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很难看到乞丐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8251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夜,东京细雨。
  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人骑着一辆自行车,车后驮着一袋高高的空壳易拉罐。
  一辆自行车前后可驮几百只易拉罐。我好奇,停下脚步问老人可以卖多少钱。
  老人最后伸出三个手指,我明白,雨中折腾这么久,这些易拉罐也就可卖3000日元。今夜是这位老人一个星期中唯一一次发横财的机会。用这笔横财,他会去买几盘方便面,两块豆腐,带上一瓶清酒,躲在大桥底下塑料布围起来的小屋中美味一番。
  老人是一位流浪汉。有统计说,东京像他这样的流浪汉有2000多人。
  去年夏天,我在东京都的江户川的桥墩下,看到过流浪汉之家。桥墩可以挡雨,边上的江户川的河水可以洗涮,加上这里是公家地,所以自然成了流浪汉们栖身的首选之地。
  这些栖身地里面有捡来的小床,好的还有小电视机和电饭煲等电器。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一台小发电机,成为这几户流浪汉的自家发电站。

  平时,他们会去火车站的垃圾箱或列车上捡人家扔掉的杂志,然后会在黄昏时,把这些杂志收集起来,在车站附近甚至银座这样的繁华街头,摆一个书摊,让这些刚发行没几天的杂志以便宜定价一半的价钱,卖给想省钱的读者。当然警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动善良之心。
  这些流浪汉大多是老年人,也有中年人。以前,他们也许是公司白领,或者是个体户小老板,因为种种原因,最后选择了这一种流浪生活。老人说,没有闹钟的生活,是幸福的。
  日本政府對于贫困的国民,有特别的“生活保护”政策。只要你生活无着,就可以去当地的政府申请“生活保护”。在东京,享受“生活保护”的人,每月一般可领取12万日元(约9600元人民币)的“生活保护金”,够你吃住。但是,许多流浪汉拒绝接受这样的美事,因为他们觉得:自食其力,是做人的一份尊严。
  在东京乃至日本全国,你是很难找到一位沿街乞讨的乞丐的,我问了在庆应大学教社会学的岛田教授:日本流浪汉为什么不愿去行乞?他的回答很干脆:第一,日本人具有极其严重的羞耻心,情愿饿死也不会乞求施舍;第二,不劳而获者在日本是最被人瞧不起的;第三,日本传统武士道文化中,有“人穷不能短志”的理念。
其他文献
十年游历,我的足迹遍及欧、亚、美、非,到访过数千家博物馆。我们一生经历过的人或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会在记忆中变得模糊,只有少数独具感染力、震撼力的,或是我们曾为之感动、有过感悟的,才会长存心中,博物馆之旅亦是如此。旅行中永远的第一站世界上一共有多少座博物馆?  有数据说是40000余个,也有资料说近80000个,具体数字或许永远也理不清,因为理论上任何个人或家庭都可以创办博物馆。我去过的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