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10月19日,阳城县举行十二项重点工程竣工庆典,欢庆的锣鼓声、鞭炮声和喝彩声汇成一片,响彻整个县城,让人激情澎湃。这些重点工程的建成,使这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凤凰古城,发生质变,一个具有江南风韵的山水园林城市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阳城县委书记、县长冯志亮说:“城镇化是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在“十一五”收官之时,总结城镇化建设的成果,感受城市的变化,旨在鼓舞和激励人们的信心阳斗志,在“十二五”的壮丽征程中,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大手笔打造山水园林城
走进阳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碧波荡漾的获泽河水,飞旋的立交、壮美的长路,还有花香鸟语的公园、广场,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散发着现代化气息的新阳城,是阳城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电展示出阳城人的灵气、秀气、大气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阳城县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汇处,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干石山区。县城由于立地条件差,长期徘徊在“空间狭小、条件简陋、功能低下”的落后状态。“十一五”以来,阳城县把城镇化作为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高起点、大手笔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双向扩张,拓展城市空间。主攻城东区建设,建成了滨河东路、东人口立交桥、双向六车道的东大桥和窑头桥;大规模实施滨河东路城中村改造,开发四个住宅小区,新建50栋住宅楼、配套医院和幼儿园,一个现代化的城东新区跃然眼前:启动西城区开发,拓宽改造了西河路,高标准建设了与阳翼高速对接的迎宾大道,规划了占地400亩的行政新区,建成了五星级标准的美韵花园大酒店,县城西部出入口更加靓丽。通过扩东启西,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期末的7平方公里扩至1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豁然开朗。
建园治河,改善生态环境。在环县城绿化的基础上,投资1.6亿元,建成了阳高泉、东坡头、虎头山、骏马岭、美韵、风西六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8000多亩,绘就了一幅“城周青山绵延,城中绿意融融,林水相依,林城掩映”的宜居城市画卷。积极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投资2个多亿,进行了获泽河、西小河共25公里的河道美化治理。着力推进通道、荒山、乡镇、农村,厂矿区绿化,全县绿化率提升64.5%,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和全省林业生态县。
完善功能,提升生活品位。集中供热、集中供气、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一中西校、五中、三小的兴建,二中、三中、职中的扩建,提升了县城学校规模与档次,满足了群众受教育的需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的扩建,方便了群众就医看病,体育中心游泳馆的兴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城镇化,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这次建成的十二项重点工程是继2007年建成十五项重点工程之后的又一批工程,分别是:骏马岭公园、阳高泉公园、东坡头公园、虎头山公园、凤西公园、美韵公园、迎宾大道、阳城县第二人民医院、阳城一中综合改造工程、滨河西路延长线工程、游泳馆等。
重点工程给县城带来深刻变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不欢欣、自豪。六大森林公园的建成,不仅为县城的居民提供了优雅的活动场所,而且把县城和农村连到了一起。城郊的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经常乘着政府开通的“免费公交”逛公园。公园还给城市带来了好空气。如今,县城及周边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8%,县城二级以上天气达到了300多天以上。家住府南小区的老人刘林说:“前几年住上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显得冷清而孤单。现在,骏马岭公园建成了,出了家门就是公园,处处鸟语花香,人来人往,真是说有多高兴就有多高兴。”城市的功能、品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迎宾大道的开通,使阳城有了第二个高速出口。阳城一中综合改造工程以及阳城二院、二水厂的建成,使县城的高中教育条件、医疗条件和饮水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游泳馆的兴建,使该县长期以来缺乏游泳设施的历史从此结束。
讲求科学,好梦成真
阳城县城镇化建设有着三个明显的特点,同样引入瞩目:一是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这次建成的六大森林公园,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在环县城绿化的基础上兴建的。不仅使原有的环县城绿化林地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而且为群众开辟了宁静、优雅的休闲娱乐场所。六大公园,环绕在县城周围,花木葱茏,五彩缤纷,使整个县城变成了一个大花园,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形成了“城在景中,园在林中,人在画中”的新图景,使阳城人民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梦想变为现实。二是高点起步,科学规划,对于每一项重点工程,他们都坚持进行认真的考察和论证。既立足于当地的现实需要和可能,更注重工程建设的前瞻性和时代性。同时,邀请北京、上海、大连等地的园林、建筑专家进行实地勘察和设计,力求使每一处建筑、每一项工程科学合理,美观大方,三是创新机制,广泛参与。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阳城县实行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机制,以开放的胸襟和胆魄,大力招商引资,实行城市经营和项目经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挖掘和发挥各方面的资金、技术潜力和优势,掀起了全社会广泛动员,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重点工程建设热潮。全县上下,合力攻坚,各显其能,广大干部群众倾力支持,慷慨解囊。有效的缓解了资金不足的矛盾和压力。“十一五”以来,阳城县通过政府资金投入,调动和融通社会资金160多亿元,投入重点工程和城镇化建设,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工业化需要城镇化来承载,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来体现。阳城县的城镇化建设,不仅使县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也带动了以乡镇为中心的小集镇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收到了“中心突破,遍地开花”的效果。按照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方式,北留、润城等一批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城镇化建设捷足先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令人称叹。
阳城县委书记、县长冯志亮说:“城镇化是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在“十一五”收官之时,总结城镇化建设的成果,感受城市的变化,旨在鼓舞和激励人们的信心阳斗志,在“十二五”的壮丽征程中,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大手笔打造山水园林城
走进阳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碧波荡漾的获泽河水,飞旋的立交、壮美的长路,还有花香鸟语的公园、广场,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散发着现代化气息的新阳城,是阳城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电展示出阳城人的灵气、秀气、大气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阳城县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汇处,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干石山区。县城由于立地条件差,长期徘徊在“空间狭小、条件简陋、功能低下”的落后状态。“十一五”以来,阳城县把城镇化作为拉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高起点、大手笔推进城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双向扩张,拓展城市空间。主攻城东区建设,建成了滨河东路、东人口立交桥、双向六车道的东大桥和窑头桥;大规模实施滨河东路城中村改造,开发四个住宅小区,新建50栋住宅楼、配套医院和幼儿园,一个现代化的城东新区跃然眼前:启动西城区开发,拓宽改造了西河路,高标准建设了与阳翼高速对接的迎宾大道,规划了占地400亩的行政新区,建成了五星级标准的美韵花园大酒店,县城西部出入口更加靓丽。通过扩东启西,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期末的7平方公里扩至1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豁然开朗。
建园治河,改善生态环境。在环县城绿化的基础上,投资1.6亿元,建成了阳高泉、东坡头、虎头山、骏马岭、美韵、风西六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到8000多亩,绘就了一幅“城周青山绵延,城中绿意融融,林水相依,林城掩映”的宜居城市画卷。积极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投资2个多亿,进行了获泽河、西小河共25公里的河道美化治理。着力推进通道、荒山、乡镇、农村,厂矿区绿化,全县绿化率提升64.5%,成为闻名遐迩的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和全省林业生态县。
完善功能,提升生活品位。集中供热、集中供气、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活。一中西校、五中、三小的兴建,二中、三中、职中的扩建,提升了县城学校规模与档次,满足了群众受教育的需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院的扩建,方便了群众就医看病,体育中心游泳馆的兴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城镇化,让百姓生活更美好
这次建成的十二项重点工程是继2007年建成十五项重点工程之后的又一批工程,分别是:骏马岭公园、阳高泉公园、东坡头公园、虎头山公园、凤西公园、美韵公园、迎宾大道、阳城县第二人民医院、阳城一中综合改造工程、滨河西路延长线工程、游泳馆等。
重点工程给县城带来深刻变化,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无不欢欣、自豪。六大森林公园的建成,不仅为县城的居民提供了优雅的活动场所,而且把县城和农村连到了一起。城郊的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经常乘着政府开通的“免费公交”逛公园。公园还给城市带来了好空气。如今,县城及周边地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8%,县城二级以上天气达到了300多天以上。家住府南小区的老人刘林说:“前几年住上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凉,显得冷清而孤单。现在,骏马岭公园建成了,出了家门就是公园,处处鸟语花香,人来人往,真是说有多高兴就有多高兴。”城市的功能、品位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迎宾大道的开通,使阳城有了第二个高速出口。阳城一中综合改造工程以及阳城二院、二水厂的建成,使县城的高中教育条件、医疗条件和饮水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游泳馆的兴建,使该县长期以来缺乏游泳设施的历史从此结束。
讲求科学,好梦成真
阳城县城镇化建设有着三个明显的特点,同样引入瞩目:一是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这次建成的六大森林公园,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在环县城绿化的基础上兴建的。不仅使原有的环县城绿化林地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利用,而且为群众开辟了宁静、优雅的休闲娱乐场所。六大公园,环绕在县城周围,花木葱茏,五彩缤纷,使整个县城变成了一个大花园,个性鲜明,独具特色,形成了“城在景中,园在林中,人在画中”的新图景,使阳城人民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梦想变为现实。二是高点起步,科学规划,对于每一项重点工程,他们都坚持进行认真的考察和论证。既立足于当地的现实需要和可能,更注重工程建设的前瞻性和时代性。同时,邀请北京、上海、大连等地的园林、建筑专家进行实地勘察和设计,力求使每一处建筑、每一项工程科学合理,美观大方,三是创新机制,广泛参与。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阳城县实行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机制,以开放的胸襟和胆魄,大力招商引资,实行城市经营和项目经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挖掘和发挥各方面的资金、技术潜力和优势,掀起了全社会广泛动员,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重点工程建设热潮。全县上下,合力攻坚,各显其能,广大干部群众倾力支持,慷慨解囊。有效的缓解了资金不足的矛盾和压力。“十一五”以来,阳城县通过政府资金投入,调动和融通社会资金160多亿元,投入重点工程和城镇化建设,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工业化需要城镇化来承载,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来体现。阳城县的城镇化建设,不仅使县城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也带动了以乡镇为中心的小集镇建设以及新农村建设,收到了“中心突破,遍地开花”的效果。按照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方式,北留、润城等一批经济条件好的乡镇,城镇化建设捷足先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令人称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