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阳光体育活动注入民间艺术”的思考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840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大自然,做阳光少年!目前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各个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活动项目。让学生都参与到锻炼身体的活动中来。活动项目的开设也是形式多样,品种齐全,各种球类、游戏类、体操类活动都搬到了活动中,掀起了锻炼身体的一派新气象。然而刚开始的时候学生感觉很新鲜,兴趣也比较浓厚,时间久了再问他们有什么感觉,都说这些活动项目在体育课上都玩过,没什么劲。于是,体育老师就多了一种顾虑,是不是游戏项目太陈旧,形式太单调枯燥,学生觉得腻了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尝试添加一些新鲜的活动项目。通过寻找我们把目标选定在一些有活动意义的民间艺术活动项目上。把简单易操作的民间活动项目投入到课堂中。
  一、项目的定位
  什么样的项目容易被学生接受,并能迅速推广开来,而且有一定的活动意义,这是我们在筛选项目的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有些项目有很高的欣赏性,比如舞狮,问题是难度大,不容易操作。既简单又实用的项目才是适合学生开展的。最终我们确定了几个项目,踩高跷、抖空竹、竹竿舞、滚铁环等。但完全照搬过来使用,对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必须经过改进才能推广。如踩高跷,民间使用的高跷比较高,保护也少,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降低高跷的高度,并用绳子拉住两边提在手里,减少了使用的危险才能在学生中安全推广。再比如竹竿舞,动作比较繁杂,节奏感很强,配合的需要也多。学生开始都觉得这个项目看起来是好看,但学不会。所以在教学时减少了动作的变化,放慢节奏,有步骤地拆分动作,去繁化简,逐步增加难度。实践证明,这些改进后的项目还是比较吸引学生的,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就像给阳光活动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学生的锻炼热情空前高涨,也达到了阳光活动的目的。
  二、项目的变换
  如果因为你喜欢吃红烧肉而天天给你吃,相信总有一天你会吃腻。活动也如此,再好的活动项目,每天都在重复,学生难免会觉得兴趣在减弱。因此适当地轮换项目也是调节学生口味的一种方法。从大的方面来说,项目与项目之间要轮换。同一个年级安排几个不同项目,每周轮换一次。这样不仅让学生能学到不同的项目内容,也避免了单一重复练习造成的枯燥感,又能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到学习机会。从小的方面来说,组织形式的变换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单人练习、双人练习、多人练习、分组比赛等形式轮换进行,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氛围中获得进步。
  三、项目的拓展
  活动项目被发明出来,说明活动本身有着一定的存在意义,能被广泛的人群接受,更说明项目有它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正因为项目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才不至于被淘汰。同样的道理,民间艺术活动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自然有项目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到了我们手中,不但要学会领悟,更要让这个项目有所发展。教师凭着自身的认识把项目的活动方法传授给了学生,如果学生只是跟教师学会如何操作,不能创新发展,那就没有进步,这个项目也迟早会被淘汰。教师只是一小部分,学生才是最大的学习人群,有着不可限量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这个项目中去探索、去创新。比如说竹竿舞,当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脚步方法、节奏以后,可以尝试两人合作、多人合作、加上手部动作、创编口令、儿歌等来配合练习,这样就让竹竿舞跳起来更有欣赏性、艺术性、趣味性。
  民间艺术活动项目走进校园,让学生的活动项目更丰富,学习的知识领域也更广阔了,尤其是这些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走进校园,让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路 遇rn舒 婷rn凤凰树突然倾斜rn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间rn地球飞速地倒转rn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rn凤凰树重又轻轻摇曳rn铃声把破碎的花香抛在悸动的长街rn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
期刊
一、“在语言中改变世界”  诗人任洪渊先生的蜚声汉语诗坛应该是在《女娲的语言》正式出版之后。大约十年前,这本看起来颇为单薄的黑皮书开始广泛流行。黑色的封皮,也许暗喻诗人所认为的“人”的生命在“本体”上的“黑暗”。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相传由“女娲”完成,“女娲的语言”指的是与西方“上帝的语言”对等,与“创世”同在的语言、原初的语言,唯有这种语言可以点亮生命的“黑暗”。而翻开第一页,就能读到诗人那激动
期刊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中国已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然而曾经以劳动密集型和低端加工为主的产品出口模式使得中国出口“多而不强”,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喜欢绘画,有的人是家学渊源,有的人是兴趣爱好使然,也有人心性与绘画的本质更为贴近,更为融洽,绘画成为不期然的自然而然。吴限,更属于后者。绘画,尤其是中国画,本质是什么呢?是表达天地人和的心怀,是文人的理想桃源,是一份真。吴限对文化之美的追求,贯穿她的人生,这份追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与汲取,也包含她对西方绘画的理解与吸纳,但她的国画很“正宗”,写意、表意,诗情画意。关于“书如其人,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