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进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实施人性化护理,选取采用常规护理的9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为8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效果满意,疗效可靠,为手术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的越来越高。护士已由原来的被动服务提升到了主动服务,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改变为把人性化服务的护理理念贯彻到整个手术护理当中去[1]。所谓人性化护理服务是指在提供护理技术服务的同时,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把人性化融入到整个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人的尊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各种符合生活轨迹的服务[2]。使患者的自身价值、生命与健康权、需要和人格及尊严得到关心和关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无痛的要求基本上已经可以实现,但是仍有很多患者认为手术是一种可怕的事件,通常会产生恐惧感。有研究表明,这种心理恐惧的不良情绪对手术的效果及伤口的愈合是非常不利的[3]。本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对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90例患者(研究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17~63岁,平均35岁,其中普外科39例,妇产科32例,骨科19例。同时选取同期给予常规护理的手术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其中普外科42例,妇产科25例,骨科23例。两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手术室的常规手术护理,常规的术前准备,手术宣教,手术时由病房护士送患者进手术室,给予常规的护理,术后由护士接回病房。
研究组:术前: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4],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焦虑恐惧心理害怕手术不能成功,经常处于惊恐不安的紧张状态,有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压力很大。这时,他们希望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长、护理人员多关心他们,给他们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手术治疗。术前一天医务人员衣着整洁得体,由巡回护士负责去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过敏史、检查结果、有无合并症的发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然后向患者及家属自我介绍,针对不同的患者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设施、简单介绍手术过程及麻醉方法,让患者在未进入手术室之前大概了解手术整个过程,可减少各种不适,更好地配合手术[5]。注意患者的精神状况,了解患者心理活动的变化,听取患者的顾虑和疑问,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地回答和解释。消除患者的疑虑,使其增强面对手术的信心。告知患者术前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禁食禁水的原因,去除义齿,术前精神要放松,向患者讲解缓解思想紧张的方法,让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手术。术中:孤独心理人们患病后进入医院这个新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及医护人员对他们而言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没落感。他们希望有亲人的陪护,希望医务人员多与他们谈心,尽量缩短与手术人员之间的距离。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调试好手术室的湿温度及各设备的调试,由巡回护士接患者进入手术室,边走边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和设备以解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6]。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注意患者的保暖,尽量减少患者的身体暴露,及时给与遮盖,解释使用约束带的原因,使患者感到放心和安全感,动作应轻柔熟练,有条不紊。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发生器械的碰撞声,全麻的患者麻醉前可通过语言交流以及轻抚、轻拍等手段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局麻患者在术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以及不适感,及时给与沟通和解释说明,消除患者的孤立无助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手术过程中要保证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 ℃,湿度在50%作用,以防止因患者的体温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术后渗血量多、切口愈合的时间延长、术后感染的机会增加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术后将患者手术时遗留的血迹等用温开水擦拭干净,帮助患者穿好衣裤保护隐私,帮助患者盖好被单以免着凉,在确保患者麻醉清醒后,将患者及时平稳的安全送回病房。术后1~2 d由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病房随访,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伤口敷料是否清洁,体位受压部位有无异常以及伤口疼痛及睡眠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给与处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一些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征询患者围术期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填写好记录单,了解患者对手术工作满意度,认真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
1.3 判定指标 用手术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采用不记名的调查形式,两组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估,调查表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1-不满意人数/总调查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为8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人性化护理也将贯穿于手术的全过程,人性化护理是将关心和关爱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这不仅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缓解医护患之间矛盾的钥匙[7]。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同时还可以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感和恐惧感,使患者的身心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还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手术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让患者在术中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的治疗,为手术的成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组研究研究组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为97.78%,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8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手术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效果满意。 多数患者对手术室都是陌生的,初次进入手术室难免会有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术前的探访以及讲解消除了患者大部分的疑虑恐惧。进入手术室后护患之间的沟通使患者感到亲切,增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从而减轻了恐惧心理[8-10]。使患者可以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去接受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手术室医务人员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也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术后的回访使患者感觉到手术室的医务人员还关心着自己,感到比较欣慰,利于患者术后顺利出院。
人性化护理可以激发护士的学习、工作的热情,是护士学习的好机会,使护士更新知识结构、思想理念,促使护士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和新的理论,加强沟通技巧,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在不断的总结实践中提升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目的是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严格控制差错事故的发生,让手术室工作更好地为医疗为社会服务。善于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很好解决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要求,拉近护患距离,减少护理纠纷。因此,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探索每个阶段不同角色的心理规律,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不断更新护理理念[11-12]。将人性化融入护理过程 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理解患者的需要和想法,能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保障了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护患纠纷,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爱萍,吴红,申月平,等.在ICU开展人性化护理体会[J].中原医刊,2004,31(3):60-61.
[2]冯庆梅.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J].中国护理杂志,2007,4(7):73-74.
[3]肖顺贞.护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2.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9-110.
[5]刘瑞梅.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中国当代医药,2009,23(21):89.
[6]冯丹丹,王艳杰,刘艳荣.人性化护理的分析与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2-23.
[7]王恒.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21):67.
[8]黄永红,曾令先.护士长的管理艺术[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00-101.
[9]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8.
[10]张丽,张琳琳.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226.
[11]高秀丹.手术室一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0):5-7.
[12]张玉兰,刘雅杰,李琛.手术室中的人性化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23-124.
(收稿日期:2012-12-18) (本文编辑:陈丹云)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 手术室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的越来越高。护士已由原来的被动服务提升到了主动服务,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也改变为把人性化服务的护理理念贯彻到整个手术护理当中去[1]。所谓人性化护理服务是指在提供护理技术服务的同时,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把人性化融入到整个护理工作中,充分体现人的尊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各种符合生活轨迹的服务[2]。使患者的自身价值、生命与健康权、需要和人格及尊严得到关心和关注。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无痛的要求基本上已经可以实现,但是仍有很多患者认为手术是一种可怕的事件,通常会产生恐惧感。有研究表明,这种心理恐惧的不良情绪对手术的效果及伤口的愈合是非常不利的[3]。本院2011年2月-2012年6月对手术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90例患者(研究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17~63岁,平均35岁,其中普外科39例,妇产科32例,骨科19例。同时选取同期给予常规护理的手术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18~65岁,平均35岁,其中普外科42例,妇产科25例,骨科23例。两组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手术室的常规手术护理,常规的术前准备,手术宣教,手术时由病房护士送患者进手术室,给予常规的护理,术后由护士接回病房。
研究组:术前: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4],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焦虑恐惧心理害怕手术不能成功,经常处于惊恐不安的紧张状态,有的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精神压力很大。这时,他们希望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长、护理人员多关心他们,给他们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手术治疗。术前一天医务人员衣着整洁得体,由巡回护士负责去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过敏史、检查结果、有无合并症的发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然后向患者及家属自我介绍,针对不同的患者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设施、简单介绍手术过程及麻醉方法,让患者在未进入手术室之前大概了解手术整个过程,可减少各种不适,更好地配合手术[5]。注意患者的精神状况,了解患者心理活动的变化,听取患者的顾虑和疑问,针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地回答和解释。消除患者的疑虑,使其增强面对手术的信心。告知患者术前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及禁食禁水的原因,去除义齿,术前精神要放松,向患者讲解缓解思想紧张的方法,让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手术。术中:孤独心理人们患病后进入医院这个新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及医护人员对他们而言都是陌生的,他们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没落感。他们希望有亲人的陪护,希望医务人员多与他们谈心,尽量缩短与手术人员之间的距离。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调试好手术室的湿温度及各设备的调试,由巡回护士接患者进入手术室,边走边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布局和设备以解除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6]。协助患者摆好体位,注意患者的保暖,尽量减少患者的身体暴露,及时给与遮盖,解释使用约束带的原因,使患者感到放心和安全感,动作应轻柔熟练,有条不紊。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发生器械的碰撞声,全麻的患者麻醉前可通过语言交流以及轻抚、轻拍等手段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局麻患者在术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波动以及不适感,及时给与沟通和解释说明,消除患者的孤立无助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在手术过程中要保证室内温度保持在24~26 ℃,湿度在50%作用,以防止因患者的体温低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术后渗血量多、切口愈合的时间延长、术后感染的机会增加等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术后将患者手术时遗留的血迹等用温开水擦拭干净,帮助患者穿好衣裤保护隐私,帮助患者盖好被单以免着凉,在确保患者麻醉清醒后,将患者及时平稳的安全送回病房。术后1~2 d由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进行病房随访,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伤口敷料是否清洁,体位受压部位有无异常以及伤口疼痛及睡眠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给与处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一些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征询患者围术期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填写好记录单,了解患者对手术工作满意度,认真评估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
1.3 判定指标 用手术室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采用不记名的调查形式,两组护理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评估,调查表包括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4个等级,满意度=1-不满意人数/总调查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为8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是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人性化护理也将贯穿于手术的全过程,人性化护理是将关心和关爱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这不仅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缓解医护患之间矛盾的钥匙[7]。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同时还可以加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感和恐惧感,使患者的身心得到足够的安全感,还改善了护患之间的关系,缓和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手术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让患者在术中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的治疗,为手术的成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本组研究研究组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的满意度为97.78%,而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8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手术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效果满意。 多数患者对手术室都是陌生的,初次进入手术室难免会有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术前的探访以及讲解消除了患者大部分的疑虑恐惧。进入手术室后护患之间的沟通使患者感到亲切,增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患者的安全感,从而减轻了恐惧心理[8-10]。使患者可以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去接受手术,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手术室医务人员有条不紊的工作态度也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术后的回访使患者感觉到手术室的医务人员还关心着自己,感到比较欣慰,利于患者术后顺利出院。
人性化护理可以激发护士的学习、工作的热情,是护士学习的好机会,使护士更新知识结构、思想理念,促使护士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和新的理论,加强沟通技巧,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在不断的总结实践中提升服务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目的是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保障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严格控制差错事故的发生,让手术室工作更好地为医疗为社会服务。善于与患者沟通交流能很好解决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要求,拉近护患距离,减少护理纠纷。因此,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应探索每个阶段不同角色的心理规律,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来影响不同角色的心理活动。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要不断更新护理理念[11-12]。将人性化融入护理过程 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理解患者的需要和想法,能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保障了围手术期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护患纠纷,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爱萍,吴红,申月平,等.在ICU开展人性化护理体会[J].中原医刊,2004,31(3):60-61.
[2]冯庆梅.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J].中国护理杂志,2007,4(7):73-74.
[3]肖顺贞.护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2.
[4]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09-110.
[5]刘瑞梅.运用人性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J].中国当代医药,2009,23(21):89.
[6]冯丹丹,王艳杰,刘艳荣.人性化护理的分析与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22-23.
[7]王恒.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2(21):67.
[8]黄永红,曾令先.护士长的管理艺术[J].中国医药导报,2010,7(9):100-101.
[9]魏革,刘苏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8.
[10]张丽,张琳琳.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护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226.
[11]高秀丹.手术室一供应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9,9(10):5-7.
[12]张玉兰,刘雅杰,李琛.手术室中的人性化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23-124.
(收稿日期:2012-12-18)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