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的下雨天清晨,遥远的海平面上,渔船渐行渐远的鸣笛声划破了东方沉静的鱼肚白。南方市集的早晨是异常喧闹的。我从床上爬起,穿上熟悉的夹趾拖鞋,闻到了熟悉的米粥的淡淡香味。
“阿女,下楼买个红薯饼吧。”妈妈的声音是南方女子独有的温柔濡湿。“哎!”我捋了捋额前的碎发,沿着潮湿发霉、长着青苔的楼梯,小心翼翼地下楼。
市集上看到烤红薯的北方老人,脸上透着一种沧桑的高原红,与南方市集的背景格格不入。他穿着老旧的里面翻着毛衣线头的军大衣,皮带系得松松垮垮。看到有人走过,便操着浓重的异乡口音叫卖,好不容易等客人拿走一个烤得焦焦的红薯饼,才露出一抹笑容。
生活的卑微让老人身材变得佝偻。每一次经过他的小摊,我都会上前去帮衬买一两个红薯饼。两个人不沟通,只是扯一下嘴角,算是打过招呼了。有时候老人心情好,会费力跟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只是嘿嘿地笑笑,拿着饼走回去,顾不得身后老人讨好拘谨的笑。不知怎的,感觉太艰难,不笑还自然些。这个闯入南方的异乡人,笑容里充满着属于他的无奈和辛酸。
别了老人,我走在繁华而又脏乱的小路上,不禁回忆起小时候拉着大人的手在市集里走过的时光。南方沿海的小镇,市场里多是新鲜生猛的海产。一条条小路上满是湿漉漉的水渍,弥漫着浓厚黏稠的海水气味儿。四周是萦绕不绝耳的还价声和南贝螺、濑尿虾鲜艳的色彩。戴着渔夫斗笠的女人,会操着缠绵的客家话跟你拉拉鱼的好价钱。旁边是踩着水鞋正在剥生蚝的女孩子,生蚝壳上有坚硬的、深邃的花纹,青铜的颜色。
南方的人家永远善辞令,好脾气。客人东家不行找西家,店主也从不恼,嘿嘿一笑,忙忙接着说:“好好好,看了再来。一定回来我们这家。”然后以同样的热情接待下一位客人。
听长途跋涉的旅行者说过,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无论它有华丽还是落魄的外表,想深入接触到它的灵魂,都必须到市集走一遭。最嘈杂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琳琅满目的新奇事物,记录着当地特有的性情。
如果在湿润的南方小镇,要探究灵魂的尺度,除了当地市集,我想另一个地方要数喧闹的茶市。熙熙攘攘、你来我往的茶市,它不是专属有钱人家的公子少爷消遣的地方,也不像市集那样充满了卑微的底层生存的挣扎。相对于南方小镇人家来说,它是真正安逸知足的一个生活片段。来茶市的人,无论身份贵贱,都不约而同带有一种恬淡随意的心情。带一包自家的铁观音,占一张小小的红木四方桌,要一笼热气腾腾的叉烧包或是鲜香耐嚼的卤水鸡爪。约三五知己或是带上家人,沐浴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或是静静聆听夏季暴雨的怒吼。茶的滚热,话的鲜活,人的潇洒,无不印证着小镇人家自由而知足的人生境界。
喧嚣的小巷,热闹的茶市,小镇的景象,似乎到处都是一派明亮的灯火,在外人的眼中好像未曾沉静过。其实不然。在宁静的夏夜,我曾经随外公站在小镇的沿海港口上远眺,那万家的灯火,稀稀疏疏,闪烁不已。一轮清澈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天际,海风徐徐吹来,此时的小镇,才露出真正的隐者的风范。我看着外公动情的眼神,倒是觉得喧闹也罢,宁静也罢。唯独不变的,是小镇人们那悠然自得的灵魂。
我笔下陪伴我成长的小镇,或许只是一幅黑白分明、轮廓简单的素描,有着独特的安分守己和默默无闻的性格,像小镇居民一样知足常乐。
但愿故乡这份难得的性情,将会深深扎根在我的心灵深处。
发稿/庄眉舒 [email protected]
“阿女,下楼买个红薯饼吧。”妈妈的声音是南方女子独有的温柔濡湿。“哎!”我捋了捋额前的碎发,沿着潮湿发霉、长着青苔的楼梯,小心翼翼地下楼。
市集上看到烤红薯的北方老人,脸上透着一种沧桑的高原红,与南方市集的背景格格不入。他穿着老旧的里面翻着毛衣线头的军大衣,皮带系得松松垮垮。看到有人走过,便操着浓重的异乡口音叫卖,好不容易等客人拿走一个烤得焦焦的红薯饼,才露出一抹笑容。
生活的卑微让老人身材变得佝偻。每一次经过他的小摊,我都会上前去帮衬买一两个红薯饼。两个人不沟通,只是扯一下嘴角,算是打过招呼了。有时候老人心情好,会费力跟我说上一两句话。我只是嘿嘿地笑笑,拿着饼走回去,顾不得身后老人讨好拘谨的笑。不知怎的,感觉太艰难,不笑还自然些。这个闯入南方的异乡人,笑容里充满着属于他的无奈和辛酸。
别了老人,我走在繁华而又脏乱的小路上,不禁回忆起小时候拉着大人的手在市集里走过的时光。南方沿海的小镇,市场里多是新鲜生猛的海产。一条条小路上满是湿漉漉的水渍,弥漫着浓厚黏稠的海水气味儿。四周是萦绕不绝耳的还价声和南贝螺、濑尿虾鲜艳的色彩。戴着渔夫斗笠的女人,会操着缠绵的客家话跟你拉拉鱼的好价钱。旁边是踩着水鞋正在剥生蚝的女孩子,生蚝壳上有坚硬的、深邃的花纹,青铜的颜色。
南方的人家永远善辞令,好脾气。客人东家不行找西家,店主也从不恼,嘿嘿一笑,忙忙接着说:“好好好,看了再来。一定回来我们这家。”然后以同样的热情接待下一位客人。
听长途跋涉的旅行者说过,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无论它有华丽还是落魄的外表,想深入接触到它的灵魂,都必须到市集走一遭。最嘈杂的地方,形形色色的人、琳琅满目的新奇事物,记录着当地特有的性情。
如果在湿润的南方小镇,要探究灵魂的尺度,除了当地市集,我想另一个地方要数喧闹的茶市。熙熙攘攘、你来我往的茶市,它不是专属有钱人家的公子少爷消遣的地方,也不像市集那样充满了卑微的底层生存的挣扎。相对于南方小镇人家来说,它是真正安逸知足的一个生活片段。来茶市的人,无论身份贵贱,都不约而同带有一种恬淡随意的心情。带一包自家的铁观音,占一张小小的红木四方桌,要一笼热气腾腾的叉烧包或是鲜香耐嚼的卤水鸡爪。约三五知己或是带上家人,沐浴着冬日温暖的阳光或是静静聆听夏季暴雨的怒吼。茶的滚热,话的鲜活,人的潇洒,无不印证着小镇人家自由而知足的人生境界。
喧嚣的小巷,热闹的茶市,小镇的景象,似乎到处都是一派明亮的灯火,在外人的眼中好像未曾沉静过。其实不然。在宁静的夏夜,我曾经随外公站在小镇的沿海港口上远眺,那万家的灯火,稀稀疏疏,闪烁不已。一轮清澈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天际,海风徐徐吹来,此时的小镇,才露出真正的隐者的风范。我看着外公动情的眼神,倒是觉得喧闹也罢,宁静也罢。唯独不变的,是小镇人们那悠然自得的灵魂。
我笔下陪伴我成长的小镇,或许只是一幅黑白分明、轮廓简单的素描,有着独特的安分守己和默默无闻的性格,像小镇居民一样知足常乐。
但愿故乡这份难得的性情,将会深深扎根在我的心灵深处。
发稿/庄眉舒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