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年,旅美作家张爱玲以国民党女谍报员郑苹如遭汪伪汉奸、特务头目丁默邨陷害事件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色·戒》。如今,大导演李安又将这部小说搬上银幕,引起了影迷们的极大关注。电影《色·戒》还未上映,便已炒得沸沸扬扬,张爱玲的原著小说也让很多读者回过头来再去品读。
美女抗日加入“中统”
这一事件的女主角郑苹如是当年上滩著名的美女。她是浙江兰溪人,1918年出生,父亲郑越原是同盟会会员,留学日本时与日本名门之女木村花子结婚。郑苹如是次女,自幼聪颖过人,跟着母亲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她在上海明光中学读书,校长正是丁默邨。
丁默邨生于1903年,比郑苹如大15岁,湖南常德人。早年加入革命队伍,后投靠国民党中统,在上海文化界从事特务活动,曾主编《社会新闻》,并任江南学院院长,1934年任国民党军统局邮电检查处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丁默邨于1938年逃往上海,卖国求荣,投靠日本特务机关,与中共叛徒、原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上海区直属情报员、投靠日寇后充当大特务的李士群一起,在上海组建亲日的“76号”特工总部,丁默邨任部主任。1940年,他与周佛海、李士群“狗咬狗”,受到排挤,退出特工总部,后任汪伪最高国防会议秘书长、伪浙江省省长。丁默邨权势熏天,罪恶累累。
与丁默邨所走的道路相反,郑苹如是热血青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毅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上海沦陷后,她凭借父亲良好的社会关系、自身的条件和一口流利的日语,从事地下抗日工作,秘密加入了“中央调查统计局”(中统)。此时,她年仅19岁,花样年华,楚楚动人,在上海滩颇有名气。当时,著名出版家伍联德出版的全国最大的画报《良友画报》,在第130期封面上刊登了郑苹如的半身玉照。因为她身份特殊,只署名“郑女士”,而未署全名。
郑苹如年纪不大,但聪明机智。她利用母亲是日本人的关系,不断在日寇的高级官佐中周旋。一次,她探听到汪精卫“将有异动”的重要情报,通过秘密电台上报重庆,但重庆政府将信将疑,并未重视。1938年12月,汪精卫携妻子陈璧君等人自重庆出逃,公开投降日本,重庆政府方知郑苹如提供的情报的重要价值。此后,重庆方面对她极为器重,密令她制裁汪伪“76号”特工总部主任丁默邨。因为此贼深知中统、军统内幕,危害甚大,所以重庆方面定为暗杀的首批目标之一。
两次设计刺杀大特务
丁默邨是个不折不扣的色狼,见到漂亮的人就心动。一次,他在交际场合见到美丽如花的郑苹如,欣喜若狂,主动上前勾引。郑苹如谈到自己曾在明光中学读书,丁默邨连忙打断了她的话,说:“我是你的校长,今后我要多多关照你。”郑苹如顺水推舟地说:“哈哈,我有了靠山,今后跳舞没人敢欺侮我了。”她佯装成涉世未深的少女,说话嗲声嗲气,不时恃宠撒娇。
丁默邨思美心切,恨不得立刻将郑苹如抱上床。但是,打电话约她到百乐门跳舞,她有时一口答应,有时又托词不去,弄得丁默邨不知所措。正在他心灰意懒之时,郑苹如突然来了电话说:“丁先生,您有空吗?有空到国际饭店吃大菜,吃完再去跳舞好吗?”丁默邨求之不得,忙答:“有空,有空!美人下令,我怎敢不从。”就这样,郑苹如玩弄手腕,时断时续,若即若离,惹得丁默邨神魂颠倒,从此再也离不开郑苹如。
重庆方面认为时机成熟,开始策动暗杀行动。第一次行动,指使郑苹如请丁默邨到她家做客,在郑家附近安排了暗杀人员。由于丁默邨干了很多坏事,杀害了许多抗日志士,担心遭到报复,因此时时处处严加提防。轿车快开到郑家时,他突然改变主意,命司机将车子调头离去,逃过一命。
首次暗杀计划失败。中统调换了上海区负责人,派来张瑞京。他重新策划第二次“刺丁”,安排郑苹如以购买皮大衣为由引他出来,想把丁默邨诱杀在西比利亚皮货行。
1939年12月21日,寒风凛冽。丁默邨在沪西一朋友家吃午饭,他打电话叫郑苹如过来。郑苹如放下话筒,叫了一辆出租车,匆匆赶到沪西,陪丁默邨午餐。下午,两人边喝茶边调笑,丁默邨心花怒放,忘了公务。
傍晚时分,丁说:“我有事要去虹口。”郑说:“我要到南京路买东西。”两人同车而行。当轿车驶至位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戈登路(今江宁路)的西比利亚皮货行时,郑苹如突然叫停车,对丁默邮说:“数九寒天快到了,我怕冷,要去买一件皮大衣。丁先生,你陪我一起去买,帮我出出主意,挑选挑选。”丁默邮见郑苹如执意要他同去,以为她想乘机敲他一笔竹杠。他有的是钱,并不在乎,心想:只要你用了我的钱,不怕你不用身子来换!于是便随郑苹如下车,走进了皮货行。
就在郑苹如挑选皮衣时,丁默邨突然发现玻璃窗外有两个身穿短衫、形迹可疑的人正向他们凝视打量。丁默邨十分狡猾,一看情形不妙,便从大衣口袋里摸出一把钞票,往柜台上一扔,对郑苹如说:“你自己挑吧,我有急事先走了。”话音未落,转身就向外跑。郑苹如见丁默邨突然向外跑,起初一愣,本想追出去,但走了两步,心里想到:追出去岂不暴露了自己?她停住了脚步,指望门外的两名特工解决丁默邨。
此时,徘徊在门外的两名中统特工,没料到丁默邨会突然冲出店来,踌躇之间,竟让丁默邨冲过了马路。丁默邨的司机见他狂奔而出,料定出事,早已发动引擎,打开了车门。等到枪声响起,丁默邨已钻进了车内,拉上了车门。子弹打在车门上,丁默邨毫发无损。
第二次暗杀行动又告失败。郑苹如认为丁默邨还未怀疑她,心存侥幸,仍不甘心,决定深入虎穴,孤身杀敌。她继续与丁默邨来往,虚与委蛇,暗中身藏一支勃郎宁手枪,准备伺机下手。丁默邨毕竟是老牌特务,阴险狡猾,他布下了罗网,只等郑苹如上钩。3天后,郑苹如驱车驶到“76号”特工总部,要见丁默邨。丁默邨的亲信上前阻拦,从她手提包内搜出一把手枪,当场将她扣住,关进“76号”地下囚室。烈女被特务暗中杀害。
“76号”对郑苹如严刑拷问,逼她招出幕后指使人。郑苹如横下一条心,视死如归,否认自己与中统、军统的关系,但不讳言刺杀丁默邨出于她的谋划。
特务厉声追问:“为什么要谋害丁主任?”
郑苹如编了谎言,说话时面不改色,坦然答对:“他是个没良心的人,一会儿穷追我,一会儿与别的女人上床,移情别恋。我恨他,所以我花钱雇人杀他!”
丁默邨见问不出谋划背景,又舍不得杀郑苹如,他太迷恋这个美人了,想以不杀她为条件,逼她乖乖投入自己的怀抱,打算关她一段时间,再把她放出来。丁的老婆赵慧敏见丈夫迟迟不下命令枪杀郑苹如,醋意大發。她悄悄找到丈夫的手下林之江,对他私语:“郑苹如是个祸害,快将她偷偷转移,然后将她杀了!”
林之江害怕这个“雌老虎”,言听计从,猛拍胸脯说:“夫人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不久,趁丁默邨赴南京开会之际,林之江在一个夜色如墨的深夜,用黑色轿车将郑苹如移解到“和平救国军”第四路军司令部内。此事神不知鬼不觉,干得干净利落,密不透风。1940年2月的一天夜晚,林之江从囚室里“请”出郑苹如,装出一副好意,微笑着说:“丁主任来搭救你了,今天晚上请你吃饭。”
郑苹如半信半疑,随林之江上车。轿车一路疾驶,开到沪西中山路徐家汇火车站旁一处荒地,林将郑苹如拖下车,举枪对准她,“乓乓乓”连开3枪。郑苹如倒在血泊中,年仅23岁。
郑苹如生前有一位亲密的男友,名叫王汉勋,也是一位胸怀爱国志的热血青年。1944年8月7日,这位壮士怀揣郑苹如亲笔签名的玉照,飞上蓝天,远走大后方。他时任空运上校大队长,后来壮烈牺牲于桂林上空。
美女抗日加入“中统”
这一事件的女主角郑苹如是当年上滩著名的美女。她是浙江兰溪人,1918年出生,父亲郑越原是同盟会会员,留学日本时与日本名门之女木村花子结婚。郑苹如是次女,自幼聪颖过人,跟着母亲学了一口流利的日语。她在上海明光中学读书,校长正是丁默邨。
丁默邨生于1903年,比郑苹如大15岁,湖南常德人。早年加入革命队伍,后投靠国民党中统,在上海文化界从事特务活动,曾主编《社会新闻》,并任江南学院院长,1934年任国民党军统局邮电检查处处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丁默邨于1938年逃往上海,卖国求荣,投靠日本特务机关,与中共叛徒、原国民党中央组织部上海区直属情报员、投靠日寇后充当大特务的李士群一起,在上海组建亲日的“76号”特工总部,丁默邨任部主任。1940年,他与周佛海、李士群“狗咬狗”,受到排挤,退出特工总部,后任汪伪最高国防会议秘书长、伪浙江省省长。丁默邨权势熏天,罪恶累累。
与丁默邨所走的道路相反,郑苹如是热血青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她毅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上海沦陷后,她凭借父亲良好的社会关系、自身的条件和一口流利的日语,从事地下抗日工作,秘密加入了“中央调查统计局”(中统)。此时,她年仅19岁,花样年华,楚楚动人,在上海滩颇有名气。当时,著名出版家伍联德出版的全国最大的画报《良友画报》,在第130期封面上刊登了郑苹如的半身玉照。因为她身份特殊,只署名“郑女士”,而未署全名。
郑苹如年纪不大,但聪明机智。她利用母亲是日本人的关系,不断在日寇的高级官佐中周旋。一次,她探听到汪精卫“将有异动”的重要情报,通过秘密电台上报重庆,但重庆政府将信将疑,并未重视。1938年12月,汪精卫携妻子陈璧君等人自重庆出逃,公开投降日本,重庆政府方知郑苹如提供的情报的重要价值。此后,重庆方面对她极为器重,密令她制裁汪伪“76号”特工总部主任丁默邨。因为此贼深知中统、军统内幕,危害甚大,所以重庆方面定为暗杀的首批目标之一。
两次设计刺杀大特务
丁默邨是个不折不扣的色狼,见到漂亮的人就心动。一次,他在交际场合见到美丽如花的郑苹如,欣喜若狂,主动上前勾引。郑苹如谈到自己曾在明光中学读书,丁默邨连忙打断了她的话,说:“我是你的校长,今后我要多多关照你。”郑苹如顺水推舟地说:“哈哈,我有了靠山,今后跳舞没人敢欺侮我了。”她佯装成涉世未深的少女,说话嗲声嗲气,不时恃宠撒娇。
丁默邨思美心切,恨不得立刻将郑苹如抱上床。但是,打电话约她到百乐门跳舞,她有时一口答应,有时又托词不去,弄得丁默邨不知所措。正在他心灰意懒之时,郑苹如突然来了电话说:“丁先生,您有空吗?有空到国际饭店吃大菜,吃完再去跳舞好吗?”丁默邨求之不得,忙答:“有空,有空!美人下令,我怎敢不从。”就这样,郑苹如玩弄手腕,时断时续,若即若离,惹得丁默邨神魂颠倒,从此再也离不开郑苹如。
重庆方面认为时机成熟,开始策动暗杀行动。第一次行动,指使郑苹如请丁默邨到她家做客,在郑家附近安排了暗杀人员。由于丁默邨干了很多坏事,杀害了许多抗日志士,担心遭到报复,因此时时处处严加提防。轿车快开到郑家时,他突然改变主意,命司机将车子调头离去,逃过一命。
首次暗杀计划失败。中统调换了上海区负责人,派来张瑞京。他重新策划第二次“刺丁”,安排郑苹如以购买皮大衣为由引他出来,想把丁默邨诱杀在西比利亚皮货行。
1939年12月21日,寒风凛冽。丁默邨在沪西一朋友家吃午饭,他打电话叫郑苹如过来。郑苹如放下话筒,叫了一辆出租车,匆匆赶到沪西,陪丁默邨午餐。下午,两人边喝茶边调笑,丁默邨心花怒放,忘了公务。
傍晚时分,丁说:“我有事要去虹口。”郑说:“我要到南京路买东西。”两人同车而行。当轿车驶至位于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戈登路(今江宁路)的西比利亚皮货行时,郑苹如突然叫停车,对丁默邮说:“数九寒天快到了,我怕冷,要去买一件皮大衣。丁先生,你陪我一起去买,帮我出出主意,挑选挑选。”丁默邮见郑苹如执意要他同去,以为她想乘机敲他一笔竹杠。他有的是钱,并不在乎,心想:只要你用了我的钱,不怕你不用身子来换!于是便随郑苹如下车,走进了皮货行。
就在郑苹如挑选皮衣时,丁默邨突然发现玻璃窗外有两个身穿短衫、形迹可疑的人正向他们凝视打量。丁默邨十分狡猾,一看情形不妙,便从大衣口袋里摸出一把钞票,往柜台上一扔,对郑苹如说:“你自己挑吧,我有急事先走了。”话音未落,转身就向外跑。郑苹如见丁默邨突然向外跑,起初一愣,本想追出去,但走了两步,心里想到:追出去岂不暴露了自己?她停住了脚步,指望门外的两名特工解决丁默邨。
此时,徘徊在门外的两名中统特工,没料到丁默邨会突然冲出店来,踌躇之间,竟让丁默邨冲过了马路。丁默邨的司机见他狂奔而出,料定出事,早已发动引擎,打开了车门。等到枪声响起,丁默邨已钻进了车内,拉上了车门。子弹打在车门上,丁默邨毫发无损。
第二次暗杀行动又告失败。郑苹如认为丁默邨还未怀疑她,心存侥幸,仍不甘心,决定深入虎穴,孤身杀敌。她继续与丁默邨来往,虚与委蛇,暗中身藏一支勃郎宁手枪,准备伺机下手。丁默邨毕竟是老牌特务,阴险狡猾,他布下了罗网,只等郑苹如上钩。3天后,郑苹如驱车驶到“76号”特工总部,要见丁默邨。丁默邨的亲信上前阻拦,从她手提包内搜出一把手枪,当场将她扣住,关进“76号”地下囚室。烈女被特务暗中杀害。
“76号”对郑苹如严刑拷问,逼她招出幕后指使人。郑苹如横下一条心,视死如归,否认自己与中统、军统的关系,但不讳言刺杀丁默邨出于她的谋划。
特务厉声追问:“为什么要谋害丁主任?”
郑苹如编了谎言,说话时面不改色,坦然答对:“他是个没良心的人,一会儿穷追我,一会儿与别的女人上床,移情别恋。我恨他,所以我花钱雇人杀他!”
丁默邨见问不出谋划背景,又舍不得杀郑苹如,他太迷恋这个美人了,想以不杀她为条件,逼她乖乖投入自己的怀抱,打算关她一段时间,再把她放出来。丁的老婆赵慧敏见丈夫迟迟不下命令枪杀郑苹如,醋意大發。她悄悄找到丈夫的手下林之江,对他私语:“郑苹如是个祸害,快将她偷偷转移,然后将她杀了!”
林之江害怕这个“雌老虎”,言听计从,猛拍胸脯说:“夫人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不久,趁丁默邨赴南京开会之际,林之江在一个夜色如墨的深夜,用黑色轿车将郑苹如移解到“和平救国军”第四路军司令部内。此事神不知鬼不觉,干得干净利落,密不透风。1940年2月的一天夜晚,林之江从囚室里“请”出郑苹如,装出一副好意,微笑着说:“丁主任来搭救你了,今天晚上请你吃饭。”
郑苹如半信半疑,随林之江上车。轿车一路疾驶,开到沪西中山路徐家汇火车站旁一处荒地,林将郑苹如拖下车,举枪对准她,“乓乓乓”连开3枪。郑苹如倒在血泊中,年仅23岁。
郑苹如生前有一位亲密的男友,名叫王汉勋,也是一位胸怀爱国志的热血青年。1944年8月7日,这位壮士怀揣郑苹如亲笔签名的玉照,飞上蓝天,远走大后方。他时任空运上校大队长,后来壮烈牺牲于桂林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