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1995-2015年北京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诊断后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方法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1995-2015年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报告的12 874例HIV/AIDS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
结果12 874例HIV/AIDS中,303例(2.4%)死于艾滋病及相关疾病,接受抗病毒治疗9 346例(72.6%)。平均生存时间为226.5个月(95%CI:223.0~230.1),1、5、10、1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96.4%、93.2%、91.9%。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艾滋病死亡风险较高的因素包括诊断时为艾滋病患者(比HIV感染者,HR=1.439,95%CI:1.041~1.989);异性传播(比同性传播,HR=1.646,95%CI:1.184~2.289);现有或曾有配偶(比未婚,HR=2.186,95%CI:1.510~3.164);诊断时年龄≥60岁(比≤30岁,HR=6.608,95%CI:3.546~12.316);诊断后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350个/μl(比≥350个/μl,HR=8.711,95%CI:5.757~13.181);未抗病毒治疗(比抗病毒治疗,HR=18.223,95%CI:13.317~24.937)。
结论1995-2015年北京市HIV/AIDS诊断后的平均生存时间为226.5个月。诊断为HIV感染、同性传播、未婚、≤30岁、首次CD4≥350个/μl、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生存时间较长。相反,诊断为AIDS、异性传播、现有或曾有配偶、年龄≥60岁、CD4<350个/μl、未抗病毒治疗的死亡风险较高。