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适娴的得分能力及其产生的赛场效应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changjing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适娴是名副其实的羽坛女单后起之秀,面对不同类型的对手,王适娴总能出奇制胜,展现出不一样的技术优势和赛场风格。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技术分解、统计分析的方法,观察其网前、中场和后场的得分手段,分析王适娴网前、中场和和后场等明显的技术特点及其产生的赛场效应,以期为中国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羽毛球;王适娴;得分能力;赛场效应
  中图分类号:G8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272-03
  前言
  羽毛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须将技能、战能和体能等贯穿并形成合力,并最终在临场实战中充分发挥自身具备的运动能力。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羽毛球女单新老队员交替,女单后备力量比较充足,总体战绩不错,但都不稳定。中国女单在世界羽坛已不具备往日的明显的优势地位。因此,怎样继续保持中国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的世界霸主地位已迫在眉睫。
  尽管中国羽毛球女单运动员王适娴存在缺点和不足,并因种种原因,无缘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但纵观王适娴在各种大赛中的表现,她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智慧与攻守兼备型选手,其在赛场产生的各种效应具有一定代表性。她曾是2009年马来西亚黄金大奖赛女单冠军,2010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年度总决赛冠军,2011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女单冠军,2012年尤伯杯冠军成员。
  本文通过观察女单后起之秀王适娴近年来的比赛录像,将之与其他著名运动员进行比较,研究其在比赛中得分技术手段应用情况及产生的赛场效应,以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王適娴与其对手(2009年马来西亚黄金大奖赛运动员汪鑫,2010年羽毛球世锦赛运动员内维尔,2010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运动员裴延姝,2011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运动员广濑荣理子,2011年韩国羽毛球公开赛运动员拉斯姆森,2011年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运动员申克,2011年中国羽毛球大师赛运动员戴资颖)。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期刊网、互联网和高校图书馆,收集有关中国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现状的资料。
  2.录像观察法。通过观察比赛录像研究对象在比赛中得分技术手段应用的情况。综合录像统计的数据对技战术特征和发展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
  3.技术分解法。通过放慢或反复回放研究对象的打法,将关键得分技术进行一一分解。
  4.统计分析法。把录像观察、统计的数据整理分类,对比赛录像中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通过表格数据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二、研究结果
  (一)比赛及运动员相关情况
  本文选出了2009—2011年期间较重要的七场比赛(见表1)。在这七场比赛中,王适娴的对手都是当今羽坛女单项目的代表人物(见表2)。在这当中不仅有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有年轻气盛的后起之秀。
  从上页表1可以看出,本文选取了2009—2011年七场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比赛。从表2可以看出当今羽坛的女单选手年龄趋于年轻化,特点突出,几乎代表了当今世界羽坛女子单打的各种打法。
  (二)王适娴得分能力分析
  1.前场得分情况。从比赛录像里发现,王适娴在网前假动作很多、过渡自然,很细腻,且得分手段比较丰富,主要依靠扑球、勾球、放网技术来得分,这三项技术总得分超过了60%,据体育网统计,其2010年网前得分世界排名第一。在这七场比赛中王适娴将网前技术发挥的淋漓尽致,杀上网、吊上网、配合果断突击和连续进攻是实现这几项技术的主要方式。其前场得分手段(见表3)。
  从表3的得分情况来看,在21分制的高水平女单比赛中,王适娴为了获得前半场的有效控制,形成比赛双方后场主动击球机会明显减少,强烈的主动意识对比赛产生了直接影响着赛事结果的积极效应。得分手段具体表现在组合技术的应用和突击能力的加强上,如发短球配合接发球搓放网,比例明显增加,接发球搓放网比例也显著增加,相持中,积极抢点下压控网的打法得以凸显,以达到创造进攻的机会。
  2.中场得分情况。从比赛录像中发现,王适娴在中场主要运用平抽挡技术,进攻线路多变,抢点进攻的意识比较积极,由于对中场控制较弱,心理压力较大,产生的负面效应直接导致中场得分较低(见表4)。在21分制的女单比赛中,场上比赛节奏加快,使得发接发和后场技战术向下压抢攻的趋势发展明显,对网前和前半场控制和反控制技战术能力的要求提高。在实际比赛中,运动员对发接发、平抽挡和后场被动过渡等技战术要求更高,中场得分主要依靠稳定发挥和成功的防守。好的运动员一般凭借较好的心理素质,对赛事产生积极效应,在强防守中稳定渡过中场。
  3.后场得分情况。从比赛录像观察中,我们发现,杀球是王适娴后场得分能力的主要体现,占据了后场总得分的一半(见表5)。在21分制的比赛中,后场劈吊、劈杀、点杀技术运用比例大,控制性杀球的战术运用受到广泛推崇。王适娴正是抓住这一特点出奇制胜,拉吊对方得出空档和迫使对方回球不到位,然后用劈杀果断结束比赛。在实际比赛中,后场劈杀、点杀发挥得当,能迅速取胜。体能是后场得分的短板,一旦体能下降,会直接导致杀球失误,此时的失误,将成为对方进攻的转折点,陷自己为被动局面,直接影响比赛的结果,间接影响赛场的发挥。因此,以较好的体能为基础,积极地控球和抢进攻点,是杀球得分的关键点。
  (三)王适娴与其他运动员在七场比赛前中后场主要得分对比
  从比赛录像来看,后场劈吊对角是王适娴的拿手绝招。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网前优势,王适娴利用高远球作为主要球路,配合大部分吊球,尽量不给对方过多杀球机会,再利用杀球和扑球上得分,她的这种积极利用进攻后的上网扑球得分,在七场比赛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赢得了得分和胜利。   相较于其他运动员,在主要得分方式上,王适娴的扑球并不多(见下页表6),这跟王适娴在组织积极的进攻能力相对较弱有关。同时,王适娴的杀球也较少一些,但可以在比分上保持优势,对手杀球效率低的同时,也说明王适娴的防守能力很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对手进攻的失利,使其心理素质在赛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导致临场发挥状态低迷,这时在中场有效的防守成为得分的关键。
  结论及建议
  (一)王适娴得分能力及产生的各种效应
  总的来说,王适娴是一位具有稳固的防守技术,超一流的网前技术,网前高点推球意识较强,攻守兼备的选手,她能较好地把握比赛节奏,积极争取主动权,虽然也存在中国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普遍存在的不稳定情况,但她独特的得分能力及其产生的各种效应,值得我们研究。
  1.主动进攻意识在赛场的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指,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王适娴属于典型的主动型运动员,2011年苏迪曼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小组赛女单(申克)德国VS(王适娴)中国比赛,王适娴负于申克,正是因为当时主动意识不太充分,以致扣杀球总数上少于对手,形成被动的防守型打法,不但没有限制住对手技术特点的发挥,容易陷入到对方的战术中,跟着对手的节奏打球,影响了整个比赛的发挥。
  2.体能在赛场的水桶效应。水桶效应是指,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王适娴的强项是后场劈吊、劈杀,但在高级赛事中,随着体能的下降,王适娴的扣杀球命中率低,强项转化为弱项。因此,体能是每个运动员的短板,一场比赛下来,大家在第一局都能正常发挥,但到了第二局和第三局随着体能的下降,动作变形,导致失误率高。
  3.心理素质在赛场的积极效应。王适娴是个心理素质较好的运动员,面对不同的对手,在比赛场上总是很从容淡定,能慢慢调整状态,率先成为羽坛女单的后起之秀。基本技术和战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而心理素质的提升则需要通过慢慢沉淀,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压制对方的短处,牢牢把握比赛的主动权和节奏,心理素质从一定程度上预期了比赛的胜负。
  (二)王适娴得分能力对中国羽毛球女单运动员的影响
  目前,中国羽毛球女单运动员在世界羽坛还是具有整体发展均衡,实力较强、年龄较轻,后备力量充足的优势。然而,从2008年奥运会后一直到现在,从卢兰到王琳再到王仪涵,一个接一个女单选手在取得标志性的胜利之后,状态就开始起伏不定。王适娴的个例虽然不能说明问题,但她体现了自身的独特性和中国羽毛球女单运动员的普遍性,从她身上我們可以挖掘出可借鉴的打法和得分能力,找出克服不稳定性的方法。
  1.成为主动型运动员,做赛场的主人翁。把赛场当成自己的训练场,从容淡定的面对,形成充分的主动意识,把握节奏,用自身优势引导对方,形成主动优势。
  2.加强体能训练,力争稳定发挥。针对自身特点,制定合适的体能训练方案,将技术与体能周期完美结合,发挥到极致,加强个性攻关,在实际训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视心理素质训练,保持平常心。平时多熟悉和了解其他运动员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厚积薄发。面对对手的时候,调整急于求胜的心态,以平常心对待比赛。
  参考文献:
  [1] 陈莉琳.新赛制下中国羽毛球女子单打的现状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9,(4).
  [2] 钱晓江.浅析中国女子羽毛球项目的优势与不足[J].教书育人,2009,(S5).
  [3] 陈兰婷.08奥运后保持中国羽毛球女子单打项目优势地位的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4] 张标,郭旭娟.浅析羽毛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训练[J].新西部,2011,(4).
  [5] 石丽.新赛制下优秀羽毛球女单运动员技战术变化和发展趋势[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4.
  [责任编辑 王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探讨了多元大学教学模式下教师的重要作用,并对该模式下教师的角色转换作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英语 多元教学模式 教师 重要性 角色 转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517(2014)08-0098-01  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长时间的积累,这包括词汇的积累,大量的情景练习,长时间的语感培养。英语课堂教学需要教
现阶段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平衡,这就迫切需要改变现有乡镇事业单位的职能,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农村公共服务机制。变管理为服务,这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很深
本文围绕管理体制改革这一事业单位改革的中心环节,挖掘内涵,以求本溯源,确立改革的正确价值取向;全面分析现状及问题,以强化改革措施的针对性;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
已经报道了五种氨基酸乙酯取代聚膦腈的合成及反应条件和加料顺序对聚合物结构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对这五种聚合物的亲水性、力学性能、成膜性能以及降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该
使用液膜果袋后果实着色指数与套纸袋、对照相当,优于套塑膜袋,果面颜色鲜艳程度略差于套纸袋,但优于对照和套塑膜袋;果面光洁度显著提高,病虫果发生率显著降低;果实单果重与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取向丰富了中国矿产企业宏观产权制度效率概念的价值内涵。运用普适性、耦合性标准审验了中国矿产企业现行宏观产
摘 要:企业文化带有很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而思想政治工作又带有明显的企业文化色彩,两者之间应该相互结合、相互交融、相得益彰,并通过企业文化这一载体和方法,来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努力使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在目标上互相协调,在内容上互相补充,在工作运行中互相促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