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烧损伤指数研究(二)——临床应用分析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zq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117例病人的304个烧损部位应用深度烧损伤指数(IDBI)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这一方法能较准确地反映局部伤情,提供早期修复指征和预后结果,且由于这是一数字化方法,结果明确,从而方便了在深烧伤领域内的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采用一期手术方法,内眦韧带缩短,内眦赘皮矫正、外眦切开、同时矫正上睑下垂,对伴有下睑内半倒睫者行附加手术治疗先天性睑裂狭小症,术后患者瘢痕不显,容貌改观,既减少患者痛苦,缩短疗期,又减轻经济负担,临床治疗9例均取得满意效果。
疤痕或痣的分次切除,临床上尚无统一的具体方法。我们在此提出一根据数理及整形原则的方法,并结合临床作初步探讨。
期刊
对100例行重睑成形术患者于术前、麻醉后及术中进行了心电图描记,结果表明:眼心反射阳性率为65%,分析了眼心反射发生的可能机理,指出应予以足够重视,做好应急准备,以策安全。
期刊
对腭裂语音的分析应是包括主、客观手段的综合评价。国外近年来开展的鼻音计检测技术是一种较新的分析声能的方法,较可靠的客观评价手段,我们在国内首次利用这一新的技术,对110个腭裂患者的发音进行了数值和图型的分析,并与主观手段——语音清晰度分析,鼻漏气及过高鼻音判定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找出主、客观检查之间的关系,即过高鼻音与鼻音化率平均值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起伏型图型的语音清晰度明显高于高平型图型的患者
期刊
腭裂早期修复,平均手术年龄15个月,共13例,均无发生麻醉意外和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发音优、良率达70%;对小儿腭裂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和发音效果的关系,早期手术是否影响上腭部发育等问题,就本组病例实践提出了我们的初步见解。
我们将78例程度不同的烧伤患者分为四组,在烧伤早期(第1~5天)进行有关凝血、抗凝血、纤溶、血小板计数及功能、血液流变学等22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提示在烧伤后的第一个24小时里已出现Fg:Ag、vWF:Ag、PAI:A、TXB2、HCT和全血粘度的增高,AT-III、PC:Ag、FPS、6-酮-PGF1α的下降。并观察到Fg:Ag、vWF:Ag、PAI:A、TXB2、全血粘度在烧伤后第3、5天仍在继
我们对67例大面积烧伤病人(其中27例为延迟复苏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研究,并采用顺磁共振(ESR)技术动态观察了伤后1周内全血氧自由基含量,为烧伤早期自由基的存在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还观察了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①延迟复苏患者烧伤休克发病率高、纠正困难且复苏失败率高。②延迟复苏患者MSOF发病率及病死率高。③延迟复苏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