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那年,我们写过的接龙小说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eSu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宋老师号召大家都来写接龙小说,其出发点不过是:我们班升入高三后不到一个月,有个男孩逃学五天。他要吸引他回来上学。
  确切地说,这位男生没有逃学,只不过,他没有进教室刷题,而是坐在学校一棵巨大的石楠树的树冠里,读了五天的小说。
  9月底的天气已经很舒适,石楠树的叶子在校园里筛下无数清凉的阴影。男生赶在高三年级下课前去食堂吃饭,吃完了继续回到树冠里,俯瞰我们这些做试卷做得目光直愣愣的同学,心不在焉地敲着饭盆,从树下走过。
  那时,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是获得了灵魂自由的欢喜,还是“众人皆醒我独醉”的惶惑不安,我们无法揣测。我们只知道,他的家长以为他来上学了,我们的老师以为他生病了,在双方管理的空隙里,他做了一件寂静又疯狂的事。
  最终,他被发现了。班主任宋老师找他谈话时,他说,他不想高考了。某一天,他被八套试卷轰炸后,终于推着自行车走出校园。他望见了月亮,月亮在那一天有了毛茸茸的晕圈,它近乎怜悯地俯瞰他,仿佛含着泪。一种前所未有的自我怀疑侵扰了他的心——一个人的18岁,就应该这样埋头跑路吗?就应该被成百上千的试卷切分吗?所有的人都在一个刷题、备考、刷题、备考的闭环赛道上奔跑,究竟对不对?如果翻过这一赛道的栅栏,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就一定是离经叛道吗?
  老师们竟说服男生的家长原谅了儿子。宋老师还安慰那个一夜之间爆出口疮的老父亲:“我们的新课都提前在高二教完了,现在,只要他愿意来学校,上不上课,刷不刷题,可以让他自由选择。”
  宋老师诱惑男生回教室的手法也很别致:他给了男生一个16开的大本子,这个本子的背脊上穿了一根绳子,可以挂在教室背后的黑板旁边。宋老师说:“你读了那么多小说,这会儿一定手也发痒。反正你也不想听课,来了就写写小说呗。教室里嫌吵,可以去体育教研室放器材的房间写,那里也有两张课桌。”宋老师居然说服了体育老師,给了男生器材间的钥匙。与此同时,宋老师提出的要求是:小说必须是接龙式的,除了男生本人可以写,其他同学也可以写,因此,男生写完后,要把本子立刻挂回教室。
  宋老师在班上宣布这件事,所有的人都露出难以置信的眼神。而那个高个子男生若无其事接过了本子,不到两节课,他就拿出了接龙小说的开头。对了,“石楠树王子”写下的接龙小说开头,就像如今的穿越剧:
  “有一天,他推开了那扇早已被风雨锈蚀得千疮百孔的沉重木门。就在推门进入的那一瞬间,他仿佛是被门槛,也仿佛被一股神秘的力量绊倒了……等他醒来,已经在盛唐长安的市集上。此时的长安烟尘弥漫,每一寸土地都在发出焦渴的呼喊。经历了长达四十天的大旱,这一天,风里突然有了雨腥气,可以看到西边的云朵仿佛千军万马,正在聚集。忽然,大雨瓢泼,雨点打在他的斗笠上,像白色的珠玉跳荡不已,到处都是雨的急管繁弦,白茫茫的水泡笼罩着街巷。市集上的人几乎在一分钟内就消失了,他预感到有什么大事即将发生,握紧了剑柄……”
  二十多年后,这个锐利、苍茫、风云诡谲的开头,我还能一字不差地背出。它如同一只巨手,把我从压抑的、按部就班的高三生活中拖拽出来,让我意识到,在这风平浪静的教室之外,可能还有另一个世界,一个由想象力构筑的世界。很多年以后,当我看到《长安十二时辰》,看到《两京十五日》,甚至看到《北京折叠》的时候,都能看到“石楠树王子”写作文风的某些影子。我当时就意识到,这个躲到体育器材室写作的男生,他在此之前承受了不被人理解的苦,是因为他有着与我们全然不同的思考方式。他的能量就像一条宽阔的大河,被挤兑到一线天一般的峡谷里,爆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如果不理睬这种轰鸣,两岸发生破溃、造成泥石流,都是有可能性的。
  我们的班主任,提前采用了疏导减压的方式,开凿了另一条“人工河”来引流,终于使峡谷中的怒涛不再那么暴烈。这条人工河,就是这个手感极好的写作的本子。
  写了几天后,男生下巴上灌脓的痘痘开始收敛了,他脸上愤懑的、紧张对峙的线条开始松懈了下来。他不常待在体育器材室了,有时回来上课,月考的试卷他也做了,尽管排名有所下跌。
  一开始被他独霸的本子上,很快出现了别人的字迹。各种各样的手写体,纯蓝墨水、蓝黑墨水、签字笔、圆珠笔……与此同时,有的同学负责在每一段情节的背后写四句小诗,指引情节的方向;有的同学以押韵的章回体标题,将既有的情节梳理总结。小说已经不是“石楠树王子”一个人的作品了,它成为全班二三十人的共同创作,所有人的好胜心都被激发了出来。而这种好胜心,不是去拦阻别人,将小说情节写“死”掉,而是要替后来者埋下无数的机关与包袱,预备下火石,让后继者可以随时点亮灵感,将故事写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拐过弯去,又一次柳暗花明。
  很多人生的道理,我们都是从接龙小说中习得的:
  与你battle的人,也是你的队友;竞争从来不是去给别人使绊子,而是与自己掰手腕;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做文留一线,续作有波澜。所有的协作都有伏笔,这份默契也许在三天之后才被觉察,也许要到三年后,才会被重视,被感念。你一向强烈期许的,从来就不会快速到来,而被你放下的,却在叩门给你惊喜……
  回想起来,我很佩服宋老师所做的抉择。在那么多高三老师都在博升学率的时候,他为我们冒了一次险。他尝试不用缰绳去收服烈马,只是以小腿肚子上轻柔的夹持与敦促,让烈马感受到骑手的善意,从而逐渐放缓了踢蹬与狂奔,最终被引领到正确的赛道上去。
  本子上残留的哑铃铁锈气、篮球胶皮味越来越淡,相反,被食物无意中沾染的味道越来越浓。没错,在高三,写小说只能见缝插针挤时间,很多同学为了抢着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经常叼着面包写,或者嚼着方便面写。当时学校小卖部出售食堂自制的“佛手面包”,口感与馒头一样,只是里面包了点豆沙,烤制前潦草地刷了一层蜂蜜。但因为可以边吃边写,深受我班同学的喜爱。
  高考那几天,出乎意料地平淡,就像水塘里的一尾鲶鱼一样迅速从我们手中滑走了。
  时至今日,我已经记不清高考的内容,记不清那些一起你追我赶写小说的同学的容颜,可我真的记得小说中每一次破空而响的转折,记得“石楠树王子”被青岛海洋大学录取,记得高考结束后宋老师买了一筐佛手面包给我们分享,说要让我们记住“高三的味道”。
  是的,我记得佛手面包粗犷的气孔,记得面包里直接用饭勺碾碎的红豆沙,记得写得好的同学会被后面接龙的同学奖励佛手面包的五根“手指”——因为只有在那里,大师傅才会包上豆沙。
  之后许多年,难得在小杂货店里买到这种佛手面包时,我的眼前,就会立刻晃过宋老师的笑脸,晃过他在告别那天高举的16开大本子。他说,这是他教师生涯的最佳收获,胜过一切奖状与勋章。
  (檬男摘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名字和名字刻在一起》)
其他文献
一  一个周三的下午,我开始带领同学们读诺贝尔奖得主石黑一雄的《远山淡影》。  上周的这个时候,我们刚读完了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莫里森的小说浓郁激荡,大概很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况且因为1月底爆发的疫情,海外中国人受到排挤的新闻时常见诸媒体,恰好与《最蓝的眼睛》中的歧视主题相吻合。所以,我在讲的时候,能够不时将现实与文本粘合在一起。相比之下,《远山淡影》乍一读,显得寡淡很多。  
我本人是一名潜水教练,想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为什么有人喜欢极限运动?  首先,都是什么人在从事极限运动?  我作为潜水教练从业时间长了,就会有一个普遍的认知:与职业运动员只擅长一个项目不同,喜欢极限运动的人——潜水、滑雪、滑板,乃至于攀岩、速降等运动的人群,会有大范围的重复。换句话说:玩极限运动的,差不多都是同一拨人。不同的是,这群人里面有的同时喜欢多项极限运动,有的人专攻一两项。  其实这很好解
【摘要】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我国国民综合素质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基了深厚的基础。在当前的新形势下,人们也愈来愈重视学生的文化发展,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也给出了相应的关注,所以学校对语文教育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即必须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重视课内同课外的有效沟通。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义不容辞,本文就如何有效落实学生课外阅读教学进行一系列论述。  【关
编假话比讲实话更费劲  请你做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写出一组长长的随机数字序列。比如,你可以每次从0-9这10个数字中任意选一个数。所谓的随机,就是指每个数字出现的概率应该都相等,而且不能有任何规律。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件很容易做的事情。但是,数学家发现,写出一串很长的随机数字是超出人类的能力范围的。如果你让人们从0-9中每次选择一个数,他们选0的次数会比选其他数字少,而且很多人会表现出对某个数字的
宋代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中记载一则故事如下:  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曰:“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齐己和郑谷并是中唐诗人,留下的诗作皆不少,齐己且是僧人(还入了《高僧传》),算是诗僧。诗僧和一般诗人不同,他们在看破红尘之余好像还有那么一点看不破的留恋。而偏是那点看不破的留恋,令我们疼惜。当时齐己带着自
巫岚  “你知不知道,生活不都是非黑即白的,不都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  “我不管那么多,我只想在这件事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你这样活着很累的!”  “累也是我的事情。”  “我跟你没办法沟通。”  据同事说,领导走的时候气得满脸通红。  尽管这已不是第一次我让领导无语,但像今天这样我百分百占理,还是第一次,若是换作十年前,五年前,或是三年前,遇到类似情况,我一定会陷入深深的自
【摘要】新课程改革呼唤教学模式不断地创新,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进行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符合当今的教学潮流。本文通过分层的研究,厘清分层的本质,开展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凸显素养的培
欧洲将会发生什么?连日来,这个问题让欧洲各国领导人神经紧绷。11月6日,处于欧债危机暴风眼的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同意以辞职继续换取欧元区对该国的救助。仅仅两天后,风暴席卷意大利,执政17年的总理贝卢斯科尼宣布将有条件辞职。有人开始惊呼:“希腊之春”来了!他们甚至预言,接下来将是希腊退出欧盟、欧元解体、全球衰退……《埃及公报》说的更甚:欧盟也许会像苏联一样土崩瓦解。欧债危机,真的让欧洲在劫难逃吗?  
金克木(1912年-2000年)  相比季羡林的鼎鼎大名,同在北京大学东语系、同样研究印度文化的金克木,并不那么广为人知。1960年,北大开设第一届梵文巴利文班,季羡林、金克木两位先生交叉授课,风格却迥然不同:季羡林总是抱着一大堆事先夹好小条的书来,按计划讲课,绝不拖堂;金克木则是一支粉笔,口若悬河,例行拖堂。他的一大绝活是吟唱梵文颂诗。及至1984年,第二届梵文巴利文班重开,两位老先生已不再授课
这个胆敢挑衅老牛的人,是另一个故事的主角。  牛这个东西,实在是太吓人了!  亏我十多年来一直把它当成老实、忠厚、温顺、与人无害,只会用一对湿漉漉的无辜大眼珠瞪着人瞧的纯良生物。  起因是这样的,有个下午,我牵着我家的狗出去玩。当我牵着我家疯疯张张的傻狗一趟趟地从胡同、街头呼啸而过,又风风火火奔跑在大坝上的时候,也没人觉得惊讶,好像孩子不管怎么玩耍都不为过。  孩子嘛,玩嘛。大人会这么说。顶多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