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了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重要性,指出成绩评定中存在成绩给定不够严格、分值结构不尽合理等不足之处,提出了确定科学分值结构,改进教师评分,制定和执行好毕业答辩规则,完善网络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等对策,旨在促进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0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是毕业环节的最后和重要阶段。成绩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当所得成绩与自己估算的成绩相差很远时,更会怀疑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水平明明达到高一等级的水平,却被“降级”使用的情况,学生自然会觉得“冤”[2];相反,也会有极少数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本来没有做多少工作的学生,甚至抄袭的学生却取得高成绩,可能就会忽略自己的不足,从而减小学习和进步的动力[1]。
因此,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有利于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全面提高,对于鼓励毕业生毕业后努力工作和进步,激励在校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树立将来搞好毕业设计(论文)决心,也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 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存在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分值结构、评阅、成绩评定规则与执行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1],影响了成绩评定的公正性、科学性、合理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1.1成绩评定的分值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各高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基本都是采用“结构分”的方式,即根据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答辩成绩三个方面的成绩综合评定,三个方面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分别占有相应的比例。具体实施中,各高校往往有自己的结构分值。这样的作法有其合理性,但分值结构也影响综合成绩。以某校为例,其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办法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由指导老师成绩(30%)、评阅成绩(20%)和答辩成绩(50%)三大部分组成。从所占比例上看,给答辩成绩以很高的分值比例,似乎难以保证给出合理成绩。从答辩环节看,首先,因为实际答辩时间很短,负责答辩的老师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要看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还要听取学生陈述和提出问题、听学生回答问题等,因而对学生的成果材料、学生毕设工作情况等各项评定指标难以给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其次,有的学生论文做得一般甚至较差,但他的表达能力却很好,叙述问题清楚,侃侃而谈,因而得到不错的答辩成绩[3]。同时,学生的答辩时的水平发挥也有相当大的随机性,易受到临场因素的影响等,导致考核评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成绩缺乏公正性[4]。
1.2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是人为分配
评阅设计成果是定性评价,不是对考试试卷中客观题那样的简单判断,而是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评阅成绩是学生三部分成绩中的一个部分,不同的评阅老师对同样的毕设成果会给出不同的评阅成绩,甚至成绩差距很大,说明评阅老师给出的成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合理性,而人为安排某一评阅老师评阅某一学生的设计成果增加了这种不合理性。
1.3答辩老师负责自己所带学生的答辩
指导老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这是必须客观面对的,目前在答辩环节中存在老师自己带的学生参加自己所在答辩小组答辩的情况,实际上是一种重复对自己所带学生评分的问题,这增加了出现不公平性的可能。
2 对策与建议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各负其责,加强相关各个方面的管理,促进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2.1合理确定分值结构
合理分值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参与答辩老师的个体差异因素、学生毕业成果的因素、专业特点、成绩评定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等,分值结构应全面客观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情况,建立影响因素与分值结构相关关系。同时,可增加成绩评定主体,如学生工作部门可针对学生平时毕业设计态度、遵守纪律等情况给出成绩,该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从而通过增加评分主题和合理分值比例,确定合理的分值结构。
2.2搞好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分和评阅教师评分,首先制定好评分规则。再好的制度要靠人来执行,好的评分原则和方法,也要靠教师去执行。执行得怎样,要看执行者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师要有责任心、公正心、责任感,要严格按照相应要求和规则进行评阅并给出成绩。另外,管理上要建立公正的机制,例如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如专业方向、职称)给评阅人随机和等量分配评阅论文;对同一毕业设计(论文)可由两位以上评阅人评阅;同时,评阅教师评阅的设计(论文)应尽可能与其研究方向一致。从学习态度、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论文)本身水平等多方面全面考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5]。
2.3搞好答辩工作
首先,做好答辩组织工作,制定好答辩规则,并不折不扣来执行。关于答辩规则应注意指导老师不得参加所带学生的答辩。指导老师对自己所带学生毕业设计的了解和掌握完全可在平时的指导及最后对毕设成果的审查中进行,指导教师成绩部分已经体现这一点,不必在答辩中再次给学生打分。其次,参加答辩老师所提出问题应围绕毕业设计课题,难易适当,注意通过问题来考察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成果的过程、方法、收获、结论。第三,注意学生表达能力的差异,对答辩老师的问题虽然回答表述不清楚,但能做出实质性回答的应给出同样合理的成绩。
2.4完善和利用好网络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管理系统
传统的教学成绩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安全保密性差,反馈时间长等弊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信息进行科学管理,有着传统人工管理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具有存储大、效率高、方便性、快捷性、开放性、灵活性等[6]。应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管理系统。
3 结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定是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一次全面的检验[7]。在重视毕业环节平时教学管理的同时,更应做好毕业环节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这一关乎学生和教育的要事。为此,应着力在科学确定分值结构、提高评阅质量、改进答辩方法、完善网络管理系统等方面加以改革,从而建立公正、公平、科学、创新、先进、有效的成绩评定机制,做好成绩评定工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桂荣.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刍议.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7,21(11).
[2]吴石林,张玘.浅议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40.
[3]刘玉梅,赵琦,闫少华.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方法[J]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5):20.
[4]金宝宏,宋建夏.毕业设计成绩考核评定标准的改革与实施[J].中国科学教育,2007,(21):35.
[5]崔海亭,郭彦书.强化工程实际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
[6]徐蕾,陈理财.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管理系统[J].教育科学,2010,(13):179.
[7]杨学颖,孙全红.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毕业设计成绩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8):217.
【关键词】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4-000-0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是毕业环节的最后和重要阶段。成绩的准确性与合理性对学生的学习和进步起到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尤其是当所得成绩与自己估算的成绩相差很远时,更会怀疑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对自己的毕业设计水平明明达到高一等级的水平,却被“降级”使用的情况,学生自然会觉得“冤”[2];相反,也会有极少数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本来没有做多少工作的学生,甚至抄袭的学生却取得高成绩,可能就会忽略自己的不足,从而减小学习和进步的动力[1]。
因此,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地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有利于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全面提高,对于鼓励毕业生毕业后努力工作和进步,激励在校大学生努力学习和树立将来搞好毕业设计(论文)决心,也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1 目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存在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分值结构、评阅、成绩评定规则与执行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1],影响了成绩评定的公正性、科学性、合理性,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1.1成绩评定的分值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各高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基本都是采用“结构分”的方式,即根据指导教师成绩、评阅人成绩、答辩成绩三个方面的成绩综合评定,三个方面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分别占有相应的比例。具体实施中,各高校往往有自己的结构分值。这样的作法有其合理性,但分值结构也影响综合成绩。以某校为例,其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办法规定毕业设计(论文)总成绩由指导老师成绩(30%)、评阅成绩(20%)和答辩成绩(50%)三大部分组成。从所占比例上看,给答辩成绩以很高的分值比例,似乎难以保证给出合理成绩。从答辩环节看,首先,因为实际答辩时间很短,负责答辩的老师在十几分钟的时间里要看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果,还要听取学生陈述和提出问题、听学生回答问题等,因而对学生的成果材料、学生毕设工作情况等各项评定指标难以给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其次,有的学生论文做得一般甚至较差,但他的表达能力却很好,叙述问题清楚,侃侃而谈,因而得到不错的答辩成绩[3]。同时,学生的答辩时的水平发挥也有相当大的随机性,易受到临场因素的影响等,导致考核评定的主观性和随机性,成绩缺乏公正性[4]。
1.2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是人为分配
评阅设计成果是定性评价,不是对考试试卷中客观题那样的简单判断,而是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评阅成绩是学生三部分成绩中的一个部分,不同的评阅老师对同样的毕设成果会给出不同的评阅成绩,甚至成绩差距很大,说明评阅老师给出的成绩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合理性,而人为安排某一评阅老师评阅某一学生的设计成果增加了这种不合理性。
1.3答辩老师负责自己所带学生的答辩
指导老师与所指导的学生是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这是必须客观面对的,目前在答辩环节中存在老师自己带的学生参加自己所在答辩小组答辩的情况,实际上是一种重复对自己所带学生评分的问题,这增加了出现不公平性的可能。
2 对策与建议
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对策,各负其责,加强相关各个方面的管理,促进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2.1合理确定分值结构
合理分值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参与答辩老师的个体差异因素、学生毕业成果的因素、专业特点、成绩评定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情况等,分值结构应全面客观考虑到这些影响因素,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情况,建立影响因素与分值结构相关关系。同时,可增加成绩评定主体,如学生工作部门可针对学生平时毕业设计态度、遵守纪律等情况给出成绩,该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从而通过增加评分主题和合理分值比例,确定合理的分值结构。
2.2搞好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评分和评阅教师评分,首先制定好评分规则。再好的制度要靠人来执行,好的评分原则和方法,也要靠教师去执行。执行得怎样,要看执行者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师要有责任心、公正心、责任感,要严格按照相应要求和规则进行评阅并给出成绩。另外,管理上要建立公正的机制,例如可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如专业方向、职称)给评阅人随机和等量分配评阅论文;对同一毕业设计(论文)可由两位以上评阅人评阅;同时,评阅教师评阅的设计(论文)应尽可能与其研究方向一致。从学习态度、外文翻译、开题报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设计(论文)本身水平等多方面全面考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5]。
2.3搞好答辩工作
首先,做好答辩组织工作,制定好答辩规则,并不折不扣来执行。关于答辩规则应注意指导老师不得参加所带学生的答辩。指导老师对自己所带学生毕业设计的了解和掌握完全可在平时的指导及最后对毕设成果的审查中进行,指导教师成绩部分已经体现这一点,不必在答辩中再次给学生打分。其次,参加答辩老师所提出问题应围绕毕业设计课题,难易适当,注意通过问题来考察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成果的过程、方法、收获、结论。第三,注意学生表达能力的差异,对答辩老师的问题虽然回答表述不清楚,但能做出实质性回答的应给出同样合理的成绩。
2.4完善和利用好网络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管理系统
传统的教学成绩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安全保密性差,反馈时间长等弊端。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信息进行科学管理,有着传统人工管理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如具有存储大、效率高、方便性、快捷性、开放性、灵活性等[6]。应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管理系统。
3 结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评定是对学校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一次全面的检验[7]。在重视毕业环节平时教学管理的同时,更应做好毕业环节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这一关乎学生和教育的要事。为此,应着力在科学确定分值结构、提高评阅质量、改进答辩方法、完善网络管理系统等方面加以改革,从而建立公正、公平、科学、创新、先进、有效的成绩评定机制,做好成绩评定工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桂荣.毕业设计成绩评定刍议.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2007,21(11).
[2]吴石林,张玘.浅议本科毕业论文成绩评定中的几个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40.
[3]刘玉梅,赵琦,闫少华.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方法[J]探讨.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20(5):20.
[4]金宝宏,宋建夏.毕业设计成绩考核评定标准的改革与实施[J].中国科学教育,2007,(21):35.
[5]崔海亭,郭彦书.强化工程实际训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
[6]徐蕾,陈理财.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管理系统[J].教育科学,2010,(13):179.
[7]杨学颖,孙全红.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毕业设计成绩中的应用[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8):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