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李汉俊

来源 :百年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cle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党的成立作出过重要贡献,李汉俊即是其一。《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记载: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晚上开幕,会址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宅内,会场陈设简朴,但气氛庄重。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更感性地了解为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贡献的李汉俊,本刊在上海外国语学社纪念馆的帮助下,特刊登李汉俊之外孙甘子久先生在纪念外国语学社成立90周年座谈会上回忆外公的文章。这既是对革命先辈的纪念,也是我们今日不忘历史、续写辉煌的动力。

从避谈外公到因外公而自豪


  我的外公李汉俊一生中有过两次婚姻,两个妻子都姓陈。前妻生育了两个孩子,即我的舅舅李声簧和母亲李声馥。1927年舅舅不到14岁就参加了共青团,1929年加入共产党,1975年在北京去世,他有一个女儿在国外生活;我的母亲李声馥有5个孩子,我是老大,母亲2007年10月在武汉去世。外婆在生育了我母亲后不久就去世了,1923年外公在武汉续弦,继外婆叫陈静珠,她生了一个女孩。
  20世纪50年代,我读小学、中学的时候,在父母的言谈之中,了解到我的长辈里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是父母好像不太愿意过多地谈论他。我读高中的时候,从父母和来访亲友的聊天中,了解到我的外公是早期的共产党员,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可是后来他犯了右倾的错误。当时我母亲和姨妈共同珍藏着一张《烈属证》,上面有毛泽东的签名,证号是第11号(全国的排号)。此后我在上海、武汉等地的报刊上写文章介绍外公李汉俊在中国共产党创建阶段的重大贡献。文章发表以后,也由此结识了很多研究中共党史的朋友。我们的家庭成员也在各种报刊上更多地了解了外公,我们都以有这样的先辈自豪,我的母亲和父亲更是如此。外公李汉俊是我母亲永久的话题。2007年8月,在母亲去世前两个月,有一次和我谈到外公,她老人家竟激动得老泪纵横,口里只是说:“爸爸死得太惨了,爸爸死得太惨了!”我只好以革命总是要有牺牲来安慰她。
中共一大会址即李汉俊、李书城在上海的寓所

  外公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他通过直接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更直接地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觉得,那个时候,我外公,还有像他那样的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探讨、研究以及追求是积极的,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来苛求他们,我们应该以一种历史的、辩证的态度来看待他们。
(编辑 姚建萍)
其他文献
王幼平大使向罗马尼亚国民议会副主席尼库里递交国书后握手  我和王幼平同在外交部工作,因他长期在国外,一直无缘见面。直到1979年,他从莫斯科回国担任副部长,我作为礼宾司干部,才有机会看到他、同他接触。但是,对这位“将军大使”的传奇经历是早有耳闻。随着之后的接触,对他的为官为人也越来越钦佩。冠县抗日  王幼平是山东桓台人,一口乡音,说话慢条斯理。他平易近人,工作闲暇时喜欢同工作人员聊天。当他知道我是
1936年6月,生活书店以《世界名著译丛》名义出版《资本论》第一卷上、中、下三册的合译本,译者署名“玉枢 右铭”。“玉枢”就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教育家侯外庐翻译《资本论》所用的笔名。  侯外庐早年曾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并在留学期间翻译德文版《资本论》,回国后继续从事翻译,成为我国最早的《资本论》译者之一。这部令侯外庐倾8年心血译成的《资本论》,不仅使中国人可以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鸿著,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