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世界各种语言本身的“素质”不同,形成诗节奏的方法也不相同,但其共通之处是:节奏是由同一类基本单位的不断重复、反复回旋形成的,这一基本单位即诗的基本节奏单元。汉语诗的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国诗歌韵律节奏论”(13FZW07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各种语言本身的“素质”不同,形成诗节奏的方法也不相同,但其共通之处是:节奏是由同一类基本单位的不断重复、反复回旋形成的,这一基本单位即诗的基本节奏单元。汉语诗的节奏是顿歇节奏而非音步节奏,其基本节奏单元是音顿。由不同音顿向外发展构成音顿节奏体系、意顿节奏体系和行顿节奏体系。汉诗音顿节奏的特征是:其节奏点是音组间的顿歇,顿歇具有形式的多样性和音义双重性,顿歇显示了汉语语音的优越性。汉诗音顿节奏植基于汉语语音特征,确立汉诗是音顿节奏的观念,就能揭示古今汉诗音律的本质特征,新诗诸多复杂的音律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其他文献
利用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对52份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的抗寒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狗牙根的抗寒性状变异丰富,其中半致死温度(LT50)及恢复生长率
以青藏高原祁连山东段的优势灌丛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高山柳(Salix cupularis)为研究对象,依据野外实地采集的植物高光谱数据和生物量数据,选取特征波段构建高光谱植被指数,利用单因素回归法分别建立了5种植被指数(NDVI、RVI、DVI、GNDVI、PRI)与生物量的4种估测模型(线性、指数、对数、多项式),并
关于戴望舒诗歌的音乐性探讨历来存在两方面的争议:一为学界部分研究者认为戴望舒创作后期对音乐性持反对态度;二为学界部分研究者用“内在韵律”的模糊字眼概括戴望舒诗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