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潜泵电机头同轴度超差控制工艺研究

来源 :中国机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iaini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机械加工零件同轴度超差的影响因素,对电潜泵上电机头同轴度超差进行原因分析,找到解决措施,工艺得到改进,使电潜泵上电机头同轴度控制在图样要求的范围内。
  关键词:同轴度;超差;原因分析;工艺改进
  1.前言
  116上电机头(图1)在潜油电机中上连保护器,下连潜油电机,是潜油电机中的重要配件,结构复杂,尺寸精度及形位公差的要求都非常高,加工困难。但在加工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惯性质量问题,尤其是两端铜套对φ73内孔的同轴度要求是φ0.025。在以前的生产加工中,达不到该要求,只能放宽要求到φ0.05。在潜油电机工作时,电机轴在上电机头内部两端铜套内转动,若两端铜套对φ73内孔的同轴度超差太多,电机轴和上电机头铜套之间就会长期受到较大的磨擦力而磨损,出现“偏磨”现象,增大阻力,影响潜油电机的质量。因此,急需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整改并及时解决。
  2.同轴度超差的影响因素
  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尺寸、几何形状及表面间相对位置的形成,取决于刀具和工件在切削过程中的相互位置关系,因此,同轴度超差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的因素有机床误差和工艺因素。
  2.1.机床误差
  合格的机床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后,由于不可避免的磨损和其它原因,原有的精度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进而产生加工误差。影响机床精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导轨误差和主轴误差。
  导轨误差,导轨是机床中确定主要部件相对位置的基准,也是运动的基准,它的各项误差直接影响被加工工件的精度;主轴误差,机床主轴是刀具的位置基准和运动基准,它的误差直接影响到工件的加工精度。
  2.2.工艺因素
  零件的机械加工,通过直接改变形状、尺寸、相对位置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就是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在拟定机械加工工艺时,需确定工件装夹、加工顺序等因素。
  工件装夹,工件装夹是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工件加工基准选择不合理,定位不准确,或夹紧过程中产生变形,工件的位置度就会产生误差。
  加工顺序,应遵循先加工基准表面,后加工功能表面。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加工顺序不合理,会导致后序对前序的加工精度产生重大影响。
  3. 116上电机头同轴度超差原因
  3.1. 116上电机头同轴度超差的加工工序
  对有同轴度要求的部位加工,或在加工时选取定位基准不正确的工序,才影响同轴度加工质量。在116上电机头的加工工艺过程中,下料、粗车、热处理、半精车是粗加工,各表面未到成品尺寸,都有加工余量,不会影响同轴度;粗铣、精铣、钳、焊套筒、车套筒工序,未加工有同轴度要求的部位。因此,这些工序的加工对同轴度无影响。
  精车1、精车2、精车铜套工序,是直接加工了有同轴度要求的部位,作为定位基准的工序,镗铰引线孔工序虽无同轴度要求,但该序加工却对同轴度有影响,所以,分析这几序加工过程对同轴度超差的影响。
  3.2. 116上电机头同轴度超差原因分析
  3.2.1.机床误差
  对于机床误差,通过对机床精度进行检测,以判断是否是产生同轴度误差的因素。经对影响116上电机头同轴度所涉加工工序使用机床的精度检测,各项精度指标均在合格范围内。因此,可排除该因素。
  3.2.2.工艺因素
  3.2.2.1.基准选择的影响
  精车1和精车2工序是在数控车床上对116上电机头的内外表面进行精加工,经这两序加工后,各部尺寸至成品。
  精车铜套工序也是在数控车床上加工,经该序加工后,铜套至成品尺寸。
  从两者的工序可知,在精车2序,所使用的定位基准是由精车1加工所成的各表面,在精车铜套工序,则再次使用了精车1、2序所形成的φ116外表面和端面,即铜套的加工是以精车1、工序形成表面为基准。为保证两端各表面的同轴度,是通过在A处找正来实现的,但在实际找正的过程中,必定存在误差,存在的误差会多次放大,使实际加工后的工件同轴度超差。
  按“基准统一”原则,应选择多个表面加工时都能使用的定位基准作为精基准,便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相互位置关系,避免基准变换所产生的误差。
  定位基准选择不合理,是116上电机头同轴度超差的一个因素。
  3.2.2.2.加工顺序的影响
  镗铰引线孔工序是在立式加工中心上加工而成,该工序是对引线孔各部尺寸,过电缆的开口槽部位精加工,其工序简图如图2所示(部分尺寸)
  检验成品116上电机头的同轴度发现,在靠近开口槽部位会明显超差。对φ73内孔测量,发现该处存在不圆现象。经分析,由于该处加工后壁较薄,刀具的切削产生了径向变形,导致已经是成品尺寸的φ73孔的变形,使得在检验同轴度时产生误差,这虽不是引起同轴度超差的根本原因,但在测量时却会对同轴度产生误判。
  加工顺序不合理,使φ73内孔产生变形,也是116上电机头同轴度超差的一个因素。
  4.116上电机头加工工艺的改进
  4.1.正确选择定位基准和合理安排加工顺序
  为避免定位基准误差的产生和φ73孔变形,对加工工艺过程做了部分调整。在精车
  1和精车2工序中,作以下调整:外径尺寸φ116留加工余量0.15~0.25,内孔φ73留余量0.20~0.30,4.19-18UNS-3A外螺纹留余量0.20~0.30。
  在镗铰引线孔工序后增加精车3工序。
  在该工序中,对φ116外径一次装夹加工完成,避免了两次装夹造成的两表面不同轴现象;对φ73孔精加工,消除了镗铰引线孔时产生的变形。
  在车套筒之后、发黑工序前增加精车4工序,精车4.19-18UNS-3A外螺纹、外环槽和端面,同时保证端面和φ116外表面的垂直度,为精车铜套工序准备正确的定位基准。
  4.2.正确装夹工件
  正确装夹工件,要对软爪正确车削。可在加工116上电机头时,对软爪进行一次车削:夹持部分的直径要合适,一般可比夹持工件的外径大0.2mm左右;根部清根。
  5.验证
  以上上分析和工艺改进是否可行,即能否使加工的116上电机头同轴度合格,需验证。
  先小批量投产10件116上电机头加工,以验证工艺措施是否正确。加工完成后,对同轴度检测,发现同轴度在0.010~0.020之间,初步表明分析正确,措施得当,可以进行批量试生产。
  在批量试生产过程中,对工序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在跟踪监测时,每次取样4件,共取25组、100件116上电机头检验同轴度。对记录数据采用 -R控制图分析改进工艺后加工的116上电机头同轴度是否可控,工序能力能否达到要求。
  经过计算,说明改进加工工艺过程后,116上电机头同轴度加工过程能力充足,能够保证同轴度达到图样技术要求,可控制在φ0.025内。
  6.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116上电机头同轴度超差的现象,在消除机床误差影响的情况下,主要与工艺因素有关。在对加工工艺合理改进后,是能够保证116上电机头加工所要求的同轴度。目前,我厂生产的116上电机头未再批量性出现同轴度超差现象。
  参考文献:
  [1]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05.
  [2]宾鸿赞,曾庆福.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11.
  作者简介:
  李艳霞(1971— ),1992年7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机械系机制专业,从事技术设计工作,全国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92)委员。现工作于潍坊东航印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本文对C630—1车床改造成SKA-1800G深孔珩磨机过程做了简单的介绍,根据原车床的性能及珩磨加工的工作原理,重点对改造过程中的夹紧定位装置及拖板尾架设计做了详细的闸述,论述了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开始追求一些高层次的生活。现如今,轿车逐渐走入人们生活的平台,进而为现代化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代化轿车车身在實际的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轿车车身的优化控制,本文研究了轿车车身NVH特性的动态分析以及其优化控制的过程,首先对轿车车身结构模态的相关理论作了主要的介绍,然后分析了轿车车身的模态,最后总结分析了轿车
摘 要:随着数控机床应用的不断发展,用户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在数控机床教学内容上也不断调整,高级工的数控手工编程由普通的G代码程序开始向高级宏程序扩展。本文详细讲述了矩形平面和椭圆实例零件的工艺分析和程序设计,使学生对宏程序有更深刻的了解并掌握矩形平面加工宏程序和椭圆宏程序的编制方法。  关键词:数控加工中心;数控编程;矩形平面加工宏程序;椭圆宏程序  引言  本文目的是学习宏程序编程基础知识,
摘 要:研究影响金属材料断裂韧性的因素对于提高金属的断裂韧性具有重要意义。而影响金属材料断裂韧性的因素非常多,且很复杂。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全面分析,认真地进行了研究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金属材料断裂韧性;影响金属断裂韧性因素  1. 金属材料断裂韧性  断裂韧性——指金属材料阻止宏观裂纹失稳扩展能力的度量,也是金属材料抵抗脆性破坏的韧性参数。它和裂纹本身的大小、形状及外加应力大小无关。是金属
摘要:飞机刹车控制系统对飞机安全着陆至关重要。文章结合某航空公司飞机刹车系统出现的故障,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根据故障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了有效预防此类故障的发生,要改进系统设计提高系统抗污染能力,把好关口使污染控制落到实处。  关键词:飞机刹车 控制系统 伺服阀 故障 预防  飞机刹车控制系统具有对飞机实施刹车减速、控制地面转弯等功能,是飞机的一个重要系统,对飞机安全着陆至关重要。为使飞
钢材是当前社会运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推动了社会的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作为结构材料.钢的组织和性能在很高的层面匕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因此,在选取钢
电梯是现代建筑内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交通工具。如何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降低电梯能耗以及减少机械磨损、延长电梯的使用寿命,都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电梯每停一
摘要:在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使用、检验等過程中都会涉及到工作温度、金属壁温、设计温度等,本文主要论述上述三者温度值的区别、计算的方法及三个温度值在设计时的选取原则。  关键词:工作温度;金属壁温;设计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