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实践教育体系构建之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j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构建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实践教育体系为宗旨,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主线,对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现学习过程、感悟过程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内在统一,培养综合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关键词: 地方高校 电子信息类专业 创新实践教育体系
  一、课题提出
  自教育部提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逐步迈上从“学科型”向“应用型”转变的道路[1]。因此,适应教育变革新要求,培养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构建符合地方高校自身定位的创新教育体系,促进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长期稳定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指导思想和研究对象
  自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创建中国特色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提高大学生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于2010年提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将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我们的研究以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地方高校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行政主管部门划拨经费的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一支主力军;创新实践教育指以培育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现代工程素质为主的教育。
  三、研究现状
  欧美国家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起步较早。美国制定了ABET EC2000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做出规定;德国通过延长实习期的做法培养工程师;法国的工科类学生在两年预科后的三年中均需在企业实习,大部分学生在企业进行工程实践时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且毕业时可获得工程师称号[2]。整体看,国外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比较注重学生就业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企业配合密切。
  国内许多地方高校在这方面开展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比如,长春某学院提出以整合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方式构建立体式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江苏某学院提出应将教学建设成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型实践的综合;重庆某学院提出构建以面向工程为导向、以项目驱动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3]。这些研究工作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但存在诸如重软件、轻硬件、教学模式单一、提出的教学改革措施缺乏系统性等不足。
  四、对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的思考
  1.研究目标
  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培养一线工程师的本科教育,属于高等工程教育范畴,相对于工程研究,更突出工程应用;相对于工程科学,更突出工程技术;相对于精英教育,更突出大众化的工程本科教育。工程应用型本科教育就是培养在工业生产基层一线工作,在工程技术应用领域具有特长的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员。
  我们的研究以构建适应地方高校自身定位的实践教学模式为目标,重点突出创新。围绕这一目标,在吸取国内外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具有推广价值的、适用于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涵盖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主干技术课程的实践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涵盖以下几点: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标准的研究;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研究;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包括制定新的评价标准和方案,用整体能力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与整合,实现将知识建构、能力锻炼、素质提升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实现学习过程、感悟过程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内在统一。
  五、改革措施
  我们的团队自组建以来,全体成员以构建适应地方高校自身定位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开展积极研究和实践,现将这些工作综述如下。
  1.建设了多方位硬件平台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为学生提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平台。为此,我们建立了包括实习基地群、校企产学研研发中心、校内工程实训中心、校内实践创新基地、校内实验室和课外科技活动工作室的立体化平台,把科研、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全方位、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2.建设了资源丰富的信息技术平台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大学生快速获取各种信息的重要实践技能,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我们开通了交流微信、QQ群、课程网站等网络平台,采用了互动答疑、网络讨论等多种方法,极大地方便了科研探讨和日常交流。
  3.构建了一套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我们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形成一套完整的“厚实基础、注重兴趣、理工融合、强化实验、自主学习、提高能力、不断创新”的创新实践教学新模式,构建“个性化、双渠道、三结合、四层次、多模式”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六、部分成果
  “实践出真知”。经过几年努力,我们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邓曙光、肖卫初、崔治三位教师完成的“地方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多维实践平台创建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获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邓曙光、肖卫初二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分获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
  七、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的本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竞争既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又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而言,培养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的卓越工程师便是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核心要素。从长远来看,我们的研究将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人才提供部分范例,同时将进一步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2011(05):1-9.
  [2]刘建强.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模式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2010(06):50-52.
  [3]徐同文,房保俊.应用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6):59-65.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育技能,提高身体素质,锻炼综合能力。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游戏 作用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非常明显,合理、科学的体育游戏不仅能提高小学生体育课堂兴趣及注意力,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游戏内容多样,形式丰富多彩,其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较强,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在体育教学中加入游戏,既可以活跃学生的身心
目的:通过检测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脑组织及经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处理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Neuroblastoma cell,SH-SY5Y)中核转录因子(Nucle
摘 要: 体育课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让学生不再对体育课望而却步,不是每天枯燥地跑步,练广播体操。学生积极地参加运动,正好也可舒缓高考带来的压力,放松时刻绷紧的神经。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的事业的积极性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
摘 要: 体育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创新  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人才,是祖国明天的花朵,必须具备朝气蓬勃的面貌和强健的体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最重要的成长基地,而家庭主要为孩子提供生活帮助,学校是他们学习的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