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疗法用于同年龄精神病患者的刺激电量变化研究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hope9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休克治疗(ECT)运用于精神科临床治疗领域里已有近70余年的历史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因其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而在国内被广泛应用,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需要不断的增加电量,才能够使患者出现满意的惊厥发作,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对照研究,期望能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什么时候增加刺激电量,增加多少刺激电量才能保证整个治疗期间均能得到有效的发作。

其他文献
在全球范围内,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细菌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15家医院的数据显示,肺炎克雷伯菌的ESBL阳性率已经达到了44%[1].我国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ESBL的高检出率[2-3],产ESBL细菌可以带来一系列的不良预后[4].我们采取对照研究的方法,对医院综合外科监护病房(SICU)产ESBL细菌的流行病学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目的:评估应用天然骨无机材料Bio-Oss治疗上、下颌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16例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的颌骨缺损患者,在缺损区植入Bio-Oss,并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回访,通过
超声刀用于甲状腺手术具有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操作,对周围组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1].我院采用超声刀手术治疗288例甲状腺疾病,仅出现8例喉返神经受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奉化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患者288例,男76例,女212例,年龄21 ~65岁,平均35.3岁.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其中甲状腺腺瘤1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既往对胃癌患者术前检查常通过胃镜活检和消化道钡餐等手段,通常难以准确的分期[2].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螺旋CT的应用,由于其具有扫描速度快,定位准确等特点,人们逐渐将螺旋CT应用于胃癌的术前诊断[3].我们对67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螺旋CT检查并进行分期,结合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来评价螺旋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辅助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胃癌并发急性穿孔是胃癌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与溃疡病穿孔极为相似,但这种穿孔远较溃疡病穿孔更为棘手,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癌穿孔患者72例,现探讨胃癌并发急性穿孔的外科治疗手术方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滨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01年1月至2006年1月胃癌并发急性穿孔72例,男53例,女19例,年龄39~71岁,平均56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由于麻疹减毒活疫苗研制成功并推广应用,麻疹患者的发病年龄和流行特征也发生了变化.永嘉县一直以来是麻疹的高发地区.为了解沿海地区经济欠发达县近年来麻疹流行病学特点,有效预防、控制直至进一步消灭麻疹疫情,现对2008-2010年永嘉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