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读书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勇敢,可以让人温暖。阅读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阅读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认知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从字词识别、句子理解、到篇章意义的构建,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活动。英语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在各类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培养他们的阅读技能和策略,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实和提高。
关键词:快乐英语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技能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乐趣,培养阅读习惯。研究表明,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状态和学习的效果之间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保持快乐积极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使其主动参与到阅读理解过程中以及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技能是我们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发挥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力及运用策略的能力,引导学生对阅读任务和过程进行反思。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现象,是人们获取知识、启迪心智的最基本途径。著名学者刘梦溪说:“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提升,更牵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的塑造,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一年级课外阅读达到4万词以上,二年级达到10万词以上,三年级达到15萬词以上。广泛的英语文章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能让他们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英语世界,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从而丰富他们的人生。万事开头难,好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21天,因此刚开始时,教师应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每天抽一个固定时间完成,让阅读慢慢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
其次,要教会学生选择好的、适合的阅读材料。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只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够开阔他们的眼界,对阅读技能的提高有所帮助,都可以作为我们选择的素材。
再次,要培养学生高效的阅读习惯。阅读要求眼到、心到,要默读,即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其速度要比出声阅读快得多。另外,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这样才能整体感知句子和文段,不会被单个的词或短语给难住,从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作者认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
二、培养有效的阅读技能
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达到解决问题这一目的的过程。它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预习阶段,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训练之初,教师可以就整篇文章的结构、文体、作者意图等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就重点内容列出提纲,让学生补充。学生对这一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和熟练度后,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分小组精选出比较好的问题,写到黑板上,让全班一起讨论,这样就使得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究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当然这一阶段还需要解决词汇和难点句型。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词典和工具书,弄懂生单词的读法,把难懂的长难句子要挑出来,学生相互之间先讨论,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弄明白句子用法。“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好了预习的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轻松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研究表明,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状态和学习的效果之间成正比例关系。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前三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兴趣和激情,引发他们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与当前篇章信息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采取问题导入法,情景导入法,以及小组竞赛的方法等。想办法吸引学生进入角色,释放学生的生命潜能,使课文教学成为教师、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还应该掌握好电脑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其直观明了,集声、色等一体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带着正能量快乐地学习,感受课堂所荡漾着的青春之美,体会知识带来的幸福感。
3.注重具体语篇的细节阅读策略
在阅读文章时,如果我们注意训练这些细节的阅读策略,阅读能力将会有很大提升。①阅读文章的题目和插图。题目和插图不仅提示了文章的主题,还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起他们对文章的预测。②阅读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这些段落和句子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迅速对文章有清楚的了解和把握。③表格填充法,及列提纲法。如果语篇较长,结构复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时空顺序、发展规律、逻辑关系等将课文内容整理成简明扼要的表格或提纲,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性框架式理解。这种方法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和驾驭文段的能力。同时便于课程结束后的语篇复述和巩固。④推断法。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积极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首先可以根据构词法,利用词根词缀等推测单词的意思。也可以利用上下文及语法规则推断句子的含义。这需要教师擅于总结归纳。讲解文章时不能逐字逐句翻译,要找到重难点,发现思考点。交给学生思维的钥匙,提供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总之,英语阅读是所有英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课题。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认知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教会学生合理分配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预测、选择性阅读、恰当地使用阅读技巧等,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让他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关键词:快乐英语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技能策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希望藉此鼓励世人,尤其是年轻人发现阅读乐趣,培养阅读习惯。研究表明,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状态和学习的效果之间成正比例关系。因此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保持快乐积极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使其主动参与到阅读理解过程中以及熟练运用各种阅读技能是我们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发挥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力及运用策略的能力,引导学生对阅读任务和过程进行反思。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文明行为和社会现象,是人们获取知识、启迪心智的最基本途径。著名学者刘梦溪说:“阅读是个体生命的提升,更牵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的塑造,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课程标准要求初中一年级课外阅读达到4万词以上,二年级达到10万词以上,三年级达到15萬词以上。广泛的英语文章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也能让他们接触到丰富多彩的英语世界,学到很多知识和技能,从而丰富他们的人生。万事开头难,好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21天,因此刚开始时,教师应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每天抽一个固定时间完成,让阅读慢慢成为学生生命中的一部分。
其次,要教会学生选择好的、适合的阅读材料。英文诗词、报刊杂志、原著及各种商品说明书等,只要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能够开阔他们的眼界,对阅读技能的提高有所帮助,都可以作为我们选择的素材。
再次,要培养学生高效的阅读习惯。阅读要求眼到、心到,要默读,即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其速度要比出声阅读快得多。另外,不要逐字逐词地读,而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这样才能整体感知句子和文段,不会被单个的词或短语给难住,从而提高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作者认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高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
二、培养有效的阅读技能
英语课程标准把阅读技能目标描述为:朗读各种文体并理解大意,找出或获取中心意思、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的相关信息。根据情景、上下文、构词法、句子结构猜测生词或词组的意思,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理顺事件发生顺序、人物行为,预测事件情节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形成阅读兴趣,最终提高阅读能力。具体实施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课前预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达到解决问题这一目的的过程。它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预习阶段,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训练之初,教师可以就整篇文章的结构、文体、作者意图等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也可就重点内容列出提纲,让学生补充。学生对这一模式有一定的了解和熟练度后,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分小组精选出比较好的问题,写到黑板上,让全班一起讨论,这样就使得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究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当然这一阶段还需要解决词汇和难点句型。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词典和工具书,弄懂生单词的读法,把难懂的长难句子要挑出来,学生相互之间先讨论,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弄明白句子用法。“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好了预习的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轻松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研究表明,学生进入学习的情绪状态和学习的效果之间成正比例关系。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前三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的兴趣和激情,引发他们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与当前篇章信息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采取问题导入法,情景导入法,以及小组竞赛的方法等。想办法吸引学生进入角色,释放学生的生命潜能,使课文教学成为教师、学生互相作用的积极过程。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还应该掌握好电脑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其直观明了,集声、色等一体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带着正能量快乐地学习,感受课堂所荡漾着的青春之美,体会知识带来的幸福感。
3.注重具体语篇的细节阅读策略
在阅读文章时,如果我们注意训练这些细节的阅读策略,阅读能力将会有很大提升。①阅读文章的题目和插图。题目和插图不仅提示了文章的主题,还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引起他们对文章的预测。②阅读文章的开头、结尾以及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这些段落和句子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迅速对文章有清楚的了解和把握。③表格填充法,及列提纲法。如果语篇较长,结构复杂,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时空顺序、发展规律、逻辑关系等将课文内容整理成简明扼要的表格或提纲,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性框架式理解。这种方法既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和驾驭文段的能力。同时便于课程结束后的语篇复述和巩固。④推断法。阅读是一种复杂的、积极思维的心理活动,是读者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首先可以根据构词法,利用词根词缀等推测单词的意思。也可以利用上下文及语法规则推断句子的含义。这需要教师擅于总结归纳。讲解文章时不能逐字逐句翻译,要找到重难点,发现思考点。交给学生思维的钥匙,提供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总之,英语阅读是所有英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的课题。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认知过程,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阅读活动,教会学生合理分配阅读时间,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预测、选择性阅读、恰当地使用阅读技巧等,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让他们在阅读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