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分析中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一些问题,指明微课程对语文教学的帮助,并试着探究信息化背景下微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微课程 中学语文 设计 应用策略
  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中学语文教师也应该转变教学思路,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堂。微课程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型产物,以其短小精悍的特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如果教师能够正确将微课程应用于中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有部分教师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无疑是跟不上时代步伐的教育。当今社会对人才有着更高的需求,所以教师也应该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转变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在我国,微课程是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很多教师对微课的设计和应用还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是教师自己录制视频,还是在网上寻找别人分享的教育资源,关键是要适合学生,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否则微课的优势便无法发挥出来。
  二、微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微课程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新兴产物,对学生来说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在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时,学生往往能有更强的专注力。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状态,将其设计得更有趣味性。微课就像多媒体教学一样,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插入图片、音乐、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服务于教学
  教师对微课程的设计目的要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即微课程是为了服务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而诞生的。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即使不在课堂上,学生也可以进行微课程的学习,而这种碎片化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尤其是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可以通过多次观看微视频来仔细揣摩其内涵。
  3.考验教师的专业能力
  微课程的设计是比较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想录制一个好的微课程,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充分的掌握,还要明确其中的重点、难点,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讲解。由于微课程的时间一般较短,教师不能像在课堂一样用四十五分钟仔细讲解,而是要用更精炼的语言,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讲清楚某几个重点知识。反过来看,经常录制微课程,对老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三、微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教学认知的转变
  要想让微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应用,首先应该让教师加强对微课程的了解,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微课程对教学所起的帮助作用。年轻教师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一般较强,很多有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反而更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甚至连多媒体都不愿意用,而更喜欢手写板书。其实,年长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如果能转变教学观念,让他们参与到微课的录制中,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微课程的质量。
  学校可以积极和老师进行沟通,或者进行微课设计评比,给予获奖者一定的奖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对制作微课的积极性。毕竟微课录制后实现资源共享是非常方便的,教师可以在内部评选出质量最优的微课程,统一应用于各个班级。也可以把教师录制的不同微课都分享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微课风格来学习。由于分层教育的特色和有限的师资力量,学校往往会把学习好的学生分到一个班级,并搭配更优秀的教师,而微课程的出现,可以让那些平行班的学生也能拥有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2.基础教学和核心素养
  中学语文微课程的设计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专注于结合课本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中遇到的难点、重点。另一类则侧重于课外知识的拓展,教师在视频中会加入更多的问题情境,以引导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也就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这两类课程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中学语文教学中,课本中的知识是必须要掌握的,是基础,无论是语文阅读还是写作,都离不开一定的文学基础。但新时代的教育目标是要求學生有综合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于中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学好基础知识只能让学生有不错的语文能力,而只有通过启发性、引导性的提问,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意识地思考文章背后的内涵。都说阅读是与作者进行思维的碰撞,这种更深入的阅读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丰富的课外阅读和知识拓展,不仅能让学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民族文化认同感。
  3.教学资源共享
  微课程的传播性其实比人们想象的还要大,所以以微课程为载体的教育资源并不仅限于学校中每个年级间的共享。通过互联网,教师可以与本市其他学校,甚至全国各学校构建联系,实现合作。对一些师资力量落后的贫困地区来说,这样的教学资源更可贵。
  现在,网络上有很多教育论坛,不仅可以让教师们彼此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感受,也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把自己认为质量较高的微课程上传到网络,供有需要的人免费获取。当然,这么做容易出现平台管理能力有限,而教学资源良莠不齐的情况。所以,教师在选择微课程资源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合适的课程,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以及更多样的教学手段。教师一定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意识到微课程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帮助。合理应用微课程,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时能享受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充满趣味性的课堂,这对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有非常很大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秦正刚《微课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25期。
  [2] 王莉《探究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微课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问题》,《戏剧之家》2018年第24期。
  [3] 李姜艳《运用信息技术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中小学电教》2016年第Z1期。
其他文献
“我是小波纹,可别小看我!我能晃动树阴,我能晃动云影,我还能晃动山的倒影……”  “我是小波纹,我最开心的是当我晃动一张落叶时,落叶上的一只蝴蝶,像是荡起了秋千,她咯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我是小波纹……”小波纹的最后一句话,我已经听不清了。  池塘里藏着许多童话。  小波纹的童话是最小最小的童话。  池塘里藏着很多童话。  连波纹里也藏着一个个小童话。  我认识一道小波纹,但不知道他是哪里来的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结合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理念,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可以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体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有利于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而且,小组合作学习以注重和培养学生
摘要: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在本次改革中,国家提出了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标和要求,核心素养与过去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历史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都是目前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教学;落实  2012年,我国开始新一轮课改的讨论,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中,将历史学科的核
炎热的夏天一到,我们就能听到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
万年青  蒋碧珍
  
  
摘要: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已经逐渐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其后续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  社会形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才能迎合当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助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感知能力和形象思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谈到“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的写作法则,文辞要与情志共振,如此方可称为佳作,这条原则在今天也不过时。语文教育中常讲“听说读写”,写作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而现实中,学生却常常面临着成句难、谋篇更难的困境,教师面临着无法教、教不会的困境。写作能力的养成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打牢基石,才能造就飞扬的文采。小学阶段以看图写话为主的写作能力培养在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或写作中有着重要意义
有一只很害羞的小蜜蜂叫点点,胆子非常小,一阵风吹过都会把他吓一跳。  点点很喜欢唱歌,可他总是躲在没有人的地方,悄悄地唱。  点点轻轻地哼着歌儿,嗡嗡嗡……嗡嗡嗡……  这是非常悦耳的声音。  但是只要一有动静,点点就假装在采蜜,不敢唱歌了。  有一天,点点偷偷地飞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轻轻地唱起了歌儿。  “你唱得真好!”一个声音响起来。  点点吓了一跳。  “我在这儿,是我呀。”面前的这枝百合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