关学科的渗透,忽略美术教学的自身特点,追求表面形式的做法。
  今天我们将置身于“铿锵三人行”的演播室现场,首先我们邀请到的第一“人”——“兴趣爱好”这一嘉宾。
  他提出:一堂好的美术课,兴趣爱好是关键,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学得轻松,画得自如。
  美术课内容充满新、美、趣,表现手法多样,具有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在课堂上,高度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如教学《多彩的风景》一课时,学生对两种颜色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情景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调一调。教师就应该加以表扬并鼓励学生动手尝试。这么一来,学生的体验欲望和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调动了学生融入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二“人”——“创意无限”嘉宾也隆重登场了。
  他带来一个表演:魔术,让大家走进了他的创意世界,使大家惊喜连连。所以一堂好的美术课离不开一个好的创意,他提出:创意无限,精彩无限。
  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学生的想象丰富而有童趣,在美术课特别是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如《缤纷的家用电器》《驶向未来》两课,充分借助生物的行、色、质以及某些生态优势来设计工业产品。学生从中受到启发,他们尝试将某种昆虫的形状、颜色、结构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创造一个新的产品形象。除了以绘画形式表现外,还采用泥塑、折纸、搭积木等方法,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就应十分尊重,充分肯定其具有合理、创新因素的部分,哪怕那一部分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有时可以“过分”肯定。
  接下来,第三“人”悄悄地走进了演播室的现场,他就是“成果展示”嘉宾。
  他强调:最终胜负,且看“结果”的到来。
  一堂美术课的终结阶段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
  以上三位嘉宾融成一个“众”字,使小组学习实现有效合作,同时,也产生了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品质课堂”效应。
  最后,我认为开展恰当有效的美术教育评价还能推动教师不断改进课程设计和教学过程,以达到提高美术的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我希望今后美术的素质教育能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给教师与学生留下更多想象与创造的空间。
  (责任编辑黄晓)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已成为许多学校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新亮点”,然而有些学校或教师对集体备课存有异议。其主要焦点集中在:正方认为集体备课能帮助广大教师迅速成长,它集中了许多教师的教学智慧,为教师“共同富裕”打开了方便之门;反方认为集体备课不利于个性化教学和教师创造性的发挥,遏制了百花齐放,同时也容易让某些教师产生惰性,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这些异议并不无道理,我们要理性地审视
对于高中艺术特长生这个群体,大家并不陌生。随着美术和音乐艺术特长教育的迅速发展,艺术特长生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作为中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爱交往,自我意识也比较强,管理起来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时间和精力。笔者多年从事艺术特长生的管理和教学工作,结合教学实际,从立足常规管理,力求自我教育;关注学生个体,实行民主化管理;注重德育内化,构建德育转化的纵深策略;追求真艺术,致力德育生活化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加
应用文教学,往往教师教得平淡,学生学得乏味。“应用文嘛,就那么点东西,让学生自己看看背背就行了。”有的教师说。所谓的“那么点东西”是指教师基本上只注重了格式的学习,例如书信只强调称谓、正文与落款。新闻应用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然后按格式把附在后面的例文加以分析,最后习题一处理,便大功告成了,学生面对枯燥的应用文作用、格式、特点也一时背得昏天黑地、滚瓜烂熟。但过后一个月,再回过头问问,他
弹指一挥间,已从教十多年。回眸教学路上的点点滴滴,感慨颇多。为什么仅有初中学历的魏书生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教学名师,而许多毕业于名牌师范大学的教师在教学路上却建树不大呢?再环顾周边,很多大学毕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成绩比不上专科的教师。这些现象是什么因素使然呢?我认为关键的原因是爱与责任。  一、爱是教师起码的道德要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前进的动力。因为有爱,我们才能够抛弃人世间功名利禄的诱
做一个轻松的班主任并不难,班主任在实行班级管理中要讲究艺术和方法,要创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熏陶学生思想,推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以下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以来的见解。  一、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  在德育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如学习《弟子规》《论语》《三字经》等经典书籍,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从而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美德、良好的风范、高雅的情趣、坚韧的意志。根据
人是有差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班主任,除了通过班队会等集体教育学生外,还应细心做好个别教育工作。班主任对学生的个别教育工作,既包括优等生的培育和学困生的工作——“两头”;也包括中等生的扶持工作——“中间”。  一、做好优等生的培育工作  优等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好、思想好,可以作为其他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的学生。班主任既要对他们好的地方给予肯定,又要指出他们不够的地方,并采取有效的办法,激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能引导他们认识世界和渴望获得知识技能的心理倾向,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散发出灿烂的光芒。本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人物脸部的比例、表情特点,人物头部的基本结构以及头像的基本写生方法等知识,让学生明白人的形象最为生动,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因此,要画好人物形象就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人物头像的写生练习是获得这些能力和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元代陶宗仪曾对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过精彩而贴切的比喻。他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是也。”我想作乐府然,作其他文章亦然,尤其是中高考这类限时应试作文更应该如此。中高考的作文阅卷工作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每位评卷员每天几乎都得评阅200来份试卷。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要是你的文章具有高昂的“凤头”,丰满的“猪肚”,刚劲的“豹尾”,则会吸引读者,令评卷人眼前一亮、爱不释手,
【真题再现】  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70分)  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推进新一轮课改目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切入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下面笔者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教研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谈几点看法,旨在引发更多、更广泛的思考。  一、追求和谐课堂,开启学生心扉  和谐课堂是课堂教学状态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