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erg454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特点、外科治疗经验及远期疗效。

方法

1996年4月至2015年1月阜外医院单中心诊断为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并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81例。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2个月~60岁;体质量4~86 kg。婴儿型(≤1岁)29例,成人型(>1岁)52例,回顾性分析各年龄段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

结果

行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60例,肺动脉内隧道成形术(Takeuchi方法)1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单纯结扎冠状动脉左主干3例;同期二尖瓣成形术32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术毕4例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左心系统。74例(91.4%,74/81)随访1~196个月,平均(62.5±42.7)个月。无术后早期死亡,2例行单纯结扎左冠状动脉左主干者分别于术后4、8个月猝死。其余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径由(43.6±9.4) mm减小到(37.4±9.2) m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0.52±0.15增加到0.57±0.14,P<0.05。

结论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者尽早确诊、手术,预后良好,手术中、远期疗效满意。冠状动脉直接移植术在婴儿型患者中是重建双冠状动脉血供的首选方法。合并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关闭不全应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术,全面评估心功能并及时安置ECMO是减少死亡的有效方法。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克罗恩病术后腹腔感染性并发症(IASC)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接受肠切除吻合术的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IASC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IASC组及无IASC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一般临床资料基线值一致的患者,最终纳入IASC组17例,无IASC组37例。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血糖药失效后的胰岛素治疗方案。方法选择180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A组(60例,甘精胰岛素组)、B组(60例,门冬胰岛素30组)和C组(60例,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组)。24周后观察降糖疗效和安全性。3年后观察研究对象对三种治疗方案的依从性和长期疗效。结果24周后,三组HbA1c水平与研究前比较均明显降低[A组:(7.3±0.8)%比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价比较POSSUM、P-POSSUM及Thoracoscore 3种风险评分系统预测胸外科患者术后病死率的适用性与准确性。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1 45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按照3种风险评分系统计算患者的预测病死率,使用H-L检验和ROC曲线下面积比较评价三者预测胸外科患者术后病死率的符合程度与鉴别效度。结果1 450例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20例
期刊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同期施行二尖瓣修复(MVP)在中度功能性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患者外科治疗中的早期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9月接受外科治疗的129例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7例(44.2%)施行CABG联合MVP手术,72例(55.8%)施行单纯CABG。术后随访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以评估患者临床状态;超声心动图检测术后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