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999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模式也开始发生改变。原来的教学方式无法很好地落实现在的教学理念,也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所以,教师只有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改进,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参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55-02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因此,有的教师开始在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导学法,并且取得了一些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把数学内容直观、系统地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因此,使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一)问题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
  虽然有些教师意识到了问题导学法的作用,但是在初中时期的数学教学中,其设计的问题还是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这样虽然能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了限制。这是因为教师的理念比较落后,以教材中的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致使教学问题设计得太单一,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问题缺乏关联,影响学生的思维养成
  问题导学法主要的优势是严密的逻辑性,它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形成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可是,在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课堂中设计的问题缺乏关联性,这样对学生挖掘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限制,导致无法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而这种现象大部分是很多教师在讲课之前没有严谨地备课造成的,致使学生无法快速熟练地掌握数学知识。
  (三)缺乏鼓励引导,造成学生探索能力不足
  在课堂中使用问题导学法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可是,在目前的大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没有重视引导学生探索,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探究精神。部分教师在教学思想上还比较落后,没有创新,在课堂中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也忽视了对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
  (四)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课堂中,大部分的学生都过于依赖教师,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原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对数学知识点进行非常详细的讲解,对数学题也会讲解得非常仔细,这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了解相关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教师可以讲解更多知识,可它的缺点也很突出,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部分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形成了只会听课的意识,不会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学完之后只会解决相似题型,如果换一种形式提问就不会解答了。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扩大课堂提问的范围
  要想提升问题导学法的整体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先对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改变,在授课的时候,不要过于依赖教材,特别是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之后,要勇于突破教材内容,让学生开阔眼界。比如,在讲解“余角”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设计课堂问题时,不要只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要引导学生拓展相关思维。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元素展开,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有余角、对顶角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熟练。教师还可以改变讲解方式,让学生思考余角和补角的关系,有效拓展学生的相关思维。
  (二)做好課前准备,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就要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在数学备课阶段,教师就要精心地设计数学问题,对问题的关联性也要不断强化。比如,进行理数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突破教材内容的限制,把不一样的知识内容结合起来,在提问的时候,教师可以规划明确的线索:相关概念、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利用循序渐进的提问方法,学生会对整体的理数知识有大致了解,然后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教师要不被教材内容限制,把各种不同的知识联系起来。在讲解函数内容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用几何内容去引导学生解决函数的问题,也可以使用函数内容去解答几何相关问题,这样,学生可以对知识有更加宏观的认知。
  (三)合理设计问题,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初中数学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的时候,还要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地设计数学问题,让在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探索能力。比如,在讲解“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时,因为在初中数学中,这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教师想让学生有效掌握这一知识,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拓展。如在准备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四)合理设计课堂提问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充分发挥出问题导学法的作用,教师就要先保证提出科学合理的问题。在研究设计数学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大纲,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只有这样,学生在对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的时候才会使用所学知识,进一步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设计的问题也要有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创设一些情境,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方程式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春天来了,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出去玩,学校给学生提供了两种车型,甲型车和乙型车能乘坐80人,而三辆甲型车和两辆乙型车可以乘坐200人,甲型车和乙型车分别能乘坐多少人?这种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五)通过小组合作,引入问题导学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给学生划分小组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确保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平衡的状态,这样才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比如,在讲解“定义与命题”的时候,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划分小组,安排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讨论,能快速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的作用。
  (六)设置具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
  初中时期的数学知识逻辑性很强,也更复杂,有些知识枯燥、难懂。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设计相关问题的时候,要结合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进行设计,方便学生对问题进行理解、分析。比如,在讲解“投影”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进行提问:投影在光线下有什么变化?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影子变化来思考。用这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去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对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学生才更容易理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创造性和启发性,这样才能发挥出问题的作用,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
  (七)通过课后回顾进行问题总结
  为了保障教学的效果,教师就要进行课后回顾和课堂总结,这也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使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也是要进行课后回顾的。这种模式下的课堂回顾也要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展开。也就是说,在总结的时候,教师要对结果展开教学,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回顾的时候,教师也要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所讲授的重点内容,这样才能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在总结完知识内容之后,数学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针对本节课自己进行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学习时有哪些不足和问题,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做出改进,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开展数学教学,既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内容有一个很好的总结,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结 语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开始改变教学方式,广泛使用问题导学法,可是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数学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提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各种元素,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加理想的数学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孟贵明.简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110.
  [2]邓 妮.关于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运用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7):165.
  [3]蔡小庆.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9):25-26.
  [4]崔发成.浅谈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34):15-16.
  作者简介:于 静(1978— ),女,山东威海人,中學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生态学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作为一种微观的教育生态系统,生态课堂具有自组织融合功能、流动功能和创生功能。为了使生态课堂的教学功能最大化,文章将课堂教学过程分成“启动”“助动”“联动”“能动”四个环节,并以“气体的压强”为例进行了具体阐述,旨在深化教学改革,使生态课堂从理论走向实践。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指运用一系列的心理干预手段唤起学生内心深处的积极情感,通过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方式去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达到启发智力、优化心理素质的教育目的。在特殊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全面渗透积极心理学,让特殊学生感受到爱、品尝进步与成长,引导他们重塑自信,使其顺利实现健康成长。文章将客观分析特殊学校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积极心理学。  关键词:特殊学校;语文教育;积极心
摘 要:文章作者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经验,以真实的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家潜心科学研究的化学史实为背景材料创设教学情境,将化学史实与高中化学知识有机融合,让其成为化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充分体现其的教育价值,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求真”“至善”“尚美”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化学史实;教学情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 要:在网络化时代,小学习作教学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促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基于此背景,文章作者对挖掘网络资源,丰富习作素材;运用网络平台,优化习作过程;运用网络工具,革新习作评价的策略进行了探索,以此促进小学习作教学变革。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线上线下”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