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实施舞蹈课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他们个性品质。少儿舞蹈教学如何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关键是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鉴于此,本文就如何上好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舞蹈小学表演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251-01
1 小学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课的目的
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舞蹈属于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一种教育教学技能课程。小学生带有的想象有明显的复制成性、模仿性、好胜心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愿望,舞蹈教学适合了儿童的这些特点。通过基本练习欣赏及简单的小组创编舞蹈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对形体美等艺术美的敏感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发展学生肢体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使其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规范的舞蹈状态和舞蹈基础,培养学生在创编舞蹈中初步运用舞蹈语汇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民族文化意识。丰富多彩的民间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可以加强纪律观念;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和进取精神。总之,舞蹈可以使学生感受和发扬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舞蹈打下基础。
2 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的教学措施
2.1 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小学生由于舞蹈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上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强度也应该由小到大。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尽量考虑确定一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比如训练软开度时,不能要求他们一开始就达到很高的水平,降低软度、开度等方面的难度,使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再例如,针对刚开始学的孩子,我都是以游戏的方式上基训课,我会让小朋友模仿小鲤鱼吐泡泡转圈,小手应该怎么做,小鲤鱼的身体是怎么样的?还有模仿採茶叶,身体什么时候向前,什么时候要向后靠,小手要怎么採?在孩子慢慢适应以后,我才会加上授课的难度!这样既不会使学生因为难度大而产生畏惧心理,能激发学生对舞蹈课的兴趣,也不会在练习时因学生生理条件的局限而出现受伤的情况,使学生能积极参与。
2.2 激发兴趣、赏识教育
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学生一旦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最佳状态,在这种最佳状态下学习,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舞蹈教学实践中,小学舞蹈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可以多让学生参加全校组织的各种舞蹈节目的排练,让他们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老师可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观看与舞蹈相关的录像,以“画面”中那些健美的身体姿态,优美舒展的动作,丰富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表演的表情经常是皮笑,肉不笑的,很僵硬的!我会经常让孩子对着镜子听音乐我讲故事,做表情!我自己讲故事的声音和表情也会很夸张,所以孩子很乐意自己也会没事有事的去回忆一下情景自己做一下!另外,老师还要多鼓励,多诱导,对同学恰如其分的进行表扬,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而不是批评和挖苦,使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2.3 鼓励参与、增加表演
在小学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舞蹈课堂不应该只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音乐(可以老师指定也可以是学生自选)和自己掌握的舞蹈语汇及技巧,创造一段短句进行表现;或者是分组讨论后,每组按自己的想法创编一小段有造型和队形变化的群舞;还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组合打乱,自己再重新组合。例如笔者所教的学生年龄都偏小,我们一周也只有两节课,但是又要让孩子们短时间对舞蹈感兴趣,和对枯燥的基训感兴趣,还需要短时间拿出的舞蹈去演出比赛,我会找一些孩子们音乐课上面很熟悉的歌曲,边唱边穿插一些小动作,一二年级——主要让他们模仿他人的动作或是从题材中找出可取的舞蹈动作、单纯的形态、富有想象力的动作,然后再教他们如何将这些动作变化成千姿百态。例如,一年级《星光恰恰恰》我会在课堂上面教小朋友扭动胯部,做胯部的练习,已经手腕的一些练习,小屁股扭扭,小手腕转转,拍拍手,转圈之类的,孩子们会觉得跳舞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在玩中学,学中玩!
2.4 注重欣赏、增强体验
舞蹈艺术欣赏是一种精神的审美活动,它能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向往,丰富学生对舞蹈的视觉及精神体验。欣赏活动关系到舞蹈的所有领域,它涉及舞蹈动作的优美和快感,事物和舞蹈动作的联系,主题思想以及作品的艺术特征等。学生在学校没有更多的机会观看专业团体或其他形式的舞蹈表演,因此,大量的作品欣赏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是一种积累。教师应安排学生易懂的优秀的舞蹈名作,一般的舞蹈节目,无主题的通俗的无舞感的歌伴舞并不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好在哪、不好又是为什么都得让学生弄个明白。在欣赏时还应把舞蹈基本知识(如舞蹈的审美特征、舞蹈分类等)以及编导知识(舞蹈的内容与形式、构思与结构、动作与队形、表现手段等)贯穿其中,这样比单独上舞蹈理论课效果要好很多。
3 结语
总之,加强小学生的舞蹈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上好舞蹈课,把学生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 嘉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 王旭晓.美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关键词:舞蹈小学表演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251-01
1 小学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课的目的
根据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舞蹈属于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一种教育教学技能课程。小学生带有的想象有明显的复制成性、模仿性、好胜心强,更有自我表现的愿望,舞蹈教学适合了儿童的这些特点。通过基本练习欣赏及简单的小组创编舞蹈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和对形体美等艺术美的敏感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以发展学生肢体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使其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规范的舞蹈状态和舞蹈基础,培养学生在创编舞蹈中初步运用舞蹈语汇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民族文化意识。丰富多彩的民间舞,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舞可以培养集体主义和团结友爱的精神,可以加强纪律观念;力量型舞蹈,可以培养勇敢、豪迈和进取精神。总之,舞蹈可以使学生感受和发扬积极、健康、乐观的思想感情,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舞蹈打下基础。
2 小学教育专业舞蹈课的教学措施
2.1 降低难度、循序渐进
小学生由于舞蹈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课程内容安排和要求上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强度也应该由小到大。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尽量考虑确定一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接受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比如训练软开度时,不能要求他们一开始就达到很高的水平,降低软度、开度等方面的难度,使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基本动作;再例如,针对刚开始学的孩子,我都是以游戏的方式上基训课,我会让小朋友模仿小鲤鱼吐泡泡转圈,小手应该怎么做,小鲤鱼的身体是怎么样的?还有模仿採茶叶,身体什么时候向前,什么时候要向后靠,小手要怎么採?在孩子慢慢适应以后,我才会加上授课的难度!这样既不会使学生因为难度大而产生畏惧心理,能激发学生对舞蹈课的兴趣,也不会在练习时因学生生理条件的局限而出现受伤的情况,使学生能积极参与。
2.2 激发兴趣、赏识教育
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学生一旦对某门学科产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学习因素就能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最佳状态,在这种最佳状态下学习,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舞蹈教学实践中,小学舞蹈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可以多让学生参加全校组织的各种舞蹈节目的排练,让他们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老师可根据教学进度,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观看与舞蹈相关的录像,以“画面”中那些健美的身体姿态,优美舒展的动作,丰富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孩子表演的表情经常是皮笑,肉不笑的,很僵硬的!我会经常让孩子对着镜子听音乐我讲故事,做表情!我自己讲故事的声音和表情也会很夸张,所以孩子很乐意自己也会没事有事的去回忆一下情景自己做一下!另外,老师还要多鼓励,多诱导,对同学恰如其分的进行表扬,用一种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而不是批评和挖苦,使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2.3 鼓励参与、增加表演
在小学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舞蹈课堂不应该只是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音乐(可以老师指定也可以是学生自选)和自己掌握的舞蹈语汇及技巧,创造一段短句进行表现;或者是分组讨论后,每组按自己的想法创编一小段有造型和队形变化的群舞;还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组合打乱,自己再重新组合。例如笔者所教的学生年龄都偏小,我们一周也只有两节课,但是又要让孩子们短时间对舞蹈感兴趣,和对枯燥的基训感兴趣,还需要短时间拿出的舞蹈去演出比赛,我会找一些孩子们音乐课上面很熟悉的歌曲,边唱边穿插一些小动作,一二年级——主要让他们模仿他人的动作或是从题材中找出可取的舞蹈动作、单纯的形态、富有想象力的动作,然后再教他们如何将这些动作变化成千姿百态。例如,一年级《星光恰恰恰》我会在课堂上面教小朋友扭动胯部,做胯部的练习,已经手腕的一些练习,小屁股扭扭,小手腕转转,拍拍手,转圈之类的,孩子们会觉得跳舞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在玩中学,学中玩!
2.4 注重欣赏、增强体验
舞蹈艺术欣赏是一种精神的审美活动,它能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向往,丰富学生对舞蹈的视觉及精神体验。欣赏活动关系到舞蹈的所有领域,它涉及舞蹈动作的优美和快感,事物和舞蹈动作的联系,主题思想以及作品的艺术特征等。学生在学校没有更多的机会观看专业团体或其他形式的舞蹈表演,因此,大量的作品欣赏能开阔学生的眼界,是一种积累。教师应安排学生易懂的优秀的舞蹈名作,一般的舞蹈节目,无主题的通俗的无舞感的歌伴舞并不会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要让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好在哪、不好又是为什么都得让学生弄个明白。在欣赏时还应把舞蹈基本知识(如舞蹈的审美特征、舞蹈分类等)以及编导知识(舞蹈的内容与形式、构思与结构、动作与队形、表现手段等)贯穿其中,这样比单独上舞蹈理论课效果要好很多。
3 结语
总之,加强小学生的舞蹈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何上好舞蹈课,把学生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努力钻研自己的业务知识。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 嘉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 王旭晓.美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