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让思维飞起来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l7623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目标】
  1.了解“反刍”的科普知识,能概括出故事内容。
  2.反复诵读对话,了解青头和红头的个性特点。
  3.通过改编故事,进一步理清故事脉络,了解“反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读个故事。故事里有两个主人公,一个是——
  生:青头。
  师:另一个是——
  生:红头。
  师:让我们赶紧走进青头和红头的故事吧,读——
  生:(齐)青头和红头。
  二、知科普
  师: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里边藏着有趣的科普知识,聪明的你们一定能够找到。谁来读课前要求?
  生:1.自主:自由读课文,找出含有科普知识的语句。
  2.交流:把你找到的知识讲给同桌听。3.分享:班级展示。
  师:开始吧!
  (生自由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生: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消化食物的。
  师:你找到了最关键的一句。咱们来看“牛胃图”。瞧,牛有四个胃,前三个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才是管消化的。还有哪些知识?
  生: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
  生: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
  师:对呀,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到了嘴里,其实这就叫“反刍”,齐读——
  生:(齐)反刍。
  师:现在你们知道“反刍”是怎么一回事儿吧?谁来说说看?
  生:就是把吃下去的东
  西重新送到嘴里嚼,嚼完再咽下去。
  师:你真是个“小百科”,《百科全书》里就是这么说的。(课件出示“反刍”知识)奖励你读一下。
  生:就是把粗粗吃下去
  的食物,再送回到嘴里细细嚼烂,然后再咽下。牛是食草动物,有反刍习性。牛一般是在吃食物后半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开始反刍。
  【点评:读懂内容,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功课。对于“反刍”这样的科普概念,是一定要让学生读懂的。可圈可点的是,教者结合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讲解“反刍”这一知识点,这是在用语文的方式学“科普”。】
  三、读童话
  1.理脉络
  师:张之路爷爷将“反刍”这样一个复杂的科学知识,藏在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红头躲在草堆里,然后被牛——(逐步出示课件图,引导学生说。)
  生:(齐)吃到嘴里→吞到肚子里→回到嘴里→喷了出来。
  师:这么长的故事,我们把它画成了五幅图,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生:红头躲在草堆里,然后被牛吃到嘴里,然后吞到肚子里,然后回到嘴里,喷了出来。
  师: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他用了很多“然后”。
  师:你能换一些词吗?试一试。
  生:红头躲在草堆里,先被牛吃到嘴里,接着吞到肚子里,然后回到嘴里,最后喷了出来。
  师:你真是太厉害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将这五幅图连起来了,掌声送给他!
  【点评:梳理并概括课文的“文路”是学习课文的“打底料”。教者巧妙地让学生把五幅图连贯起来说说,这就“迫使”学生关注起言语表达的顺序,并恰当地用上了关联词语,有效地进行了言语操练。】
  2.读对话
  师:故事中最精彩的是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文中对青头的描写,还有丰富的神态和动作,加上这些神态和动作,我们再来读一读。
  师:(引读)青头急忙问——
  生1:“你在哪儿?”
  师:不够着急。
  生1:“你在哪儿?”
  师:听出了你的着急。“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大声喊——”
  生2:“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師:这时候情况很紧急,青头会说得这么慢吗?
  生2:不会。
  师:青头不顾身上的疼
  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
  (生2语速加快再读一遍)
  师:青头又跳到牛身上,隔着肚皮和红头说话——
  生:“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听我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师:真好,声音很洪亮!此时一定要大声,因为——
  生:因为隔着牛的肚皮,如果声音低了,红头听不见。
  师:你很会读书!
  生:“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
  师:从它的动作、神态、语言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青头?
  生:我觉得青头很关心
  红头。
  师:你读出了一个关心
  他人的青头,请你将“关心他人”写到黑板上青头下面的圆圈里。
  生:我读出了一个很有
  知识的青头,它懂得牛吃了红头不会细嚼,还知道牛有四个胃。
  师:请把“有知识”写到黑板上。还有吗?
  生:我觉得青头还很有智慧,它想到了办法让牛打喷嚏,救了红头。
  师:有智慧的青头。请你写“有智慧”。
  生:青头还很冷静,红头被吃,它没有慌张。
  师:一个冷静的青头。请你写“冷静”。
  师:瞧,我们读出了一个关心他人的、有知识的、有智慧的、冷静的青头。   师:再看看红头,这又是一只怎样的红头呢?
  生:胆小。
  师:是哦,红头有些胆小,请你将“胆小”写在红头下面的圆圈里。
  生:害怕。
  师:请你写“害怕”。
  师:现在,我们就请男
  生读青头的话,女生读红头的话。红头们,快藏到牛肚子里去,蹲下,躲到桌子下面;勇敢的青头们,我们站起来读。
  (男女生合作读对话)
  师:哇,真是有惊无险!青头懂知识,用知识救出了朋友。真是一个惊险刺激、却又充满温情的故事!
  【点评:人物对话是本篇文章的特色。教者深谙这一点,让学生不断体会青头言语中的对朋友的情真意切,更体会出青头的有识。教者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体悟对话的角色,展现了营救过程的惊险,从而进一步突显了青头的处事镇定。】
  四、编故事
  师:故事,常常就是这么偶然,如果是知识丰富的青头被大黄牛吃进肚子,故事一定会是另一番情景——青头和红头玩捉迷藏。这一次,青头藏到了草堆里……
  师:谁能用一句话说说,青头被——
  生:青头被牛吃到嘴里,然后吞进肚子里,又回到嘴里,最后喷了出来。
  【点评:用“一句话”来说说故事,这一步教学不容小觑,这是对故事梗概的表述,确保学生编故事时不会走偏方向。其实所有故事,都是由一句话甚至一个词逐渐丰满而成的。】
  师:看来,用一句话说故事已经难不倒大家了,能不能像张爷爷一样,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呢?
  (师出示要求:1.小组选择其中一幅图,改编故事;
  2.根据课文,重点编好它们的对话,可以加上神态、动作。)
  (生小组合作,改编故事。)
  生:青头被大黄牛吃到了嘴里,连忙喊:“救命啊!救命啊!”
  师:你确定你说的是青头吗?(手指黑板上青头的词语)是有知识、冷静的青头。
  生:青头被大黄牛吃到了嘴里,它大声喊:“红头!红头!”红头急忙问:“你在哪儿?”青头说:“我被牛吃到嘴里了!”
  师:红头听了会是什么反应呢?
  生:红头估计会很慌张,会说:“怎么办呢?怎么办呢?你要死了!”
  师:不错,真是一个胆小害怕的红头!青头会怎么说?你继续。
  生:青头说:“不用担心,我会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从来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我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红头大哭:“那你马上就会死掉了!”
  师:真是一只有知识又镇定的青头。第二幅图,谁来?
  生:青头隔着肚皮对红头大喊:“红头!不要怕,我会出来的!听我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可是,你对我说这些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
  青头说:“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到嘴里,然后细嚼慢咽……放心,我一定能出来!待会儿等我又到了牛嘴里,你就爬到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牛一打喷嚏我就会出来了!”
  (全班掌声)
  师: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勇敢、有知识、有智慧的青头。青头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从第一个胃走到第二个胃,又从第二个胃来到了牛嘴里——
  生:红头听青头的话,爬到牛鼻子上,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阿嚏!”牛大吼一声,青头随着一团草一下子给喷了出来。
  生:红头看见自己的朋
  友,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你没死,太好了……”青头笑眯眯地说:“不要哭,就当我在牛肚子里做了一次旅行吧!”
  师:有知识多好哇!不仅可以救人,还能自救呢。
  【点评:故事可以重新演绎,但人物性格不会改变。这就是此教学环节设计的精妙处。看似类似的故事情节,却进一步凸显了人物的性格,学生在言语操练的不经意间已经认同、欣赏了文本中的主角“青头”,从而创造性地运用了文中的“情节”。】
  五、拓展延伸,课后再续精彩
  师:相同的科学知识,相同的人物,却能编出不同的精彩。像这样用故事来说明科学知识的,我们之前就接触过,如三年级学过的《航天飞机》,还有《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当科学遇上文学,科学会更加——
  生:有趣。
  师:是呀,更加有趣。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编故事,相信同学们课后一定能创造精彩!
  【点评:文学之于科学,就像裹起了糖衣的药丸。含在嘴里是甜津津的,吃下去药效待后显现。语文说到底是学文本的,品着文本的“甜味儿”,内容的“药效”自然也就得到了。】
  【评析】
  在语文教学中激活思维,应该不需要过多阐释。准确地说,没有思维的学科从来就没有,当然也就不分理科或文科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读着文本,思维就应该飞起来,语文课堂也应如此。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状态是鲜活的、有温度的,甚至是有色彩的。
  一、概括练习,梳理整体思维
  教者很关注中年级学生的概括练习,这一点显然是可取之处。概括一:对于一个学生尚未知晓的科学概念——“反刍”,当然是要弄清楚的,教者的智慧之处是让学生从文本的散读中,“约摸”着道出“反刍”的概念,这本身就是一种“概念创造”。要强调的是,这样让学生散读文本进行信息提取,实质是对某个概念的思维整合。在学生基本“折腾”出这一陌生概念后,不忘出示《百科全书》中的概念描述,让学生进行语言校对。这样做看似是对科普概念的把握,实质是对语言的精准练习。概括二:对文本脉络的概括,加上关联词语的练说,这些做法都是在语言实践的状态下,又一次对文本进行着整体思维的。
  二、品读练习,锤炼聚合思维
  青头和红头的对话是文本中最为突显的表达方式。如何从对话中品读人物性格,这是所有语文人都会关注的。郭老师的教学值得点赞的是,她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人物性格。第一层次,从很多的感叹号、急切的提示语中,感受到青头有情义;第二层次,从对话中的科普知识,品读出青头有知识;第三层次,从青头有步骤的指挥中感受到青头有智慧。这样渐进深入地品读,学生便掌握了从对话的各个角度体会人物性格的方法。即聚合青头这一角色展开思维,搜罗出所有能表达青头的词句或标点,重点敲击对话句式的学习,从而读出一个“立体”性格的人物。
  三、创编练习,培植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表达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好境界。把课文重新编撰成故事,保持故事人物性格的原味,無异于重写文本。学生在变幻角色下,顺着文本中的原有情节,展开推想,便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故事。所有的对话都改变了,不是机械的人物语言的互换,也不是简单的对话修改,而是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重新创编,于是就有了语言形式的多样性、语言内容的丰富性。这样的教学设计是深得学生之心的,这样的言语表达也是精彩有效的。没有唯一表达的限制,只有更到位的表达方式,这就是学生们乐此不疲的缘故。有了自由的课堂,便有了创造。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安定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高考贯彻“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和“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目标的准确定位,新课标已初步勾勒出“以议题为纽带,以活动为主线,以核心素养为根本”的课型轮廓,为此,教师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学科能力“知识建构化、知识功能化、知识素养华”。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 议题 政治课堂  议题式活动型课堂设计、选择、实施是多样的
摘 要: 在转型加速期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从推动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功能方面着手,组织者必须全方位进行资源盘点,基于这个意义,本文着重从适应多元价值观念、选取典型教育功能、把握合理利益原则、积淀丰富的实践成果四个方面入手进行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 社会学视角 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功能  通常意义上,教育功能(Educational Functions)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社会发
摘 要: 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活动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审美是一项高级心理调节活动,受到中西方思维差异的影响,汉语和英语对语言审美的价值追求存在差异。本文分析鲁迅作品的多个译本,对比汉英语言审美上的差异,提出汉英翻译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汉英对比 汉英审美差异 汉英翻译  汉英翻译将汉语转换成英语,同时汉语思维下的审美观也要转换成英语思维下的审美观。总体来说,汉语追求模糊的美、平面的美和散点
摘 要: 培养面向社会、面向生产、实践、管理与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的提升,高职动画专业也一直在寻求突破的方向。顶岗实习是高职动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素质动画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本文以动画专业为例,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环节进行了设计与探讨,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关键词: 高职 顶岗实习 动画专业  
现在很多人都是糊里糊涂学书法,以为找个字帖在那儿天天练,就能练成书法家。这个认识是肤浅的、错误的,绝不是天天练就能练成书法家。到底需要些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要想成为一个优秀、合格、受人尊重的书法家,你一定要理解书法家应该具备的东西——书外修养。  综合修养就是一个书外功。一般来讲,社会上的人一听说书法家,便会认为书法家是一个文化人。是不是所有书法家都有文化呢?不见得。这个“不见得”里面,就
摘 要: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其开创的田园诗体系,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新的境界。本文以《归园田居·其三》一诗为例,对陶渊明其人其诗做进一步“知人论世”的阐述和理性思考,深入了解陶渊明的精神风骨、人格魅力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陶渊明 田园诗 精神风骨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光阴荏苒,岁月更替,“舍得
在生本阅读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中,我校语文教师将前置性作业与课堂反馈交流有机结合,按照“推—谈—编—荐—做”的流程,引导学生抓住文本内涵的关键之处深入探究,让阅读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一、关注字词学习,推难字难词  在学生课前学习,完成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上,课堂交流时首先关注学生字词把握的情况。交流时重点关注难点字词。让每个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以下三类字词:(1)我发现的最难写的字词。(2)我发现的
盼望已久的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如期上映,在年底又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大片”们的屡次成功,一方面是市场操作的成功,而另外一方面,每部成功的影片背后。都有相对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内涵,才是造成其经久不衰的制胜法宝。作为一个服装设计者,我们更多地关注在影片的服饰文化的演绎上。可以肯定的是,影片中服饰元素运用的成败在越来越多地主宰着电影本身的成败。  《满城尽带黄金甲》的
一   柳梅影还没有吃完下午饭,谢玫玲已经给她在打电话:“两天都没有见面了,真是怪想你!我新进了一套晚霜,很不错的,赶紧过来试试!”   谢玫玲是柳梅影联系频率最高的同性朋友,开着一家美容院。一个月有十几个下午,柳梅影都是和她泡在一起的。谢玫玲的美容院,店面不大,装修却很有品位,雇了五个店员,生意虽然一般,但是除了皮肤护理等美容项目之外,还有推拿、刮痧、火疗、拔火罐之类的中医保健,加上她有些文艺范
作者简介:   杨莙,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文学院创作员,有作品在《人民文学》《散文百家》《青年作家》《短篇小说》等报刊发表。  一      胃已成空仓,只剩下些酸水,一阵阵冒上来,吞下去,又冒上来,又吞下去……树娃子捂着肚皮,虾公一般勾着头,曲着背,一双腿已沉重如山,眼看着就要坍塌在地。   这时候,一股热馒头的香气飘了过来。树娃子像只机敏的小狗那样耸了耸鼻子,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